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莊嚴論經卷第叁▪P2

  ..續本文上一頁呼大苦哉  我爲自欺诳

   已得離諸難  應獲出世道

   雲何爲癡誤  放逸而自恣

  時諸同學聞說偈已重安慰言。汝既多聞又堅持戒。宜應自寬何爲憂怖乃至如是。病比丘言。我今病困。諸賢見舍必死無疑。涕泣流淚而白兄曰。願少近我。由我愚惑。不奉兄教。今者病笃必就後世。願兄垂愍當見拔濟令離大苦。即說偈言。

   同處佛法中  汝稱沙門寶

   數數教誡我  愚劣不承順

   我以斯事故  倍複生悔熱

   盛夏郁蒸氣  猛焰燒燋然

   我之背恩教  悔熱複過彼

   我今無所恃  唯當歸依汝

   于後受身時  觀察莫忘我

   令後值佛法  複還得出家

   不虛著法服  願心獲道果

   學問諸余業  舍之不複爲

   專精求解脫  更無余志求

   假使將來世  求于見谛者

   皮肉及筋骨  髓脈消幹竭

   身命趣自在  終不舍解脫

   又願未來身  常勤修善法

   晝夜六時中  精進初不廢

  時病比丘說是偈已。心懷惶悸。其兄見之生大憂愍。而作是言。善哉善哉。子今乃能深生悔恨發于誓願。但先教汝不用我語。驚悔于後將何所及。而說偈言。

   疾病以困笃  大命不雲遠

   支節皆舒緩  刀風解其形

   湯藥所不療  醫師舍之去

   左右鹹稱言  怪哉決定死

   諸親婦女等  對而悲啼哭

   臨終大恐怖  驚畏苦難喻

   設當平健時  知死有斯苦

   誰不發道意  克獲解脫果

   盛年無患時  懈怠不精進

   但營衆事務  不修施戒禅

   後遭重病疾  諸根如火然

   臨爲死所吞  方悔求修善

  彼病比丘即便命終還生人中。時阿羅漢以天眼觀。知其生處數到其家。此兒漸大乳母抱持。將詣僧坊至羅漢所。捉兒不堅失手撲地。頭打石上兒大嗔恚。舍身命終墮地獄中。時阿羅漢複以天眼而觀察之。見在地獄生苦難處。即說偈言。

   嗚呼大毀敗  生處難可救

   佛力尚難拔  況我能救濟

   系心慧無漏  非苦所能修

   地獄中苦惱  無有暫樂心

   尚無暫樂心  雲何得系念

   以無系念故  不得慧無漏

   如是之難處  雲何可救拔

   地獄受大苦  不可以方喻

   設複強爲譬  人中死爲苦

   少可得爲喻  彼苦恒過此

   如火著幹薪  無有暫冷時

   地獄苦亦爾  無有暫憩息

   地獄中陰身  皆如融鐵聚

   熱惱燒然苦  不可得稱計

   宜應除懈怠  晝夜不休息

   勤修于正道  必使盡苦際

   是故先修道  克獲解脫果

   然後以多聞  而作妙璎珞

  (一四)

  複次見此事已應生驚悟。尊豪榮位無得常者。我昔曾聞。栴檀罽尼吒王。將欲往詣罽尼吒城。于其中路見五百乞兒。同聲乞丐言施如我。王聞是語便生悟解。即作是念。彼覺寤我。我于往日曾更貧苦。今若不施後亦如彼。即說偈言。

