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9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理念課要點(九)

  

(9月1日 中)

  [080615課堂筆記之七 ]

  一、強調上堂課的引導,指出兩種修行中的偏差

  (一)上堂課的引導。

   上堂課講到如理取舍業果前的內心狀態和應具備的人格特質是很重要的,不然我們學的法成爲我們傷害別人的手段就不好了。

  (二)修行中容易發生偏差的兩種情況。

  

  1、一是因爲福德淺薄容易發生偏差

   (1)、福德淺薄是有形相的,我們可以去觀察生活中有福德的人是什麼樣子,對比一下就知道我們的福德是怎樣的。

   (2)、我們可能爲常住做了很多事情,但我們的內心有沒有發生變化?有福德的人待人會寬厚、能容納他人、不會苛刻要求,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我們是不是這樣子?祖師說過沒有草木的山上下雨,雨水存不住,很快就流走,我們的內心沒有功德,法水同樣留不住,都是因爲福德淺薄。

   (3)、福德淺薄的人修行會很執取、會要求別人。

   ①常住義工現在有很多規定要去落實,這正是我們在生活中練習修行之處。一方面我們要落實製度,一方面我們的心性就在其中培養,因爲有規定要求大家遵守,大家在執行中就會有反彈,那能不能讓大家歡喜接受?

   ②體會師父是怎樣管理大家的,師父是隨順因緣,在建立清靜和合增上的師法友團隊時不是把生硬的製度搬來,而是引導。象大禹治水一樣,把水渠挖好,水自然就流過來了。師父不斷啓發大家的善根,有的法師很發心承擔,師父就隨順他的發心安排他具體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做得越來越好,然後根據整體變化師父又會調整。

   ③有的居士在路上遇到法師,看到有的法師好象很冷漠不理人,就願意跟對自己微笑的法師說話交流,這其實也是一種情執,法師不和你打招呼並不代表他不想理你,法師在生活中也會有他要行持的重點。

   ④當整體在修學上出現一些問題時,師父不會讓我們覺得在調整我們,但師父會認認真真與每個人互動,每天從佛協回來都去工地、會四處走走,每個人都可以去師父房間,師父很歡喜和大家聊天、談佛法,慢慢慢慢大家的身心就發生變化了,這時師父就召集大家上一次課,把這段時間大家出現的問題一個總結,這樣大家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師父領衆大道無形、隨順因緣的這種能力很了不起,慢慢慢慢就把大家的心轉了。常住義工的管理也要這樣去學習。

  

  2、第二種是缺少慈悲心修行容易發生偏差

   有慈悲心的人很柔和,能代人著想,缺少慈悲心的人看起來好象很用功,但卻讓人覺得缺少善法的滋潤,就象冬天幹枯的山木,沒有善法散發出來。

  

  3、所以再次強調一下,繼續學下去才不容易發生偏差。

  

  二、回顧上周上課的內容

   (一)、看碟片《人犬一點靈》是爲了讓大家建立對生命無限的認識,但這是不夠的,以後還要繼續深入引導。

  

   (二)、通過思惟,讓佛法在身心上內化。

   能夢到前世的人是不多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習氣來認識無限生命,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氣?然後要思惟、靜思。

  1、善巧安排時間思惟,培養習慣

   (1)、前幾天有義工說沒有時間思惟,從早到晚工作生活都排滿了。實際上法師們也是很忙的,大家要善巧利用時間,如洗碗時、掃地時、基金會的同學分揀衣服時,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慢慢讓心靜下來、專注下來,當對事情本身比較熟悉,不需要特別觀照的時候,就可以思惟了,可以思惟理念課的內容或者其他佛法的內涵,這樣思維幹活兩不誤。

   (2)、臨時義工搬沙子傳遞配合默契,沒有一個人說話,法師看到後非常贊歎,我們要培養這種心境,否則我們學了很多道理,卻很難從身心上發生變化。當然大家懂了很多道理,比以前不懂的時要好一點。

  

  2、將佛法在身心上內化

   (1)、觀察其他道場,佛法內化後整體的行持就會非常好。如通知大家下午一個活動要穿什麼衣服、衣服上戴什麼牌子,到活動開始的時候幾百個人整齊劃一,穿著一樣的衣服、戴著統一的牌子;唱誦的聲音也是一樣,非常整齊劃一,我們唱誦常常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聲音。把佛法內化有一個過程,但我們要努力,努力了,過程才有意義。

   (2)、說沒時間思惟是沒合理分配好時間,分配好了時間就要靜思。有的法師下午或晚上會一個人兩個人出去走走,可能十分鍾、十五分鍾,互相之間都不講話,各自思惟或念佛。靜思後佛法內化到心裏去才會發生變化,不然我們學的佛法就仍是浮泛的、表面的,象春風拂面一樣雖然很舒服,但不能象一顆子彈打入內心一樣而發生變化。

