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我们要听法忘记掉,我们要吃饭也忘记掉,我们要睡觉也忘记掉。我们听到一个什么境界,同样如此,会把其他的功能,其他的心的力量淡化掉,乃至过滤掉。
如果我们一个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八识都发挥作用,都发挥正确的、正面的作用,那人活得才会很充实,那一个人才是会很有力量的,他的六根在起作用。 有时候我们这些都不起作用,或者起反面的作用,这就不好。有些人对自己的身体很执着,他怕自己太辛苦,怕自己的衣服弄脏了,怕到时候打坐多了腿会疼,干活儿多了手会疼,或者说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耳朵不好等等,他总认为说,去做正确的事情,去造善业、缘善法,会损伤自己的身体,会影响自己的身体,这个本身也是一种邪见。你一直在持续,在持续。 【修行误区二:把身份当作自我。】
那么再进一步的人,就更严重。更严重就是他发现不了,他会把某一种身份当做自我,他不会把身体当成自我,他会把某一种身份当做自我。比如说在法会中你当部长,你当组长,他认为这个部长就是我,那你当得再辛苦,也不会觉得辛苦,他把那个身份当成是我。身份实际是非常多的。比如过去,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多好,在大学时成绩多好,过去打篮球打到多少分,过去我的力气多大,过去自己有多聪明,过去自己得到什么奖,得到什么表扬,得到什么表彰。这些都是自己过去的身体造作出来的,这种人就是把过去的身体当成我,把过去的自己当成我;有一些人就是把现在的身体,现在的身份当成我。所以,把过去的身体,过去的这个身体所发生的种种的行为当成我,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他把过去的身体、成就当成我,这样的话他就不会认为现在的我有多重要,现在的自己有多么重要。 岁数大的人往往觉得自己过去有多辉煌,他不会再去想未来,他的未来反正时间很短,他就不会想。岁数小的人,小孩,就会想我以后会干嘛,我长大了以后要当什么,要念什么大学,长大了会干什么事业,他老想以后的事情。其实岁数小,以后还很遥远;岁数大的人老想过去的,过去的已经都过去了,他其实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时间不多了他也不珍惜。 那我们现在人在干的时候,不会说佛法要求我们怎么干,他只会认为说,我们现在应该什么身份,我现在一个什么身份,所以我应该怎么对待这个人,别的人应该怎么对待我,他就会有这个毛病。这种毛病是一种世俗心态,都是一种世俗的心态不知不觉在等流,不知不觉在我们心里边起作用。 【如理修行之道。】
那么,这个怎样用佛法来转化,用佛法来提升? 一个,我们要认识到说都是跟业有关系,都是跟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有关系,跟我们的认识有关系。既然跟我们自己的业有关系,那我们就要用心才能够改变,你不用心的话,所有人都是这样持续下去。你用心还不够,那我们内心是没有力量的,内心是非常微弱的,他要靠三宝的力量。 然后要发大愿,发大愿,我们所有的心力都集结在一起。愿在起作用,内心的力量就很强大,比如我发愿去做一个什么事情,那么你的心,心心念念都是这个事情,然后就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比如我们发愿,要把100卷的《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读完,发这个愿。你发愿说我要把广论读100遍,每天都读,他都是靠愿的力量。你说我一天做五十件好事,那他就会去做。如果没有(愿)的话,他今天想做,明天都忘记掉了。这就是为什么佛教讲愿跟行都是很重要的,愿心、行心。你只有把这个愿发起来,然后照着我们的愿去落实,才有办法消业,不然业消不了。 很多问题,很多不好的心态,不好的业在持续,我们根本无能为力。我们只有通过在行持的过程当中,认清自己内心的黑暗、不足、缺陷,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得修护,自己得提升,有经验之后,我们才能够认清别人的问题。一个人,就比如像一部汽车一样,人比汽车要复杂多少倍!一个人就像一架飞机一样,飞机飞不起来,汽车开不动,你能不能修呢?一个人,他出了问题,起了烦恼,你能不能把他修好,就犹如你修汽车、修飞机一样。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修飞机、汽车?你要找出这个汽车和这个飞机到底哪个零部件坏掉,都要花很大的功夫,只有修汽车、修飞机的人,修过几十年,他可能看了一眼就知道问题,刚当修理工,都要研究几年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位坏掉了。都不是那么简单,你能把原因找出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原因如果没有找出来的时候,你去修,只有越修越坏,因为你凭自己的认识,认为说可能那里会坏了,你去修,它本来好好的,你去修,把它修坏了。跟别人讲法也是一样,他本来不需要,你硬要说给他,就会起反作用。刚刚开始他认为是正确的,过几天,过了一个月,就麻烦了,这个反作用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心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们常常说我们要解脱,要提升自己生命的境界,要圆满菩提,要断烦恼,所有的这一切,只有真正意义上面把我们内在的我执、法执放掉,才有可能。如果我们的我执、法执在自己的心意里面,你没有作意说,我要放掉我执、法执,是没有用的。你只有真正去作意说,我自己所有的一切,三业要根据佛法的标准,要根据师法友的引导,否则你听进去的东西只有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我执和法执。这就是说,刚才我谈到说,修汽车一样。你可能听到别的修理工说,汽车零件坏掉了,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你听完以后说,不一定,我自己的方法可能更好,你把别人的道理听进去后,会成为增长自己我执、法执的一种助缘,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就是这些东西都会变成自己生命中知识结构的一部分,然后来让自己内在我执、法执坚定,内在的我慢坚强的一个助缘。这样的话,你的学问、能力越多,就越麻烦,就越不容易解脱,束缚就越大,被这些后天的东西束缚住,就看不清楚,只是看到外在的一些形相,内在的执着看不到,认识不清楚。 我们修行、学佛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内心得到觉悟,内心得到觉醒。一个觉悟的人,他就不需要语言,眼睛看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用,他可能就都明白,就能解决。他一到佛堂里面看到佛像,烦恼就没有了,他就跟法相应。他去拜一下佛,在这里磕三个头,问题就没有了,马上恭敬心、皈依心生起来,他就跟法相应。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我们可能讨论了一大堆概念,在你的心识里面都落下了无数尘埃,你在讨论的时候觉得很有收获,很有体会,因为那个时候你自己的心是动的,动的时候,也有苦受也有乐受,你听了相应,产生乐受,你回去以后,这些乐受的影子,这些声尘就去不掉了,你回去怎么能够更好呢?你只有听到这些佛法以后,再能够让自己生命的层次进一步提升。昨天的研讨,哪些同修讲的对自己很有帮助,我们应该照着做,你就去忆持了,就去思维了,就去观察了,那么你的行为就发生变化。你如果一直沉溺在这种境界当中,那就麻烦了,就被这种境界束缚,就觉悟不了,提升不了。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八讲 上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