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筆記是法師以師父的“感悟人生”開示做引導,結合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現行進行的開示闡述,以法師自己的修學體悟,帶動大家一起實踐善行,讓我們真正落實到積極陽光的改造命運中。
---------------------------------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課堂筆記之一
(1月7日
1、我們以什麼樣的動機來聽法
(1)不管是什麼樣的動機,我們共同的都是要離苦得樂,但離苦得樂有很多的層次,粗略可分爲現世的、來世的、解脫的和成佛。
(2)沒有學佛法以前,我們跳不出現世的層次,因爲我們沒有無限生命的概念,求來求去都是爲了現世的安樂。
(3)所以我們要提起聽法的動機,首先是爲了來生更好,有了這樣的造作,聽法的意義就會不一樣;但我們來生到了善趣也是不安全的,升了天也還是會墮落的,進一步要希求聽法能讓我解脫生死,這就是出離心;再進一步,身邊的親人朋友,我也希望他們解脫生死,希望大家一起解脫生死,以這種造作的菩提心聽法,意義就很大了。
2、講課的方向和內容
3、思惟聞法勝利
(1)《菩薩地》說聽法要思惟聞法勝利,看看大家冰冷的雙眼、麻木的表情,就看講的人怎麼表演,要改變我們這種狀況,一靠思惟聞法勝利,二靠有功德的人將我們拉拔出來。
(2)佛法對我們的利益太大了,不要講理論,可以以你世間快樂的經驗類比一下就能知道,比如有人做生意賺了一筆錢那種歡喜的心情。《本生論》中說:“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啓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
(3)我們愚癡嗎?是很愚癡的,因爲我們對智慧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愚癡。聽法聽不懂、善心發不起來,等等,大家要去思惟。
(4)現在有一個善巧方便,利用聲音來啓發我們的歡喜心,南閻浮提衆生耳根最利,爲了啓發大家的歡喜心,我們唱一下《皈依歌》。
二、學習文章內容
(一)第一段:“各位法師,各位同學,各位同修,今天我們要來講講修行佛法過程當中的一些情況。在佛門裏面,有不少人,尤其是信仰比較好、道心比較好的一些佛教徒,學了幾年以後,信仰不僅沒有得到加強、鞏固,甚至有減弱、退化的現象,道心不僅沒有越來越得到增長,反而日漸退失。這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看到的、聽到的一些問題,更是常常發生在自己周邊的人和事,那麼也有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身。我們學了佛法,應該來講,要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能夠腳踏實地,走好路子,走穩路子,才是正確的。那麼問題的産生,以及問題的程度加重,也有它的原因。原因是有很多的,有的是因爲沒有找到修道的方法途徑和次第,難以入門,難以一門深入,把信仰佛法當成一種通俗的民間信仰。我們在很多民間的一些神廟裏頭,供了很多神,那這些神也能夠起到庇佑的作用。我們信仰佛教,它不僅僅就這一點。佛陀所宣說的佛法,不僅僅爲了要解決我們人們眼前的小問題。如果僅僅是解決眼前的這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普通的神,甚至世間上面的那些善人,都是能夠做得到的。那我們信佛、信法、修道,是有不同的意義的,要從無限生命來審視這個問題。有些人信仰建立不起來、道心退失的原因,是因爲對佛法的聞思不熟。因爲不能很深入地對佛法進行聽聞和思維,自然而然要進行很深入地修行難度就很大。有些信仰和道心淡化的原因,是實修的方法不對路,自己很想去用功修行,但是越修越苦,越修越難以體會到佛法的樂趣、佛法的作用。自己想修行,跟怎麼樣子好好修行,意義是不同的。”
1、我們研討的佛法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2、師父指出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學佛學得越久的人,反而信仰減弱、道心退失。
(1)反省一下是不是在廟裏呆得越久、覺得越久的人信心越來越退失?對法師越來越不恭敬?越來越不能隨衆?