   (3)、希望大家把佛法變成法雨往身心裏鑽,不要停留在表面,這要靠時間,所以要長養福德、慈悲。

  

  叁、文章第二部份內容:“二、斷貪嗔癡破無明,依戒定慧得解脫

  “在六道輪回當中,我們能夠得到暇滿人身,又有因緣聽到正法,是非常希有難得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能夠覺悟的心,通過心來主導言語和行爲,造種種的業;……”“如果能了解自己的心,讓心時刻緣著光明面、緣著善法,並依著戒定慧用功,善業就能不斷累積,如同古人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這段內容強調心要緣著光明面、緣著善法,這也是理念課的目的。

   1、一個人緣著光明面、緣著善法,不一定這個人就會散亂,緣著光明面和善法才是一個學佛人應有的特質,並且還依著戒定慧修學。

   2、如果我們這樣去用功,叁個月、五個月就會變化,不要說一年兩年;但持續地用功非常重要,寫回饋還可以一次一次堅持寫,內心的善法卻不容易堅持。曾多次在大家的回饋本上批示緣善法的重要,但一段時間後無一例外的大家都如石沈大海。

   3、很多同學的工作正需要緣光明面、緣善法。因爲我們善法的力量太弱了,累積的善法太少了,所以工作幹得越來越苦、煩惱、觀過,就是善法積澱太不夠了。

   4、大家要陽光一點,僧團有個沙彌同學,以前大家都稱他“陽光沙彌”,現在呢?總是失魂落魄的,好像沒有睡醒的樣子。爲什麼會這樣呢?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周圍的人對他的影響,讓他的陽光越來越少,所以我們要營造善法的氛圍。

  舉例:①行堂的同學把好吃的多打給前面的法師,後面自己就沒有了,這就是非常好的善法,但一方面也不是說要把好吃的都給法師們。

   ②上殿時鞋子都擺在外面,有的同學就把鞋子一一擺整齊,而且一直堅持這樣做。

   ③有的同學每天堅持爲大衆寫天氣預報。這都是很好的善法。剛開始時可能困難一點,但做久了就起現行了,善法很快就能啓動。而我們是內心有善法卻啓動不起來,所以就要從一點一滴去做。

  

   5、看見凳子沒擺好、樓梯髒了,你去做了沒有人會說你不對,你有沒有說花幾分鍾去做呢?如果一個人兩個人叁個人,大家都去做一點,整體上共業就會發生變化了,每個人都行持善法散發善法,水漲船高,修行能不上去嗎?師父能不高興嗎?每個弟子都這麼好,師父會非常高興。

   6、師父曾說:也許博客是讓我常回龍泉寺的一個原因吧!聽到之後非常慚愧,爲什麼師父不是說是我們這一群弟子能讓師父常回寺裏?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在師父身邊呆久了還有沒有廣大希求心?學習的心還有多強?

   7、理念課上了這麼久,大家沒有一個因缺課而離開的,除非是自己離開,大家在學習上做到了堅持,很有心力能堅持是非常好的,師父是非常歡喜的。每次的考勤都會跟師父彙報,誰沒來、沒來是什麼原因,師父對大家的身心狀況非常了解。

   8、廣論P142頁:“是故應于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解,一切晝夜觀察叁門,斷截惡趣。……謂于諸善法觀察思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所以緣著善法非常重要。

   9、例如有的同學念佛念久了,就不想跟人講話了,念佛念得專注是一種功夫,與人接觸卻很苦惱就是沒有善法。念佛念的好,業發生轉變了沒有?所以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如大家每天寫日記,大事、觀功念恩、善行和反省四條,天天寫內心有沒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有沒有想怎樣才能將善法一行到底?再如掃地時和內心有沒有聯系,掃地還是掃地,內心的狀態還是原來的樣子?心裏有了善法你的身心才會發生變化,師友緣才會發生變化,人緣才會變好。

   10、大家要好好實踐,規劃自己行持善法。

   如有的法師從起床起就開始規劃,觀察可做什麼善行,幫別人拿凳子坐,用齋以柔和的神情表示要或不要,等等,象這樣每天可以做很多。如果大家這樣一點一點去做,常住義工們的身心就會發生變化了。

  

  四、下堂課由賢乙法師帶動複習研討

   賢乙法師上堂帶動複習大家反映非常好,我也很高興,他每次備課也很認真,用心了就不一樣了,不一定說他這個人有多聰明,而是把心用起來了。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 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