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36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叁十六)

  

(11月2日 中)

  【課堂筆記之叁十八】

  4、爲什麼要觀察現行?

  (1)觀察現行:一是當下的內心狀態,一是長時間以來我們內心的等流。對我們而言,後者更需要去觀察認識。

   擒賊先擒王,這個煩惱從小到大一直傷害我們。把它砍掉或削弱,其他的隨煩惱也就不會跟著現起了。

  (2)如一個人很早熟,喜歡打扮,愛穿漂亮衣服、愛照鏡子、塗香水,弄得花枝招展、招蜂引蝶。

   這些都是煩惱的外在行相,多屬于隨貪而起的煩惱。把主謀-“貪”找到、對治,隨煩惱也就不會頻頻生起了。

  (3)有人說我只管念佛不用觀察現行,這種用功方法也好,但是若能深入觀察並破現行就更好。因爲你現在在現行煩惱中,你再怎麼念佛也念不進去,一山不容二虎,心也不會出現兩種善惡相反的心所。

  (4)我們的心城被煩惱包圍、占據了,佛法想入心城但卻進不去,門衛就是煩惱,只有消滅它,才能打開心城的門,佛法才能進入。

   大家要勘察清楚心城的門是誰在把守?有人說是卑劣、觀過、嗔心、散亂、掉舉、昏沈等等,只有把這些拿掉才能打開心城。這些不拿掉,我們以爲在修心,其實所學的佛法僅僅成爲門外點綴的花草而已,而不能跨進大門,穩坐心城做主人。

  5、四力忏悔的後叁力。

  (1)對治現行力是靠佛號咒語、經典的加持力,來對治煩惱現行。

   我們修行有沒有形成對治的力量?好比今天有人來欺負你,你打不過他,你就開始尋找戰勝的方法,當他再來欺負你時,你一刀砍過去,這把刀就是對治力。

  雖然看門的煩惱小兵被破壞掉了,但城裏面還有賊,必須要有武器才能消滅裏面的賊。所以我們要用經典、咒力做武器去對治心城裏面的煩惱。

  (2)對治後還要防護、遮止,不讓煩惱再起現行。如同山門口有哼哈二將守護,我們的心城要有種種善法守護,煩惱若重新生起就好比是哼哈二將被打敗,必定會危及到心城安危。

  如果善法不占據內心,惡法就會一直沖殺進來。看門的如果是敵兵,就會打開門放大量的敵軍進來,所以看門的一定要是善法。禅宗祖師們的修行都是一念不在如同死人,必須念念相續、念不間斷,修行才能修得上去。

  (3)依止力,就是要皈依和發菩提心,這是我們的禦林軍和彈藥庫。菩提心就象原子彈一樣能摧毀所有的煩惱。各位要檢查一下你還有多少軍火?你皈依和發菩提心的力量有多少?煩惱的敵人殺將過來時,與其鬥爭的力量就是要皈依和發菩提心。

  6、大家要去時常觀察自己的內心,觀察清楚看門的是誰。

   我們去拜佛祈求、打坐禅修就是在向心內輸入力量,但有時我們輸入的可能是廢品,如念經時有口無心,散亂昏沈,這是因爲沒有用心,真正用心才能感受到法的力量。

  

  

  四、文章內容:“信佛、學佛,就要知道學佛的標准是什麼,要根據佛所說法去衡量。法同生命聯系起來,就是業。業的性質就關系到善惡的問題,善惡就關系到苦樂的問題。……比如說修行,有時候也是很苦的,……

  1、修行也會苦,這是很正常的。

   修行不會一帆風順,當修行中有些境界過不去時,就會感受到苦。比如起煩惱了,卻對治不得力,就覺得苦。上殿、念佛、誦經不相應,也會覺得苦。

   其實比我們苦的人更多,問題是怎樣看待付出過程中的苦?世間有很多人吃苦求樂,不管得到的是苦也好樂也好,最後都歸于苦,更可怕的是他在苦樂中又造了未來苦的因,如此無限循環,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但修行人就不一樣,他的苦有終結的一天,所以修行是吃苦了苦。

  2、修行中苦的狀態。

  (1)舉例:四點半上早殿苦不苦?大部份人是苦的,還沒睡醒,閉著眼晴就去上殿了。

   吃素苦不苦?如果沒人監督你,白菜豆腐和肯德基擺在面前,你吃哪個?

   每天幹活苦不苦?天那麼熱,是吹著空調、吃著西瓜,和幾個人談談佛法舒服,還是在烈日下背沙子幹建築舒服?

  (2)實際上我們都是怕苦的,內心都希望修行快快樂樂。

   有人說他所期盼的修行就是在夏威夷群島,躺在沙灘上,思惟著業果和無常,一不小心證了聖果。

  (3)修行感受不到快樂。

   有人認爲每天四點起床也沒事,白菜豆腐吃下去也能飽,但並沒有覺得修行很快樂。幹活是要集資糧,但也沒有覺得很快樂。感受不到修行的快樂,就會很容易緣到修行的苦。

  3、如何看待修行中的苦呢?

   文章內容:“比如說修行,有的時候也是很苦的,念佛、念經、上殿、有時候也會感到苦,但那種苦跟現實生活當中的苦是不一樣的,雖然說最終要用心去修行,但是畢竟需要靠這個色身,而這個色身是前生前世業感所帶來的。衆生從無始以來造了很多惡業、與法不相應的業,因此當修行、用功的時候,這個色身就會有反應、有苦受,這是必須克服的。”

   “修行如果能夠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修得清清楚楚,在修行的當下就能夠去除很多痛苦,得到很多快樂。……”

  4、怎樣安住當下穩定用功。

  這篇文章師父最終還是策勵我們要安住當下,依著佛法用功,自然能夠步步上進。

  (1)如果你的心真正安下來了、定下來了,當下你就是快樂喜悅的。

   如走路一步一步走、開門認認真真開,每一個動作都能安住,這時你就會發現喜樂生起來了,因爲內心的煩惱不現起。

   那這是在修什麼呢?就是修止、專注、禅定。常常這樣去用功,修行的力量就會漸漸增長。

  (2)每一念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常常去覺知它心就能安住。

   走路如何安住?拿一只杯子如何安住?對身體的任何一個動作你都能覺知,內心就會非常詳和。

  (3)並不是要大家一天到晚都保持這樣的狀態,心裏有這樣的概念就很不錯了。

   用過功的人知道,通過這種用功的方法是可以逐漸深入禅定的,這就是廣論中所講的正知而行,是止觀叁摩地之正因資糧。

  (4)大家現在可以試一下,把桌子上的東西拿起來再放回去,心一直跟著動作,你會發現做這個動作時一個念頭都沒有生起,這是很好的安心法門。

   有了專注的基礎的同時,要時時觀察叁門,從善用功。

  

  五、總結本文、提示下一篇文章

  1、這篇文章學完了,一共學了 17節課,文章內容很多,講到的要點也非常多,大家可以試著整理筆記要點,常常去思惟,實踐,生命一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2、下堂課學習《明記宗旨、建立目標、不忘發心》這篇文章。

   裏面主要講有關團隊建設的內容,如何把個人的修行用功放在團體的修行中以及如何把個人修行與團體修行很好地結合。

   前叁篇從佛法義理上講的較多,這一篇會講團隊建設,一群人怎樣修行的問題。

  

✿ 继续阅读 ▪ 怎樣發心修行 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