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人生之五 2

  

認識人生之五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2/4)

  

(12月3日 上)

  【要點導讀】:

  ◎如何讓我們的潛能能不斷發揮去承載種種功德?

  ◎爲什麼我們總遇不到善知識呢?

  ◎如何讓我們的起心動念符合佛法?

  

  

  二、身心堪能奢摩他·依法降伏煩惱心

  1、身心踐法雲何住·廣大承擔堪能心

  【審思谛觀】:

  ——那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究竟要以一種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自己的未來?

  ——那我覺得,我們要以整個的生命、整個的身心去做同佛法相應的事情,去做同自己根器相應的事情。

  ——如果我們好高骛遠又不切合實際,如果去作我們不想作的事情,也做不好。

  ——如果我們沒有全心全意、用所有的精力、用整個生命來實踐佛法,那不可能會有很大的結果,更不可能說會有很好的結局了。

  

  【如法思維】:

  ——《金剛經》裏頭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服其心。”我們菩提心發起來了,怎麼住呢?怎麼能夠持續下去呢?

  ——持續不了,就會起煩惱。起煩惱的時候我們又如何來降伏呢?

  ——這就是修心、就是修行的過程,不斷要來降伏我們自己的煩惱心。

  ——煩惱是非常多的,不計其數的,時時刻刻都要很注意,很用心來降伏。

  ——不然的話,我們的菩提心、我們的善心、我們的寂靜都沒有辦法安住嘛,更沒有辦法持續,所以人的心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如理認識】:

  ——在《廣論》裏頭,定學兩種:一種共定,一種不共定。共定由奢摩他得堪能心,不共定,生起次第;

  ——慧學,(是)止觀雙運毗缽舍那;不共慧學,圓滿次第,殊勝叁摩地,都有共跟不共。慧學已經是止觀雙運的毗缽舍那。

  ——定學,奢摩他。奢摩他讓我們內心有堪能性,有堪能心,堪能就是內心有力量,有承擔心。

  ——有這種承擔心、有這種力量,慢慢慢慢,我們的智慧才能夠開,才會內心當中對佛法的種種的境界,種種的功德,才能夠承載。

  

  【破斥問題】:

  ——那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子的一種堪能心、廣大心、菩提心、大悲心,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怎麼來接受呐?接受不了,負荷太重。

  ——我們事情做多了,修行修好了,資糧累積多了,當然我們的功德也會越來越大。

  ——那麼我們功德越來越得到生長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堪能心,我們很容易就會覺得,我們自己修得不錯了,比別人好很多很多了。

  ——這樣下去就不容易再進步,就是自己本來還有很大的潛能,但是我們一旦這樣子作意的話,就會出問題。我們的潛能就發揮不了,我們的作意就把自己局限住。

  

  2、時長時短從心觀·作意對治法修心

  【對比觀察】:

  [喻]:虛雲老和尚,禅宗的祖師,天天打坐,打坐很有功夫。他一打坐,不像我們,半個小時,十幾二十分鍾,他一坐就是幾天、半個月、十幾天。那麼他坐十幾天出來的時候,就好像幾分鍾一樣,感覺時間非常短。

   那麼有一年過年的時候,他在小廟裏頭,一邊煮了芋頭,一邊在打坐。那麼有一個客人到茅棚來看他,向他拜年,那麼他看到虛雲老和尚在那邊打坐,就知道說已經入定了。那麼這個朋友就拿一把引罄,在他的耳朵旁邊敲一敲,敲叁下,虛雲老和尚就出定了。那麼出定(後),虛雲老和尚說,“你們來了剛好,我們過年,現在鍋裏面有芋頭,拿出來大家一起吃。”但他去看的時候,所有的芋頭毛都長得都非常長了。那實際上虛雲老和尚入定已經二十幾天了,但是他感覺似乎就是幾分鍾,似乎芋頭剛剛下鍋一樣。

  ——那麼這個就是,有禅定的人,他內心專注,所以時間就快。極樂世界一天,那我們娑婆世界一劫了,那麼天人也是一樣。

  ——我們人間,你對做一件事情非常有興趣,它就非常快。你跟一個朋友喜歡談話,談一談,談了半天,也覺得很快就過去了。

  ——你不願意跟他說話的人,你就很難受,你跟他講叁句五句,你都覺得很多,講不下去,就不願意多呆。

  ——這些都是我們人的心、人的念頭在起作用。

  

  【作意對治】:

  ——那麼爲什麼我們人會有這樣子一些奇奇怪怪的念頭?那麼有些念頭我們明明知道是不對的,要不得的,應該要改進的,但是就不容易改,很難改,那怎麼辦呢?

  ——就需要靠佛法。沒有用佛法,對治不了,所以需要修行。

  

  『附錄·思考題』:

  1.師父教誡日常生活中我們該以一種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呢?

  2.如何讓我們的心更有力量,更有堪能性?

  3. 如果沒有堪能心,我們的修行會出現什麼問題?

  

✿ 继续阅读 ▪ 認識人生之五 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