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二十二)
(9月24日 下)
[080713課堂筆記之二十叁]
一、各組報考勤和回顧上次課內容
1、有事不能來的同學要有請假的習慣,這點不能忘。
2、上次課講的主要是“誠”和學習“執著”,大家有沒有去實踐?實踐後有什麼體會?
----請同學回答。
----實踐中發現有問題,就是度怎麼去拿捏,太較勁是要不得的,因爲前提是擇善,對業果要有一定的了解,對所持守的戒律和做人的原則也要比較清楚,這些重點都是對自身而言的。
3、我們常常對別人執著或者說很固執,而對自己所修行的善法和功課卻不能做到執著,很容易寬容自己。比如在睡懶覺方面、在愛吃的東西上面,常常容易寬容自己。我們要從自己的這些地方練習起,去體會“誠”的內涵,這點不能丟。
4、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宗旨的執著。
祖師大德在任何一件事上都能體現出來,有了宗旨和既定的目標,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就知道該怎樣抉擇。比如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這就是一個有宗旨的人,在面對富貴境界時所做出的抉擇,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地方。
5、大家要去觀察在什麼地方容易放縱自己?
比如你待人不柔和、容易說話傷人,那就要去改這個毛病,定下目標、執著地去改,當下就去體會“誠”的內涵。
二、文章內容:“四、業果法則甚深細、苦樂根本源于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一個人的業緣、習氣和心境,這叁者是非常重要的。……(卷第四十八)”這一整段內容。
(一)“……有情無始以來輪回六道,在內心裏面已經建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色身是我”的概念。……”
1、大小乘是不同的。小乘講不淨觀即觀色身是個臭皮囊,對治對自己對色身的貪著、對別人色身的貪著也拿掉。
《大智度論》說:“複次,行者遠離五欲,出家學道,既舍世樂,未得定樂,或時心生憂念,如魚樂水,心相如是,常求樂事,還念本所欲。”就是說一個人出家學道,未得定樂,還常懷念世間的欲樂,所以佛講不淨觀,以對治我們對世間五欲的貪著。
2、我們認爲“色身是我”,認爲我這個身體是幹淨的、別人的身體也是幹淨的,就會有欲,這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3、心境就是“我執”,因爲“我”一切的問題都來了;業緣就是廣論中講的異熟果;習氣就是等流果。
(二)什麼是“我”
1、我們常常講沒有“我”,沒有“我”的話,有什麼?所有的就是一堆法的聚集體。
2、身體是善的還是惡的?人有美醜高矮,果報體是沒有善惡之分、是無記的,善惡是從心法來說的。五蘊中色蘊是物質,受想行識蘊是精神。
3、爲什麼說一個人一生沒有一個實在的“我”?因爲一切都是如是因感如是果,我們每天的生活、做事都是在感果,那是誰在感果?
佛法講“補特伽羅我”,這個“補特伽羅我”是實在的嗎?我們不斷在身體上感果,如被刀割流血、感到疼痛,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實在的“補特伽羅我”。
廣論P185頁:“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全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能引所引、能生所生,這個業感這個果,在這個果中又造因,所以這個過程中沒一個實在的“我”。
(叁)廣論中講叁種果: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辨析異熟果和等流果
1、等流果有造作等流和領受等流。
(1)請同學解釋:以殺生爲例,前生喜歡殺生的人這一生還是喜歡殺生就是造作等流,殺生感得短命多病就是領受等流。
(2)坐在椅子上感覺不舒服是什麼等流?衆答:領受。
愛出汗是什麼?衆答:領受。
有人吹風扇覺得舒服、有人覺得不舒服是什麼?看到一個人覺得順眼、不順眼是什麼?衆答:領受。
2、異熟果和等流果。
(1)異熟果就是異時異地異性而成熟的果。
(2)比如走在路上撿到十塊錢,撿到錢後心裏歡喜,是領受等流,感覺不歡喜、怎麼被我撿到,也是領受等流。
接下來要拿這十塊錢幹什到?拾金不昧交公、或是不要讓人看到藏起來,就是造作等流。
(3)等流就是從前面一直象水一樣流下來。
----因爲我過去撿到錢時就是這樣,過去就喜歡錢、有小偷小摸的習氣。
----看到同一個環境,如山嶺,有的人說好美啊、有的人說禿禿的有什麼好,都是在串習不同的領受。
----我們不斷串習習氣,見到人看不順眼、不歡喜,一直去串習,將來感果脾氣就很不好。
(4)大家要在生活中去觀察,認識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其實都是可以的。
3、繼續辨析造作等流和領受等流。
(1)比方說現在上課,聽課的人每個人的心情都不一樣。
----有人全神貫注在聽、有人會開小差,爲什麼會有這不同的感受呢?一個人全神貫注在聽,是造作等流;一個人非常歡喜地聽,就是領受等流。
----我們要去觀察自己什麼時候是領受、什麼時候是造作,要學會觀察這叁種果、要辨析得很清楚。
----看一個人不順眼是領受等流,如果不去對治觀過惡習,過一段時間你看到他還是不順眼、一直等流。
(2)廣論p135頁:“等流果者,謂出惡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壽量短促,……前所說者,是領受等流果。”這一段講十惡業的等流果。
壽量短促是殺生的領受等流果,資財匮乏是偷盜的領受等流果,妻不貞良是邪淫的領受等流果,多遭誹謗是妄語的領受等流果,親友乘離是離間語的領受等流果。
(3)領受等流果與造作等流果有何不同?“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或喜歡偷盜、喜歡绮語,就是造作等流;喜歡幫助別人也是造作等流;
(4)現在大家在同一個房間,感覺舒服的請舉手,大部份人舉;感覺不舒服的請舉手,兩個人。請感覺不舒服的同學發言。
感覺舒服和不舒服是領受等流,不舒服的同學覺得熱是領受等流,但聽課心裏又歡喜,也是領受等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