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所緣境與所知障 5

  

所緣境與所知障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5/6)

  

(8月4日 上)

  

  

【要點導讀】:

  

◎ 是什麼擾亂了我們心智的光明?

  

◎ 爲何同行善友能夠爲我們印證?

  

◎ 如何將境界轉化成佛法?

  

  

五、次第修學心納法·信心堅固勿疲厭

  

1.暇滿無常次第修·納法成業心即法

  

【立正知見】:

  

——也有人說,佛法的經論這麼多,就是一本《廣論》,已經都夠難了,我們可能也學不會,並且還不知道以後會學到一個什麼程度,都很難講。

  

——但是,只要我們真正能夠認識到暇滿的難得,真正能夠知道無常的道理,念死無常,對暇滿、對無常産生了感受,

  

——暇滿,時間就很寶貴嘛,很難得,這種寶貴和難得又很容易失去。

  

——爲什麼?無常!前面是無常,無常在等著。

  

[宗]:(對暇滿、無常産生了感受)這樣子我們就不會懈怠,我們對于正見,對菩提心的培養就比較容易,就不會很在意客觀外境上面的那些境界,就很容易從自己內心去下手。

  

  

【破斥盲修】:

  

——那麼我們如果對這樣子的大問題——無常、暇滿的問題,都産生不起來(感受),自己講說,要去通達空性,要去具足正見,要去發菩提心,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非常嚴重的次第的倒置!顛倒了!——[師父破斥]

  

[喻]:這個你一下子跑到最後面去,你不要說跑到第十八層樓上面去,其實我們還在十八層樓最下頭,在地下室。這是不可能的。

  

——一步步次第上去,這是肯定的!

  

——如果不照著這個次第,是絕對不可能的!

  

  

【修學反思】:

  

——我們只有照著這樣子的一個次第去用功,才能夠真正理解到經論上面的文字是講什麼,內心裏面才有這樣子的覺受。

  

——但是,即便說我們這麼去學,也僅僅是一個過程上的正確而已。

  

——那我們如何又能夠真正學得到手呢?融入到自己的心裏面去呢?確確實實能夠成爲我們自己內心當中的佛法的功夫呢?

  

——不會變成說,經是經,論是論,自己的心是心,法是法,這就不叫作學佛法了。

  

[宗]:所謂學佛法,就是把佛菩薩的功德,佛菩薩所說的所有的經論裏邊的內涵,同自己的心(融爲一體),(自己的心)同經論的聞思是渾然一體、是一味的。

  

  

2.忘失信心顛倒修·精進不懈長遠心

  

【顛倒學修】:

  

——我們學《廣論》學久了,常常比較疲了,甚至厭倦了,這就是對佛法信心缺失的標志。

  

——因爲我們沒有真正想要用道次第來指導我們的學修,我們只是安立說,同它結個善緣,甚至同學佛法的這些同行道友結個善緣而已。

  

——那麼結一個善緣,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不能依法調心,所以時間一久就覺得,“哎呀,我不能再學下去了,再學下去的話,善緣會變成惡緣了,”所以他就不學了。

  

——觀過嘛,一直在觀過,這樣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要疏遠,還能夠保持這個緣份。如果經常在一起學的話,反而麻煩,反而會造業,是不是?

  

——他就是不理解這佛法什麼意思啦。都是很莫名其妙地去行持,都是學得顛倒!

  

  

【師父教誡】:

  

[經]:“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法華經》)

  

——學佛法,就是要有長遠心,要有耐心、信心,反反複複,一步一個腳印,去學習。

  

——經過長時間的熏修,大冶洪爐嘛,不能有這種疲軟的心,不能有這種厭倦的心。

  

[宗]:有厭倦的心,就說明我們內心的一種懶惰,內心當中的一種懈怠和堅固的執著,所以這個佛法就熏不進來。

  

  

『附錄·思考題』:

  

1.爲什麼認識到暇滿的難得和無常的道理非常重要?

  

2.爲什麼我們學《廣論》學久了,常常比較疲了,甚至厭倦了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