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十八講 上篇▪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我們要聽法忘記掉,我們要吃飯也忘記掉,我們要睡覺也忘記掉。我們聽到一個什麼境界,同樣如此,會把其他的功能,其他的心的力量淡化掉,乃至過濾掉。

   如果我們一個人,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八識都發揮作用,都發揮正確的、正面的作用,那人活得才會很充實,那一個人才是會很有力量的,他的六根在起作用。

   有時候我們這些都不起作用,或者起反面的作用,這就不好。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很執著,他怕自己太辛苦,怕自己的衣服弄髒了,怕到時候打坐多了腿會疼,幹活兒多了手會疼,或者說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耳朵不好等等,他總認爲說,去做正確的事情,去造善業、緣善法,會損傷自己的身體,會影響自己的身體,這個本身也是一種邪見。你一直在持續,在持續。

  

  【修行誤區二:把身份當作自我。】

   那麼再進一步的人,就更嚴重。更嚴重就是他發現不了,他會把某一種身份當做自我,他不會把身體當成自我,他會把某一種身份當做自我。比如說在法會中你當部長,你當組長,他認爲這個部長就是我,那你當得再辛苦,也不會覺得辛苦,他把那個身份當成是我。身份實際是非常多的。比如過去,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多好,在大學時成績多好,過去打籃球打到多少分,過去我的力氣多大,過去自己有多聰明,過去自己得到什麼獎,得到什麼表揚,得到什麼表彰。這些都是自己過去的身體造作出來的,這種人就是把過去的身體當成我,把過去的自己當成我;有一些人就是把現在的身體,現在的身份當成我。所以,把過去的身體,過去的這個身體所發生的種種的行爲當成我,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爲他把過去的身體、成就當成我,這樣的話他就不會認爲現在的我有多重要,現在的自己有多麼重要。

   歲數大的人往往覺得自己過去有多輝煌,他不會再去想未來,他的未來反正時間很短,他就不會想。歲數小的人,小孩,就會想我以後會幹嘛,我長大了以後要當什麼,要念什麼大學,長大了會幹什麼事業,他老想以後的事情。其實歲數小,以後還很遙遠;歲數大的人老想過去的,過去的已經都過去了,他其實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時間不多了他也不珍惜。

   那我們現在人在幹的時候,不會說佛法要求我們怎麼幹,他只會認爲說,我們現在應該什麼身份,我現在一個什麼身份,所以我應該怎麼對待這個人,別的人應該怎麼對待我,他就會有這個毛病。這種毛病是一種世俗心態,都是一種世俗的心態不知不覺在等流,不知不覺在我們心裏邊起作用。

  

  【如理修行之道。】

   那麼,這個怎樣用佛法來轉化,用佛法來提升?

   一個,我們要認識到說都是跟業有關系,都是跟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有關系,跟我們的認識有關系。既然跟我們自己的業有關系,那我們就要用心才能夠改變,你不用心的話,所有人都是這樣持續下去。你用心還不夠,那我們內心是沒有力量的,內心是非常微弱的,他要靠叁寶的力量。

   然後要發大願,發大願,我們所有的心力都集結在一起。願在起作用,內心的力量就很強大,比如我發願去做一個什麼事情,那麼你的心,心心念念都是這個事情,然後就把這個事情做成了。比如我們發願,要把100卷的《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讀完,發這個願。你發願說我要把廣論讀100遍,每天都讀,他都是靠願的力量。你說我一天做五十件好事,那他就會去做。如果沒有(願)的話,他今天想做,明天都忘記掉了。這就是爲什麼佛教講願跟行都是很重要的,願心、行心。你只有把這個願發起來,然後照著我們的願去落實,才有辦法消業,不然業消不了。

   很多問題,很多不好的心態,不好的業在持續,我們根本無能爲力。我們只有通過在行持的過程當中,認清自己內心的黑暗、不足、缺陷,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得修護,自己得提升,有經驗之後,我們才能夠認清別人的問題。一個人,就比如像一部汽車一樣,人比汽車要複雜多少倍!一個人就像一架飛機一樣,飛機飛不起來,汽車開不動,你能不能修呢?一個人,他出了問題,起了煩惱,你能不能把他修好,就猶如你修汽車、修飛機一樣。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去修飛機、汽車?你要找出這個汽車和這個飛機到底哪個零部件壞掉,都要花很大的功夫,只有修汽車、修飛機的人,修過幾十年,他可能看了一眼就知道問題,剛當修理工,都要研究幾年才知道到底是哪個部位壞掉了。都不是那麼簡單,你能把原因找出來都不是那麼容易。原因如果沒有找出來的時候,你去修,只有越修越壞,因爲你憑自己的認識,認爲說可能那裏會壞了,你去修,它本來好好的,你去修,把它修壞了。跟別人講法也是一樣,他本來不需要,你硬要說給他,就會起反作用。剛剛開始他認爲是正確的,過幾天,過了一個月,就麻煩了,這個反作用就出來了。所以這個心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我們常常說我們要解脫,要提升自己生命的境界,要圓滿菩提,要斷煩惱,所有的這一切,只有真正意義上面把我們內在的我執、法執放掉,才有可能。如果我們的我執、法執在自己的心意裏面,你沒有作意說,我要放掉我執、法執,是沒有用的。你只有真正去作意說,我自己所有的一切,叁業要根據佛法的標准,要根據師法友的引導,否則你聽進去的東西只有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我執和法執。這就是說,剛才我談到說,修汽車一樣。你可能聽到別的修理工說,汽車零件壞掉了,應該怎麼樣怎麼樣,你聽完以後說,不一定,我自己的方法可能更好,你把別人的道理聽進去後,會成爲增長自己我執、法執的一種助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就是這些東西都會變成自己生命中知識結構的一部分,然後來讓自己內在我執、法執堅定,內在的我慢堅強的一個助緣。這樣的話,你的學問、能力越多,就越麻煩,就越不容易解脫,束縛就越大,被這些後天的東西束縛住,就看不清楚,只是看到外在的一些形相,內在的執著看不到,認識不清楚。

   我們修行、學佛的目的是要讓我們內心得到覺悟,內心得到覺醒。一個覺悟的人,他就不需要語言,眼睛看一下可能比說話更有用,他可能就都明白,就能解決。他一到佛堂裏面看到佛像,煩惱就沒有了,他就跟法相應。他去拜一下佛,在這裏磕叁個頭,問題就沒有了,馬上恭敬心、皈依心生起來,他就跟法相應。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可能討論了一大堆概念,在你的心識裏面都落下了無數塵埃,你在討論的時候覺得很有收獲,很有體會,因爲那個時候你自己的心是動的,動的時候,也有苦受也有樂受,你聽了相應,産生樂受,你回去以後,這些樂受的影子,這些聲塵就去不掉了,你回去怎麼能夠更好呢?你只有聽到這些佛法以後,再能夠讓自己生命的層次進一步提升。昨天的研討,哪些同修講的對自己很有幫助,我們應該照著做,你就去憶持了,就去思維了,就去觀察了,那麼你的行爲就發生變化。你如果一直沈溺在這種境界當中,那就麻煩了,就被這種境界束縛,就覺悟不了,提升不了。

  

  

《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十八講 上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