   由其先世時  多饒錢財寶

   說言無可施  今獲斯貧賤

   設我今言無  後亦同于彼

  時有輔相名曰天法。下馬合掌而白王言。此諸乞兒鹹言如我。王答臣言。我聞其語。然我所解與汝有異。汝之所解謂爲乞索錢財雜物。我所解者當爲汝說。汝今善聽。即說偈言。

   此諸乞兒等  故來覺寤我

   以斯貧賤形  示我令得見

   自言受此身  悭不惠施故

   放逸所欺诳  受是苦惱形

   愚劣諸乞兒  示我如此義

   自言曾爲王  猶如星中月

   寶蓋覆頂上  左右衆妓直

   侍從悉莊嚴  聞者皆避路

   雖有如此等  種種衆妙事

   由不布施故  今受貧賤苦

   福樂迷汝心  不覺後有苦

   人帝應當知  我今甚毒苦

   宜當修布施  莫使後如我

  輔相天法聞是偈已。深生歡喜。合掌白王。如佛言曰。見他受苦當自觀察。王于今者實合佛意。見彼乞兒則能覺寤。善哉大王。意細乃爾。能覺是事。善解分別佛所說義。大王稱實能持大地。真是地主不虛妄也。所以者何。能善分別佛法深義。聰慧明達。是故稱王爲大地主。即說偈言。

   地主常應爾  此意爲無上

   此意難可恒  能自利亦難

   人身極難得  信心亦難生

   財寶難可足  福田複難遇

   如是一一事  極難得聚會

   譬如大海中  盲龜值浮孔

   如斯之難事  大王盡具有

   是故于今者  不應恣心意

   人身如電光  暫發不久停

   雖複得人身  危脆不可保

   臨終兩肩垂  諸節皆舒緩

   雖有四威儀  進止不自由

   眼目已上眄  將爲死毒中

   親屬在其側  睹之鹹悲泣

   以手觸其身  安慰言勿懼

   既見親慰喻  益更增悲感

   決定知已去  涉于死長途

   雖有衆財物  不可爲資糧

   諸脈斷絕時  顔色皆變異

   命來催促已  如油盡燈滅

   當于如斯時  誰能修布施

   持戒及忍辱  精進禅智等

   如斯時未至  宜應勤用心

  (一五)

  複次若命終時欲赍財寶至于後世。無有是處。唯除布施作諸功德。若懼後世得貧窮者。應修惠施。我昔曾聞。有一國王名曰難陀。是時此王聚積珍寶規至後世。嘿自思惟。我今當集一國珍寶使外無余。貪聚財故以自己女置淫女樓上。敕侍人言。若有人赍寶來求女者。其人並寶將至我邊。如是集斂一國錢寶。悉皆蕩盡聚于王庫。時有寡婦唯有一子心甚敬愛。而其此子見于王女儀容鑲玮姿貌非凡。心甚耽著。家無財物。無以自通。遂至結病。身體羸瘦氣息微惙。母問子言何患乃爾。子具以狀啓白于母。我若不得與彼交往。定死不疑。母語子言。國內所有一切錢寶盡無遺余。何處得寶。複更思惟。汝父死時。口中有一金錢。汝若發塳可得彼錢。以用自通。即隨母言。往發父塳開口取錢。既得錢已至王女邊。爾時王女遣送此人並所與錢以示于王。王見之已語此人言。國內金寶一切蕩盡除我庫中。汝于何處得是錢來。汝于今者必得伏藏。種種拷楚征得錢處。此人白王。我實不得地中伏藏。我母示我。亡父死時置錢口中。我發塳取故得是錢。時王遣人往撿虛實。使人既到果見死父口中錢處。然後方信。王聞是已而自思忖。我先聚集一切寶物。望持此寶至于後世。彼父一錢尚不能得赍持而去。況複多也。即說偈言。

   我先勤聚集  一切衆珍寶

   望赍諸錢物  隨己至後世

   今觀發塳者  還奪金錢取

   一錢尚不隨  況複多珍寶

   複作是思惟  當設何方便

   得使諸珍寶  隨我至後世

   昔者頂生王  將從諸軍衆

   並象馬七寶  悉到于天上

   羅摩造草橋  得至楞伽城

   吾今欲升天  無有諸梯蹬

   欲詣楞伽城  又複無津梁

   我今無方計  持寶至後世

  時有輔相聰慧知機。已知王意而作是言。王所說者正是其理。若受後身必須財寶。然今珍寶及以象馬。不可赍持至于後世。何以故。王今此身尚自不能至于後世。況複財寶象馬者乎。當設何方令此珍寶得至後身。唯有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兒。福報資人必至後世。即說偈言。

