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所緣境與所知障 3

  

所緣境與所知障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6)

  

(8月2日 上)

  

  

【要點導讀】:

  

◎ 是什麼擾亂了我們心智的光明?

  

◎ 爲何同行善友能夠爲我們印證?

  

◎ 如何將境界轉化成佛法?

  

  

叁、破自性執空正見·證無自性比量界

  

1.心拒外境慧難開·自性執著依法破

  

【認識問題】:

  

[宗]:佛法是光明,世間法、煩惱都是黑暗。

  

——即便說你內心當中是佛法,但是同人、事、物接觸的時候,光明不能發揮出來,不能普照,那麼還是有問題。

  

——光明,它是不揀擇境界的。

  

[喻]:就是我們燈一開,屋子裏面所有的東西,它都能夠讓它顯現。太陽光普照萬物。萬物是什麼,都是能夠讓它自然顯現,它是什麼花、什麼草、什麼鳥、什麼人、什麼牛、什麼馬,這個境界它就是顯現出來。

  

[宗]:我們學佛法也是一樣,內心自性光明具足,佛法具足,看到任何的人、事、物,它還是一樣的。

  

  

【破斥邪執】:

  

——而不是說,我們學了佛法的時候,外在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去管它,我也不想去知道,也不想去了解,我也不去分別,最後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外面存在了什麼事物,自己充耳不聞,就是這樣子的一種狀況。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說明說我們內在的封閉,不是說明我們內在智慧的開啓,這就是我們需要去用心的地方。

  

  

【如理認識】:

  

——我們內在智慧之門被關閉起來,沒有真正很好地去調伏煩惱,就是在道谛、滅谛方面沒有實修,不知道如何用功。

  

——我們對苦谛、集谛、滅谛、道谛的理解,對慈悲心的培養,其目的就是爲了要對治我們內在的,對諸法的一個自性執——執著,堅固的執著、堅強的執著。

  

——(去對治)堅固的執著、堅強的執著,不是說我用用功就能夠對治了,也不是說只要我對大家好就能夠對治了,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辨析闡揚】:

  

[宗]:真正要對治我們內在裏頭的自性的執著,只有真正通達正見、通達空性、具足正見,才有辦法。

  

——如果沒有真正具足正見、沒有具足空性,我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會分別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會執著什麼。

  

——正見,就是普照大地、佛光普照、智慧現起,大圓滿的境界,大圓鏡智。

  

[宗]:具足正見、通達空性,我們內心當中才能夠了無挂礙,千羅萬象都能夠讓它自然現起。

  

  

【學修指要】:

  

——但是我們要獲得正見,要證到正見,就不是很簡單了。

  

——正見,空性嘛。我們要證到空性不容易,前提是必須對正見的道理、空性的道理,有一些了解。

  

——了解它是一個什麼道理,我們從這個道理當中去體會,從這個道理當中一步一步去努力。

  

  

2.自性功德本具足·比量體證無自性

  

【修學疑惑】:

  

——學佛法,我們也很想在這方面能夠有一些經驗,有一些心得,有一些成就。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對佛法的正見不理解、産生懷疑。

  

——懷疑什麼呢?不理解什麼呢?

  

——就是我們內心是否有具足自性功德?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內涵。——[師父強調]

  

  

【如理思維】:

  

[宗]:如果我們內心不具有自性功德,我們內心的這種自性執是破除不掉的。

  

——但是我們如何又來感受自己內心的這種自性上面的功德?是很多人自己沒有這種信心。

  

——在沒有産生疑惑之前,對自性功德,以及空的正見産生疑惑之前,或者在産生疑惑的時候,肯定先要了解什麼叫作自性。

  

  

【了知自性】:

  

——所謂自性,就是內心的本性。

  

——內心的本性、心性。心性又能夠同世間法相應,又能夠同佛法相應。

  

——我們同世間法相應的時候,産生了執著,就叫做自性執;我們同佛法相應的時候,就是智慧光明。

  

  

【煩惱業習】:

  

——我們同佛法相應的時候,這個念頭是很少的,非常微弱的。

  

——更多的情況下,我們是同世間法去相應,我們所有的見聞覺知都是自性執的。這樣子一種狀況常常會發生。

  

——見聞覺知就是我們六根的境界。

  

  

【認識自心】:

  

——但是,我們(要)認識到自性執的這樣子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

  

[宗]:(自性執)就是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的問題,我們內心容易同世間法相應的問題。

  

  

【見行並重】:

  

——這樣子的話,就需要我們學習無自性的道理。

  

[宗]:無自性的道理才能夠來破除我們內在自性執的堅固的執著。

  

——通過非常長的時間努力用功、修行,才會有一定的領悟。

  

——領悟無自性是怎麼一回事,是一個什麼境界,才能夠讓我們內心當中的那些疑惑、那些疑團一點點解開,一點點淡化,我們的問題一點點消除。

  

——發現原來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的問題,內心的迷茫,內心的困惑,內心的無明。

  

——我們所有的痛苦,我們內心當中所有錯誤的行相,就是因爲自性執引起的。

  

  

【比量體證】:

  

——只有無自性才是正確的,只有正見才是正確的。

  

——如果我們這種力量升起來了,就常常講止觀嘛。

  

——這種觀,內觀升起來的時候,持續去用功、修行,讓它成強大的等流,這樣子的話,就慢慢能夠證到自心,諸法無自性,空正見,這樣子一個比量的境界了。

  

——現量的境界同比量的境界還是有區別。

  

——就是我們從這些道理方面慢慢慢慢一步一步地思考、觀察、領納、修觀,然後慢慢慢慢從比量方面,我們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境界。

  

——比量方面有這樣的一個境界,我們很多的問題,很多的頭緒,我們就非常清楚了。

  

  

『附錄·思考題』:

  

1.我們對苦谛、集谛、滅谛、道谛的理解,對慈悲心的培養,其目的是什麼呢?

  

2.如何才能真正對治我們內在裏頭的自性執呢?

  

3.什麼叫作自性?它有什麼特點呢?

  

  

《所緣境與所知障 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