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生之四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5)
(11月28日 【要點導讀】: ◎我們究竟是在隨順緣起?還是在隨業流轉? ◎如何把娑婆世界變爲極樂淨土? ◎爲什麼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不一定得豆呢? 叁、分別對立非佛法·迷悟淨穢一念心 【如理認識】: ——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裏面分修行的兩個方法:一種是易行道,一種是難行道。 ——龍樹菩薩認爲說在娑婆世界修行是個難行道,念佛往生是一個易行道,就是比較容易修。 ——當然,難跟易也是相對的。淨土,它是對我們娑婆世界來講,對我們穢土來講,是有淨土。 ——所有的佛都是有淨土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誠笃速生。就是彌勒佛也好,藥師佛也好,阿彌陀佛也好,所有的佛都是有淨土。 ——但佛的淨土對佛來講,是佛的依報,因爲佛的叁身圓滿,所以他的依報也就是清淨的。 ——我們凡夫業障深重,所以我們的業報就是五濁惡世。 【凡聖差別】: ——凡夫跟佛陀、聖者時空的概念是不同的。 ——我們常常會把地球上的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去比,或者佛經裏面的一個世界一個世界,這本身就不能這麼比的,也不好這麼比。這麼比本身也是不妥當。 ——那麼地球上的種種的國家、世界,它怎麼存在、怎麼變化、有些什麼問題,種種的說法是我們現在科學的說法、科學的解說、科學的解釋,它(是)根據科學的原理(來講)。 ——那實際上還有好多好多,我們科學還達不到,像過去是沒有可能會跑到月亮上頭去,那現在就可以。那我們過去對太陽、月亮的認識,跟現在科學的認識就不同。 ——那麼(對于)佛陀、菩薩(來說),這種時空的概念,那絕對不同于我們的。 ——因爲我們都是在叁維的空間當中,這樣的一個時空因緣當中,那如果我們再把它放大,四維、五維、六維、七維、八維、十維,那就十法界都有。 ——就是因爲我們很多道理,佛教很深的一個道理,不容易去體會。 ——不容易去體會的時候我們常常就會有很多分別,有分別就會有對立。 ——因爲這佛法本身是圓滿的,它不是一個對立的法。只要有一個對立的法,本身就不是佛法。 [喻]:比如說地藏菩薩,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到地獄裏面去,也是他自己發願的,他發願願意去地獄,就是他是願力在主導,所以他到地獄裏面去不受苦。那麼一般的人造的惡業,是墮落地獄,情況就不同。 ——同樣的地獄對菩薩來講,對人來講都不一樣。 [喻]:那麼就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在 80年代,我們剛剛開放,那個時候,我們就遇到一個人,他從國外回來,國外回來,因爲農村嘛,住宿呀衛生呀條件都很差,他就到一個城市裏面去住,住到賓館裏頭,最高級的賓館。那麼他的原來的很多農村裏邊的親戚也到那邊去看望他,到賓館去看望。這個朋友呢,他就開了好幾個房間給他們住,叫晚上大家住到這地方去。這些農村裏邊這些人,他本身的就是生活很差很差,習慣了,他看這麼幹淨他不敢睡覺,他說:“我睡在地板就可以”。他一個晚上就睡在地板上,他不敢睡到床鋪上。他這個人的心理差別就是很大,因爲他在農村當中,一直苦習慣了,他覺得這已經很好了,就像在天堂一樣,消不了福報。但是,他就是這樣子的一個認識了,就是這樣一個境界,那麼你很難說他睡在地板上是錯的還是對的,他自己感到很快樂,那你讓他睡在床鋪上,他可能都很痛苦,是不是?他心情不同,他不同的心情。 ——所以,我們人的心它是很不可思議的。 【如法思維】: ——那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因爲要一生補處,所以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壽他要很長時間去修行,去培養各種福德、因緣。 ——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經》裏談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他要具足善根、福德、種種的因緣才能夠去的,也不是說隨便能夠去。 ——省庵大師有作一首偈子說:“身在花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身在花中佛現前”,蓮花化身,“佛光來照紫金蓮”,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到蓮花化生,我們的心隨佛菩薩往生,但是實際上面是無去無來的,“無去來中事宛然”。 【凡夫心相】: ——而實際上,我們人在世間,迷的世界、悟的世界,都是在刹那之間的轉化。 ——就是你現在可能很清楚,過一會兒又會迷糊,過一會兒迷糊,那麼又會清醒起來。 ——所以,迷悟一念間,迷跟悟都是一念之間。但是迷的時候是多的,大量的時間都是在迷糊。 ——那麼只有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清醒過來呢? ——“一旦無常萬事休”,要死的時候清醒過來了。 ——那你要死了又清醒過來,來不及了,清醒過來馬上要死了,那永遠(原稿:甯願)不清醒。 ——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是會這樣子,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的。 【破妄分別】: ——我們常常把娑婆世界同極樂世界對立起來,才會發生問題。 ——說我們究竟要往生,或者說我們要增上生? ——如果我們把它統一起來,淨土穢土都源于我們的一念心,我們一念心清淨了,自然穢土也就清淨了,也就變成淨土了。 ——所以,我們在寺院裏頭修行、用功,就是要來認清我們的心。 『附錄·思考題』: 1.爲什麼我們把娑婆世界同極樂世界對立起來就會發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