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業果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二十四)
(9月30日 [080726課堂筆記之二十五] 一、複習上周內容和問題研討 1、各組報考勤。 2、分組回顧要點。 3、分小組討論。 問題1:“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我們生命中有沒有遇到過很執著的人,他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討論5分鍾。各組彙報結果。我們討論的執著形相是不是法師說的執著形相?大家要在生活中觀察,對于執著的行相內心應有清晰的認識,否則我們執著起來就會産生很多的偏失。 問題2:請舉出一位對你生命影響比較大的人,再評價一下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很多觀念、習慣和性格的養成,往往與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有很密切的關系,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會帶給我們很多的影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形成很多的人格特質。如果不認真地反省,並在人我互動中把別人當成一面鏡子,善巧借助這些鏡子來認識自己的話,非常不容易看清自己的真面目。 課堂筆記之二十六 二、從上堂課的內容引入本堂課 上堂課對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作了一個簡單介紹,文章中講到一個人的業緣、習氣和心境,業緣就是異熟果、習氣就是等流果、心境就是我執,執著“色身是我”,由此而講到不淨觀。 叁、大乘、二乘的不同道路 (一)修不淨觀要有很多前提 1、要想好你要走哪條路,聲聞、緣覺,還是大乘?大家想好了嗎?我們說我們要走大乘道,我們的行爲實際會帶我們到何處呢?二乘?人天乘?還是惡趣? 2、從理論上可以講我們要走哪條路,用的工具不同,內心要有判斷決定,自稱修行人,修的是大乘還是小乘? 3、請同學板書,寫出大乘和小乘兩條路的區別。 大乘:欲此生解決問題是最大的破戒;目標是普度衆生;通過因果門的觀察破除對色身的貪著。 小乘:欲更受生是最大的破戒;目標是此生證得空性;通過修不淨觀破除對色身的貪著。 (二)對色身的執著是障道的因緣,如何去破除對色身的執著 1、修不淨觀是一種方法。 2、另一個方法是從緣起門觀。 (1)一個人長得漂亮不漂亮,它的因是很多的,如供花、忍辱、內心詳和等。不管學佛不學佛的人,他長相莊嚴都是他過去種過這樣的因。二乘是直接觀其不淨、先觀自身不淨。這裏是從緣起門觀。 (2)最圓滿莊嚴的是佛。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長相莊嚴時應想到是他修過忍辱,我要希求像佛一樣的莊嚴相好,我們要培養對佛時時的憶念,要時時想到因果。 (3)二乘行者根本就不看,密護根門,若看也是極爲攝心。有一位尊者托缽乞食,路上遇到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剛與丈夫吵完架回娘家去,還打扮得漂漂亮亮,她故意弄出聲音想讓尊者看她,尊者一擡眼看見她的牙齒,當下思惟不淨觀,證得阿羅漢果。 (4)我們用心的方向可以從因果去觀察。看到一個人有福德智慧,要去希求那個因在哪裏。比如僧團裏有的法師讀書不怎麼用功,卻從小到大成績一直非常好。如果從因果的方向去看,再看一個人時一起念就會想他長相好的因在哪裏,不斷希求最圓滿的因。 3、所以有叁種模式,凡夫、二乘、大乘。凡夫就是看到長相漂亮的人不斷想看,起貪心;二乘的人看到會修不淨觀,策發厭離心;大乘的則通過對因果緣起的思維,策發對佛圓滿報身的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