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28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二十八)

  

(10月10日 中)

  

[080727課堂筆記之二十七]

  

一、複習前面所學內容

  

(一)上堂課的作業。

  

1、上堂課布置了一個作業:我們一天中所做的事哪些可以含攝在八種異熟因緣中,是否有去觀察怎樣種因?

  

2、觀照當下身心狀況

  

今天天氣很熱,大家要忍受這種身體上的苦。雖然一直流汗,但是,只要擦一擦也就沒有了,不要因爲天氣炎熱,學法的意樂受到影響。

  

(二)複習前面所學叁部份內容。

  

1、第一節內容講皈依的內涵。皈依後要依著業果行持才能長時離苦得樂,否則還是結個緣而已。

  

(1)要依著業果行持,首先能不能信得過業果?

  

----我們對業果無法産生定解,是因爲不相信六道輪回、叁世因果的存在。

  

----如果我們對無限生命無法相信,對業果就容易輕忽。

  

(2)有情輪回的外在內在的因果是什麼呢?

  

----外在的因果就是六道輪回,內在的因果就是十二緣起。

  

----知道了六道輪回、十二緣起,文章又引用了《地藏經》,對業果的道理做了進一步闡述。

  

2、第二節內容講有情輪回的根本原因是無明,所以要斷貪嗔癡破無明、依戒定慧得解脫。

  

(1)一個學佛人的宗旨是什麼?就是出離輪回、成就佛道。

  

----那用心的善巧就是要讓心常常緣在善法、緣在光明面。

  

----我們的心常常是“蓄勢待發”的狀態——“誰惹了我一下就發作。”真正會用心的人會讓心緣在善法上。

  

(2)修行久了,我們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心容易疲掉。即文章中所說的:“心力慢慢減弱,意志也消沈下來,沒有了善法欲,什麼都不願意去想了……當善知識、同行善友指出我們的缺點、毛病,希望有所改善的時候,……就會說:我就是這樣子了,我改不了了;……”。

  

(3)陷入這種狀態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辦法了知心的本質是空,因此産生了種種的執著、人我的執著。

  

----我們要常常調整內心,讓心緣在善法上。觀察我們在“累積”什麼?是“累積”貪欲嗔恚嫉妒比較,還是“累積”善法慈悲謙下?“累積”什麼我們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因爲人是五蘊和合的,蘊是積聚的意思。我們的心法色法都一直在累積,就看是否在累積善法,是否在讓自己的心胸變得越來越廣大。

  

(4)如果認識不到心的本質是空,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容易看到別人的過失,因爲無明而行、造業。

  

爲了解根境識和合是怎樣造業的,法師引導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大家兩人手掌相觸感受心念變化的快速,讓大家對無明緣行、造業感果的過程有所體會。

  

  

3、第叁節內容講“對境練習學取舍、命自我立勿遲疑”,爲講業果做准備。

  

(1)一個人的一生就是選擇的過程,我們要選擇什麼?取舍什麼?就要回歸到內心。

  

因爲不能善巧用心,所以我們對外在事物無法認識、無法決擇取舍。

  

(2)怎樣用心呢?

  

----引用儒家的觀點,“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如何培養“誠”的精神品質?這對我們有很好的啓示。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選擇善,然後照著去行持,不會因外在客觀事物影響我們對善的執著。

  

----舉例:天這麼熱,法師們爲什麼要穿叁件衣服?(袈裟、大褂、短袖衫)可不可以去掉一件呢?我們行事的原則因爲困難就容易發生改變。有的人會去掉一件,去掉哪一件都不莊重,威儀就不整。(3)很多修學有成、事業有成的人選擇了既定的目標就永不放棄。孔子說:“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孔子對有恒心的人是非常認可的。

  

如何培養持之以恒的心情?叁年五年、八年十年去堅持,反反複複、進進退退是很難達到目標的。以顔回的故事爲例,孔子收徒講學,曾經有一段時間,有很多弟子轉而去聽少正卯(當時一個學者,有才無德)講,往返叁次。唯顔淵一刻不離,後來顔回得到孔子心法,這就是典型的“固執”的表現。

  

二、第四部份就講到了業果分叁部分:業緣、習氣和心境

  

1、之前我們用兩節課時間講解了什麼是異熟果、造作等流果和領受等流果。另外還有離系果和士用果。

  

2、學習業果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業相。建議大家作生命回顧,我們這一生所呈現的面貌是多生多世累積善惡業力的結果,不能不重視,不能不分析總結。

  

----有的人會說太慘了,努力這麼多生只是這樣子,有位法師曾說:“一個人一生能改掉一個習氣就很不錯了。”隨著修行的深入,才體會到法師說的話是經驗之談,而非虛言。

  

----我們在業緣、習氣、心境這叁者中能有一點改變就很不容易了。

  

3、我們很多人活在佛法名言中,我們是怎樣被佛法名言束縛的?我們不能透過佛法的名言來改善自己的生命,反而常常會被它束縛住。實際上,被鐵鎖(世間名言)和被金鎖(佛法名言)鎖住是一樣的。

  

4、大小乘不同的道路。

  

----小乘修不淨觀,急求出離,這一生就要解決問題,欲更受生是最大的破戒。大乘行者如果想這一生就解決問題卻是最大的破戒。

  

----那大家要走什麼道?嘴上可以說走大乘道,希求八種異熟功德和果報,那怎麼種因呢?

  

5、討論十分鍾:觀察一天之中哪些是在造八種異熟功德果報的因?請同學彙報。

  

  

因緣

  

功德

  

種樹

  

莊嚴道場

  

形色圓滿

  

打掃廁所

  

消除慢心

  

族姓圓滿

  

行堂

  

對師長同行如仆使

  

族姓圓滿

  

吃素、施醫藥

  

遠離殺生

  

壽量圓滿

  

供燈、開燈、幫別人打手電照明

  

惠施燈明

  

形色圓滿

  

……

  

  

……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28》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