(2)爲什麼學得越久的人還不如新來的人呢?新來的人一般都信心很強,前面的人卻堵著新來的人,學得久的人要去反省問題出在哪裏,新來的人要防止這種現象。有一句話叫做: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叁年,佛在天邊。
3、師父講了原因:對佛法的聞思不熟,對佛法理論不了解,把佛當成世間的神一樣來信。佛教的理論是什麼?就是苦集滅道。
(1)回想我們入佛門的各種因緣,都是按自己的方法來修。幾年了,念佛的人還是念佛、拜神的人還是拜神,對佛法的概念都不了解。
(2)我們集資糧是爲了來聽法,講法的人是將佛陀的聖法宣講出來,我們的心如果與法相應就能淨化我們的煩惱,所以我們要先聽法。
(3)如果我們對佛法熟了,是否就一定很有修行,煩惱就一定調伏了呢?不一定。有的人理論可以講得天花亂墜,但內心還是煩惱習性一動不動。比如學遊泳分幾個步驟,他講得頭頭是道,該怎麼遊怎麼遊,可哪天你把他往水裏一推,他就淹死了。比如他講苦集滅道,你問他苦是什麼,他答不上來,因爲佛法是內心的相續,他沒有找到什麼是苦,或者可能找到一點,但他不會操作。他比世間人強一點的是知道了佛法的名詞概念,知道說我可能起煩惱了,我有貪嗔癡。
4、佛法是要跟人學的
(1)佛法是高深的心法,沒有人教你學得會嗎?大部份的人需要手把手地教,根器夠的人可以不用。光上課聽理論夠嗎?不夠,所以帶大家出坡是有用意的,你們要去觀察一個人的身口意、言行是否一致,觀察什麼叫歡喜,什麼叫承擔,什麼叫做事用法。
(2)兩種方法,一是學經教懂了,開悟了,引導別人,如六祖慧能大師;另一種是跟人去學,觀察他的功德生起信心,跟著他去學。師父講聞思修都要會,才會越來越歡喜,現在就是不會,所以要跟人學。
5、現在的環境狀況是邪見非常熾盛
(1)佛法是從無限生命來判斷價值的,這句話非常重要,無限生命這個概念非常了不起。我以前是個執著的人,實際上對生命的認識非常低劣,認爲人死了就完了,持這種斷見,這是因爲持邪見感的果。
(2)現在邪見的業太重了,所以很多好的東西都沒有了。經論中說“諸不淨物詐似清淨,諸煩惱物詐似安樂,非皈依所,非救護所。”前段時間的奶粉事件,奶粉看起來白白的,很好,可裏面都是毒啊。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靠我們的業,業力夠的話,好的東西還是會有。
(3)現在有種流行的人生追求,四十歲之前拼命賺錢、四十歲以後專門養病。一次碰到一個的士司機就是這樣的想法,跟他談了半天很難扭轉,世間人的業很難轉,我們在這裏靠叁寶的力量、靠觀察就容易改變一點。
(4)我們能聚在這裏是過去世有種種的因緣,你可能是法師,和某人是同學,如果能用這種眼光來看待世間的話就會感受到生命無限、希望無窮。我們雖然在這樣一個邪見熾盛的末法時代,但我們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這個善根很了不得,你們要對自己的生命有信心。但另一方面也不要自滿,在這種惡業的洪流下,我們是很容易被拉下去的,下山且不談,除非你是登地的菩薩,上山你被慢心被煩惱障住,也很浪費。
6、文殊叁教授。
(1)殷重祈禱師長、帶領我們的善知識和傳承祖師,這就是皈依求加持。
(2)研閱無垢經論,包括聽法,就是要聞思。
(3)多門淨罪集資,要集資糧要忏悔業障。
(4)要圓滿,不能偏于一邊。如有的人喜歡做事不好聽法,有的人只喜歡學習一點事都不想做,但福報不夠,過兩天就病了,還有的人沒有祈求的習慣、對佛菩薩信心不夠。所以要走上去,要全面突破,不是說要一下都做到,而是要有人來指導你一步步走上去,否則你自己摸得很慢很久,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