《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課要點(二)
(6月25日 下)
【第叁次課】
一、複述上周上課的內容。這段時間的重點還是調整規範大家的身口意。
二、師父在逐漸告訴我們,我們的根器是怎樣的,爲什麼要分析我們的根器?因爲我們有一個大毛病,即好高骛遠,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挺聰明、根器不錯,不容易踏實修學。
叁、佛世時的人比我們的根器好,600年前宗大師時的人比我們的根器也好。那就有個疑問,是過去的人根器好還是現在我們的根器好?過去的人醫療條件差、壽命也短,沒有現在便利快速的交通和通訊,沒有高科技,福報好象沒有我們現在好,何以見得過去人的根器比我們現在的根器好呢?爲什麼呢?
四、普遍的人認爲古時候的人根器比較好,古時候的聖人比現在多,特別藏地根器好的很多。這個跟宣傳很有關系。實際上漢地有成就者也是非常多的,爲什麼大家覺得看不到呢,因爲漢地普遍來講有功德、有成就的人是不能現出來的。
五、到底現代人和古代人的根器怎樣比較,不論討論出什麼結論,都要同自己結合起來,不僅是理論上的論證,自己是什麼根器要去思惟,自己是否清楚呢?
《大智度論》上說:堅執五欲不舍即爲鈍根。提供這樣一個思考角度,自己是否認可呢?自己從內心認識自己是什麼狀態,怎樣抉擇,否則我們不容易腳踏實地的實踐,對敲門這樣的法門也會瞧不上。
還可以結合業果去觀察,現在的人不信因果、不信輪回,什麼都不信,邪見較重,那自己有沒有邪見?
思考要和自己的學修結合起來。
六、我們清楚自己的根器,對社會上不信佛的人,說或不說就要拿捏尺度。一味排斥社會進步、先進的東西,一味說現代人根器差也是不對的。我們更要積極了解社會狀況,用佛法爲社會做出貢獻。
【第四次課】
一、佛世時佛對弟子們講法,弟子們很容易開悟證果,我們爲什麼不爲所動呢?
1.佛世時授比丘戒有很多種授法,現在我們一般是叁壇一起授,沙彌、比丘、菩薩,叁位授戒師,七位證師,十師一起開會羯摩,羯摩阿阇梨叁番羯摩。一個月後拿戒牒。
2.佛世時一種是佛說“善來比丘……”,然後須發自落、法衣在身,即得比丘戒;一種是佛說叁語“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授比丘戒。我們現在是第叁種羯摩法,十人授戒,邊地可以五人授,如西藏認爲他們是邊地,所以可五人授戒。
3.佛世時“善來比丘”漸漸被度化光了,所以後面的人根器就越來越不行了。“善來比丘”是上上利根器的人,與佛有極深的因緣,經過多生多劫的修行。而我們修行可能是中斷的,一世修行,下一世可能忙別的事去了,頭出頭沒,可能一百年修了一次,所以我們善根淺薄。我們要觀察生生世世都修行的上根利器的人是怎樣種因的。
二、《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參訪釋女瞿波的故事
釋女是釋迦族的女衆,許多女衆在一起久修菩薩行。善財童子去參訪時,釋女即說善財童子已久修普賢行願行。釋女示現種種神通,並給善財童子講了自己的因緣故事。釋女前身爲童女時與太子的一段因緣故事。(略)
1.釋女瞿波的故事,是一個感果的過程,一聞佛講法就證悟就得果,而我們現在是種因的過程。我們一直抱怨自己煩惱重、聽法沒有受用,是因爲我們沒有去種因。
2.釋女的前生因緣,釋女爲童女時見太子第一念生愛染心是她的造作等流,無量劫以前太子爲比丘焰光佛子時去童女的前身家裏托缽,那時童女的前身就生了愛染心,一直等流到身爲童女這一生。
3.童女爲何是蓮花化生,不僅相貌莊嚴美妙,而且智慧很高,也是有因的。太子爲比丘焰光佛子時去童女的前身家托缽,童女毫不猶豫地解下項鏈供養比丘,以此功德後來一直都在天上人間受生,若多生多劫都在天上人間修行根器就會很利。童女250劫後感得蓮花化生。
4.很重要的一點,焰光佛子是童女生生世世的善知識。童女和太子生生世世在一個國家出生,同一時間出生,感得在一起的因緣,太子做轉輪聖王,童女做了轉輪聖王的玉女寶後一直都多生多劫修行,供養了60億那由他如來。到釋女這一生,生生都在證果得叁昧。
結合我們眼前,每個人承擔的事情不同,每個人都在承事善知識,目標都是達彼岸成佛。所以我們修行一定不能著急,因爲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我們發願要想到善知識希望我們怎樣做,而不是自己想怎樣。生生不離善知識,修行就不用太擔心。依止善知識,安住當下,歡喜承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