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

  (六一)

  複次少智之人見佛相好猶發善心。況複智慧大德之人。而當不發于善心耶。我昔曾聞。佛在舍衛國。時波斯匿王請佛及僧。于九十日夏坐安居。集諸牛群近佛精舍[(殼-一)/牛]乳供佛。時有千婆羅門貪牛乳故。共牧牛人行止相隨。時牧牛人聞婆羅門誦韋陀上典悉皆通利善了分別。或有婆羅門但有空名實無知曉。又有明知咒術不解韋陀。有明韋陀不知咒術。爾時世尊于夏四月安居已訖。于自恣時王敕牧人。今不須乳。隨逐水草放汝諸牛。又敕之言。汝若去時必往辭佛。佛若說法汝好谛聽。時彼牧人作如是念。佛世尊者是一切智爲非是乎。作是念已向只陀林詣世尊所。

  爾時世尊大衆圍繞坐于樹下。知牧牛人來至林中。即爲牧牛人于身毛孔出諸光明。其光照曜映蔽林野。如融金聚。又如雨酥降注火中。牧人視之無厭。即生希有難見之想。各相謂言。此光明者如瞻蔔花遍滿林中。爲是何光。即說偈言。

    斯林甚嚴麗  光色忽改常

   將非天寶林  移殖此園耶

   晖赫如金樓  亦如天帝幢

   其明過電光  熾炎踰酥火

   或日月天子  降遊此林間

  時牧牛者說此偈已。向只陀林至世尊所。睹佛圓光如百千日。叁十二種大人之相炳著明了。各皆歡喜生希有想。各各贊歎。即說偈言。

    釋種王子身  端嚴甚輝妙

   威光極盛熾  睹之生歡悅

   身心皆快樂  善哉寂淡泊

   湛然無畏懼  略說其色相

   善稱于種智  世間皆傳說

   真實不虛妄  鹹言是佛陀

   無不稱佛者  憶持著于心

   口亦如是說  粗略其旨要

   不可具廣說  總說其要言

   是釋種中日  名實稱色像

   色像亦稱名  相好及福利

   炳然而顯現  猶如于衆寶

   羅列自嚴飾  威德甚赫奕

   圓光滿一尋  猶如真金山

   能奪衆人目  樂觀不舍離

   衆人之所愛  體是一切智

   如人大叫喚  口唱如是言

   一切種智者  今在此身中

   世間出種智  必在于此中

   何有功德智  不視如此智

   如此妙身器  真實能堪受

   功巧及畫素  未曾見是像

   終更不生疑  言非一切智

   如此妙形容  功德必滿足

   極有此妙形  終不空無德

   應須決定解  不應逐音聲

  爾時牧人作如是言。我等應當用決定解。複作是念。今我牧牛有何智力而用決了。我等亦可決定解知。雲何可知。又言。我等雖複牧牛可分別知。彼生王宮智能技術一切皆學。不應知彼牧牛之法。我今當問牧牛之事。其必不知。即說偈言。

   韋陀與射術  醫方及祠祀

   天文並聲論  文筆根本論

   立天祀之論  諸論之因本

   辭辯巧言論  善學淫泆論

   求覓財利論  清淨種姓論

   一切萬物論  十種名字論

   算數計校論  圍棋博奕論

   原本書學論  音樂倡伎論

   吹貝歌法論  舞法笑法論

   欺弄及庠序  舉動花鬘論

   如是等諸論  悉皆善通達

   按摩除疲勞  善別摩尼價

   善別衣帛法  彩色及臘印

   機關與胡膠  射術計合離

   又善知裁割  刻雕成衆像

   文章與書畫  無不悉通達

   又複善能知  和香作華鬘

   善知占夢法  善知飛鳥音

   善知相男女  善知象馬法

   又善知鼓音  及以擊鼓法

   善知鬥戰法  善知不鬥戰

   調馬弄槊法  善知跳踯法

   善知奔走法  善知濟度法

   如是等諸法  無事不明練

  如是諸勝衆智技能。盡是王子之所通利。若知此事是其所學。是不爲奇。若知淺近凡庶所學牧牛之法。當知真是一切智人。于是牧人即問佛言。幾法成就于牧牛法令牛增長。佛告之曰。成就十一法。牛群增長得不損減。若不知色。又不知相。不知早起及以拂拭。不知覆瘡。不知作煙。不知大道法。不知牛善行來歡喜法。不知濟度處。不知好放牧處。不善知[(殼-一)/牛]乳留遺余法。不善料理牛主盜法。若不善知如是法者。不名爲解牧牛之法。若知此法名爲善解。時諸牧人聞斯語已皆生歡喜。而作是言。我等宿老放牛之人。尚所不知。況我等輩而能得知此十一法。是故當知。如來世尊具一切智。諸牧牛人心生信解求佛出家。佛即爲說。有十一法比丘應學。如修多羅中廣說。

  (六二)

  複次不求供養及與恭敬。如是大人唯求持行。我昔曾聞。如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九十日中夏安居訖。世尊欲去。須達多即請世尊在此而住。爾時如來不受其請。毗舍佉鹿子母諸優婆夷等亦求請佛。如來不許。舍衛國中優婆塞等並諸宿舊大臣輔相亦求請佛。迦毗梨王諸兄弟等並只陀諸王子波斯匿王等亦求請佛。爾時世尊各皆不許。爾時須達多以佛不許不果所願。還詣家中憂惱涕泣。如來往昔爲菩薩時。詣迦蘭郁頭藍弗所。彼諸徒衆與佛別時生大苦惱。況須達多見于真谛。是佛優婆塞奉事已久。與世尊別而當不悲惱耶。如本行中廣說。

