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16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十六)

  

(9月11日中)

  

[080705課堂筆記之十七]

  

一、複習課的主要內容

  

1、白天的活動對晚上上課的影響。

  

今天有50多位義工去參觀了首都博物館,上課前請問法師大家外出,容易散亂,對晚上上課會不會有影響,法師說肯定會有,但有辦法幫大家“消毒”。

  

問一下大家出去參訪前有沒有安立用功的方向呢?同學回答有法師帶前行。

  

2、帶大家研討複習的心理狀態。

  

(1)當我們面對很多人講話時內心是否會感到緊張?有沒有人十分自然的?雖然帶動複習也有好幾次了,但現在內心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爲什麼會緊張呢?想到聖雄甘地的一些行誼,據說他面對很多人講話時如同無人,而他一個人獨處時卻如同面對很多人。這就是慎獨,就是內在誠的功夫。如果自己不能在很平凡的境界中曆練內心的誠,那麼在重要的場合和境界裏面也沒有辦法做到誠。

  

(2)師父文章中爲了說明平時我們對周圍的人、事、物用心程度不夠時,舉了一個杯子的例子,雖然我們曾看見過杯子,但當有客人來、需要用杯子時,我們卻沒辦法很快地找到它,因爲我們平常看到時就象沒看到一樣,對杯子有什麼作用、什麼時候可能會用到等沒有進一步去想。一樣的道理,我們現在要成佛,但在每個境界中有沒有累積成佛的資糧,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成佛也就是一句空話了。

  

(3)通過這個境界觀照自己內心的狀態,在聯系師父理念課的一些相關內涵,發現自己的心情不是那麼緊張了。

  

  

二、複習前面所學內容

  

1、皈依內涵勿忘失、深信業果依法行,是下士道的內涵;斷貪嗔癡破無明、依戒定慧得解脫,是中士道的內涵,師父進行了道次第的開演。

  

2、通過學習我們對無限生命、生生增上有了一點概念,生生增上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脫離輪回成佛。我們從現在起落實到當下每一件事、每一個境界中,都是爲了這個宗旨,在過程中不斷啓發我們的善根、淨化內心的煩惱。

  

3、學佛學了幾年後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心力會疲掉,原因是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心,對心的特點、功能不了解,師父講心的本質是空性的。這樣文字上的解釋我們不是很容易有感覺,拿個喻來幫助理解。我們的心就像一個金礦球,裏面含有金子,也含有很多的雜質,就像我們的內心無始以來累積了一定的善業,但同時也累積了很多的煩惱和不善業。清淨的金子可以發光,也很柔軟,可以隨意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但金礦球因爲含有很多的雜質,顯現出暗淡無光又很堅硬的特質,就像我們的心,因爲有很多煩惱和不善業,光明的本性顯發不出來。當這個金礦球忽然遇到一個閃閃發光的清淨金球時,在這種強烈的外力加持下,也會生起一種願望,要成爲這樣的純金球。這就是我們的初發心。剛有了初發心,比較容易緣光明面,因此善根能不斷被啓發,也能不斷培植新的善根,但時間一久,習氣和無明煩惱又慢慢開始發揮作用,這時候,雜質又發揮了主導作用,不但自己發不了光,也沒辦法映射佛菩薩的光輝,慢慢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4、怎樣才能開啓心性智慧,讓金子發光呢?師父講必須靠修行。心性開啓不出來是因爲我們被眼前的苦樂所蒙蔽,爲眼前的苦樂忙來忙去,好的境界就貪著、壞的境界就躲避,這樣只會讓我們的金礦球積累越來越多的雜質,因爲我們一直在外在境界上分別取舍,而沒有在內心境界上去淨化、提升。

  

  

叁、研討

  

1、問題:我們有正念正知、能觀照到諸多緣起時是什麼狀態?我們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境界、被煩惱蒙蔽時是什麼狀態

  

2、同學回答分享心得。

  

3、賢乙法師給大家的分享心得。

  

1)我們常常會隨順自己習氣在做很多事情,同時又會安立這些事情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就粘著在上面,對外在的很多緣起失去了敏銳的覺察;

  

2)這樣的結果常常會碰壁,自己努力做了,但周圍人卻不認可,甚至還會批評指責;

  

3)面對這些不認可、批評和指責,自己的痛苦和怨氣就會生起;

  

4)看起來這些痛苦好像是環境帶給我們的,實際上都是隨順自己習氣的必然結果。這些境界的意義都是在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習氣和內在的煩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