   莊嚴面目者  臨水見勝好

   好醜隨其面  影悉現水中

   莊嚴則影好  垢穢則影醜

   今身如面貌  後受形如影

   莊嚴形戒慧  後得可愛果

   若作惡行者  後受報甚苦

   信心以財物  供養父母師

   沙門婆羅門  貧窮困厄者

   即是後有水  于中見面像

   施戒慧業影  亦複彼中現

   王有衆營從  宮人諸婇女

   臣佐及吏民  音樂等倡妓

   如其命終時  悲戀送塳間

   到已便還家  無一隨從者

   後宮侍直等  庫藏衆珍寶

   象馬寶辇輿  一切娛樂具

   國邑諸人民  苑園遊戲處

   悉舍而獨逝  亦無隨去者

   唯有善惡業  隨逐終不放

  若人臨終喘氣粗出。喉舌幹燋不能下水言語不了。瞻視不端筋脈斷絕。刀風解形支節舒緩。機關止廢不能動轉。舉體酸痛如被針刺。命盡終時見大黑闇如墜深坑。獨遊曠野無有黨侶。唯有修福爲作親伴而擁護之。若爲後世宜速修福。即說偈言。

   若人命終時  獨往無伴黨

   畢定當舍離  所愛諸親友

   獨遊黑闇中  可畏恐怖處

   親愛皆別離  孤茕無徒伴

   是故應莊嚴  善法之資糧

  爲滿此義故。婆羅留支以六偈贊王。即說偈言。

   雖有諸珍寶  積聚如雪山

   象馬衆寶車  謀臣及咒術

   專念死時至  不可以救免

   宜修諸善業  爲己得利樂

   目如青蓮者  應勤行戒施

   死爲大恐畏  聞者皆恐懼

   一切諸世間  無不終沒者

   以是故大王  宜應觀死苦

   目如青蓮者  應當修善業

   爲己得利樂  宜勤行戒施

   人命壽終時  財寶不隨逐

   壯色及盛年  終不還重至

   目如青蓮者  應當修善業

   爲己得利樂  宜勤行戒施

   彌力那侯沙  耶耶帝大王

   及屯豆摩羅  娑加跌利不

   翹離奢勢夫  踰越頻世波

   如是人中上  衆勝大王等

   軍衆及群宮  悉皆滅沒去

   欣戚相續生  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蓮者  應當修善業

   使己受快樂  宜勤行戒施

   財寶及榮貴  此事難可遇

   福祿非恒有  身力有增損

   一切無定相  地主亦非常

   如此最難事  今悉具足得

   目如青蓮者  應具修諸善

   使己受快樂  宜勤修戒施

   勁勇有力者  能越渡大海

   專念健丈夫  能超度諸山

   設作如斯事  未足名爲難

   能利益後世  是事乃爲難

  (一六)

  複次此身不堅。是故智者應當分別供養尊長。是則名爲以不堅法易堅固法。我昔曾聞。牟尼種中有王名曰阿育。信樂叁寶。若于靜處見佛弟子。不問長幼必爲下馬接足而禮。爾時彼王有一大臣。號名耶賒。邪見不信。見王禮敬諸比丘等。深生謗毀。而白王言。此諸沙門皆是雜種而得出家。非諸刹利及婆羅門。亦雜毗舍首陀羅等。又諸皮作及能織者。巧作塼瓦剃須發師。亦有下賤旃陀羅等。大王何故而爲作禮。王聞是語默然不報。別于後時集諸大臣。敕諸人言。我于今者須種種頭不聽殺害。仰汝等輩得自死者。即語諸臣。汝今某甲仰得是頭。複告某甲仰得彼頭。如是展轉遍敕諸臣。仰得異頭不聽共同。別告耶賒。今又仰汝取自死人頭。各各皆使于市中賣。如是頭等余頭皆售。唯有人頭。見者惡賤。遠避而去無肯買者。衆人見之鹹皆罵辱而語之言。汝非旃陀羅夜叉羅刹。雲何乃捉死人頭行。被罵辱已還詣王邊。而白王言。我賣人頭不能令售返被呵罵。王複語言。若不得價但當虛與。時彼耶賒尋奉王教。入市唱告欲虛與人。市人見已複加罵辱無肯取者。耶賒慚愧還至王所。向王合掌。而說偈言。