  時須達多婢字福梨伽。從外持水來入至須達所。以已持水置大器中。倒水未訖。見長者悲涕。以瓶置地。白長者言。以何因緣而悲涕耶。時長者須達多答婢言。世尊欲詣余方。諸大長者國王大臣各各求請。皆不欲住故我悲涕。婢白長者言。不能請佛住于國耶。長者語言。我等盡力勸請及城中諸人諸勝婆羅門等鹹皆勸請。悉亦不受。諸王大臣勸請如來。皆悉疲極不能使住。世間真濟今必欲去。以戀慕故憂慘不樂。長者語福梨伽言。非獨于我生于憂苦。舍衛國人悉亦不樂。即說偈言。

   舍衛國內人  老少及男女

   皆悉生憂惱  喻如月蝕時

   人人皆憂懼  鹹應共求請

  爾時福梨伽聞斯偈已。顔色怡悅心懷歡喜。白長者言。應作歡悅莫生憂惱。我能請佛使住于國。時須達多即語婢言。此國王等及與諸人勸請如來不能使住。汝今自言。我能請佛使住國者。不信汝語。時福梨伽答言。我今必能。爾時須達聞福梨伽所說心生喜踴。即問婢言。汝有何力。福梨伽言。我無余力。世尊自有大悲之心。即說偈言。

   依止種智住  悲如母念犢

   求覓受化子  心無有疲厭

   衆生處深有  如來常欲拔

   喻如母失犢  求覓得乃住

   我捉大悲衣  其必能使還

   佛不取種族  富貴及端正

   財色與好惡  唯觀增上信

   善根成熟者  若見此衆生

   悲愍而濟拔  我今若留佛

   國內諸人民  鹹皆生歡喜

  爾時福梨伽負水。衣濕猶未得幹。即與徒伴往詣祇洹。時彼國王及大衆等悉在祇洹。是時大衆開避道路。使福梨伽得至佛所。本種善根皆悉開敷。高聲請佛。而說偈言。

   國王及大臣  刹利婆羅門

   一切諸勝人  無不供養佛

   我今心願樂  亦複欲供養

   今欲求請佛  世尊願垂聽

   雖知諸勝人  勸請于世尊

   如來大慈悲  應當受我請

   世尊心平等  悉無有高下

   極賤卑下人  及高勝帝釋

   我墮貧窮海  波浪諸苦中

   沈溺無窮已  常聞苦惱聲

   世尊應愍傷  拯拔貧惡燋

   我今深敬信  衆中堅勝者

   大悲應證知  大地及虛空

   一切世界中  皆悉而知見

   無有不了者  唯佛具足眼

   一切無不知  今我無供養

   請佛及衆僧  唯有信受解

   此身非己有  屬他不自由

   不得隨從佛  唯願受我請

   佛若遠去者  我心如狂醉

   色身已供養  佛若住此者

   我得敬法身  佛所說法者

   我悉能受行  善哉唯願住

   速與我言教  貴賤等無異

   衆生中堅實  一切世間共

   不請之親友  網缦皆覆指

   相輪莊嚴手  一切皆恐怖

   佛以手安慰  誰有上大悲

   慈稱滿世間  皆是真濟聲

   六師稱種智  先已調伏之

   誰能大衆前  無畏師子吼

   名聞遍叁界  動搖行住者

   世界盡聞知  誰有無缺失

   唯佛世尊能  善哉願和悅

   歸依叁寶心  猶如犢念母

   爲諸衆生故  極作難苦行

   疲勞來至此  說于八正路

   開示甘露道  人雄堪作器

  爾時福梨伽善根已熟。佛婆伽婆出梵音聲。以偈告福梨伽曰。

   汝既善方便  能令我還住

   汝以言辭鈎  能製諸龍象

   汝有堅固志  度量極寬廣

   能以精勤心  求請使我住

   我今當雲何  不受于汝請

   若遙觀汝心  猶應當來赴

   況今見汝身  而當舍棄去

   我不爲財利  富貴及名稱

   以汝堅實心  我當久住此

   觀汝清淨心  猶如賢勝馬

   莊嚴具鞍鞯  誰不乘遊巡

   我爲衆多人  爲作解脫因

   是故舍離家  不爲利養系

   猶如大龍象  以系用系之

   利養亦如是  不能禁製我

   我本處胎時  在彼暗冥中

   猶思益衆生  況今成正覺

   苦行積無量  猶恒自幹燋

   不爲諸衆生  我應入涅槃

   爲欲度衆生  是以住于世

   我爲諸衆生  投岩及赴火

   我爲化彼故  不避諸苦惱

   亦不辭疲倦  爲滿福梨伽

   故複還止住  福梨伽應知

   我今滿汝願  我爲化衆生

   擔是毒蛇聚  我爲福伽住

   舍衛城衆生  皆生希有想

   各唱如是言  嗚呼佛希有

   不受國王語  亦不爲大臣

   不爲國城人  亦不爲女人

   柔軟微妙語  佛爲教化者

   見此善心故  即便爲止住

   一切行住者  知佛爲福伽

   是故爲止住  不爲諸利養

   名利及財賄  佛無諸結使

   爲于受化者  行止及坐臥

   常觀諸衆生  爲于衆生故

   應行即便行  應住尋止住

  (六叁)

  複次護持禁戒甯舍身命終不毀犯。我昔曾聞。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