   牛驢及象馬  豬羊諸畜頭

   一切悉獲價  競共诤買取

   諸頭盡有用  唯人頭穢惡

   無有一可用  虛與不肯取

   而返被呵罵  況複有買者

  王問耶賒。汝賣人頭何故不售。耶賒白王。人所惡賤無肯買者。王複問言。唯此一頭爲可憎惡。一切人頭悉可惡乎。耶賒答王。一切人頭悉可惡賤非獨此一。王複問言如是我頭亦複如是爲人惡耶。耶賒聞已懼不敢對默然而住。王複語言。我于今者施汝無畏。以實而說。我今此頭亦可惡耶。耶賒對曰。王頭亦爾。王複語言。爲審爾不。耶賒複言。審爾大王。王告耶賒。若此人頭貴賤等同皆可惡者。汝今雲何自恃豪貴種姓色智以自矜高。而欲遮我禮敬沙門諸釋種子。即說偈言。

   唯有此人頭  見者鹹譏呵

   賣之無所直  虛與惡不近

   遙見皆生嗔  言不祥鄙惡

   此頭膿血汙  鄙賤甚可惡

   以斯下賤頭  貿易功德首

   雖向彼屈申  毫厘無損減

   王告耶賒言  汝雖見比丘

   雜種而卑賤  不能睹其內

   真實有道德  汝愚癡邪見

   迷惑錯亂心  計己婆羅門

   獨有解脫分  自余諸種姓

   無得解脫者  若欲爲婚姻

   當求于種族  若求善法者

   安用種族爲  若其求法者

   不應觀種姓  雖生上族中

   造作極惡行  衆人皆呵責

   是則名下賤  種族雖卑微

   內有實道行  爲人所尊奉

   是則名尊貴  德行既充滿

   雲何不禮敬  心惡使形賤

   意善令身貴  沙門修諸善

   信戒施聞具  是故可尊尚

   宜應深恭敬  造作惡行者

   汝今甯不聞  釋種具大悲

   牛王正道者  所說之法耶

   以叁危脆法  貿易叁堅法

   佛無有異語  故我不敢違

   若違世尊教  不名爲親善

   譬如壓甘蔗  取汁棄其滓

   人身亦如是  爲死之所壓

   屍骸委在地  不能複進止

   供敬修諸善  是故應當知

   以此敗壞身  貿易堅牢法

   猶如火燒舍  智者出財物

   如水沒伏藏  亦應速出寶

   此身終敗壞  宜貿易堅法

   愚人不分別  堅與不堅法

   死軍卒來至  如入摩竭口

   當于如是時  驚恐大怖畏

   如酪取生酥  及以于醍醐

   取已酪瓶破  不生大苦惱

   此身亦如是  取其堅實善

   于後命盡時  終不生悔恨

   不修諸善行  憍慢而縱逸

   死法卒來至  破身之瓶器

   其心極燋熱  猶爲火所燒

   憂結喻如火  酪瓶喻如身

   汝不應遮我  修善取堅法

   愚癡黑暗者  自言我尊貴

   我執十力尊  言說之燈炬

   照察己身中  貴賤無差別

   皮肉筋骨等  叁十六種物

   貴賤悉同等  有何差別相

   名衣及上服  衆具有別異

   智者宜勤身  作恭敬禮拜

   役使行諸善  是名取堅法

   何故說斯者  此身如電遄

   泡沫及沙聚  芭蕉無堅實

   如此危脆身  修善百劫住

   堅于須彌山  及以于大地

   智者應如是  貿易堅實法

  

《大莊嚴論經卷第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