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人生之七 2

  

認識人生之七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2/5)

  

(12月29日 下)

  【要點導讀】:

  ◎到底該如何認識“我”呢?

  ◎如何增長我們的慈悲心?

  ◎爲什麼我們需要修心伴侶共住呢?

  

  二、善心調柔長慈悲·大悲任運趣菩提

  1、菩提苗芽悲心長·滅除嗔恚遣違緣

  【谛觀自心】:

  ——但是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憂悔的意樂,于非悔處,令生憂悔。

  ——這本來很多人跟我們無冤無仇,但是我們就是會對很多人心裏過不去,心裏難過,甚至會對很多人發脾氣,嗔恨心,乃至損惱有情。

  ——那所有這些都是缺乏慈悲心,或者說慈悲心非常微弱的表現。

  

  【如理認識】:

  ——那麼過去生,過去世沒有發過慈悲心,或者發很少量的慈悲心,那麼你今生今世要去修,就不容易修,比較困難,你要修好,要修有很好的一個等流都很不簡單。

  ——不是說我們聽了一次佛法,慈悲心就發起來了,要持續下去。

  ——如果我們內心缺乏慈悲心,沒有慈悲心,那麼就是斷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沒有菩提心。

  ——反過來說,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世間善心是慈悲心的基礎。

  ——你沒有善心,怎麼會有慈悲心?

  ——那麼我們只有善心,有善良,慢慢慢慢才會擴大、清淨,轉化成慈悲心。

  ——如果我們人很暴躁,內心很僵化、很教條,他怎麼會有慈悲心呢?

  ——不調柔,那肯定慈悲心非常微弱,那更不要提菩提心了。

  

  【依法對治】:

  ——那我們修法怎麼辦呢?

  ——你先要能滅除嗔恚,滅除自己同別人,第二個人、第叁個人的一種違緣,這就非常重要了。

  ——這樣子的話,我們才能夠慢慢慢慢來增長慈悲心,擴大我們的慈悲心,讓我們慈悲心的力量一直在持續。

  

  【遣除違緣】:

  ——所以我們回向的時候,也常常說要消除違緣。

  ——怎麼樣來消除才能夠真正把它消除掉?那我們必須先要認識違緣是什麼?什麼是違緣?

  ——違緣就是相反的、相違的、不順的、不和合的這種緣。

  [喻]:打比講我們跟人的關系弄不好,那麼就是有違緣了。

  ——你這個人他會跟人過不去,佛菩薩他就不會跟人過不去。

  ——所以哪個人跟你過不去,或者說你覺得哪個人跟你過不去,那麼就是你的違緣,那你就自己要想辦法去消,把它滅除掉。

  ——你這種違緣不去消除,那麼你的嗔恚心就會增長,你的我慢心就會增長,你慈悲心就會發不起來,菩提心就沒有。

  ——那這些東西都是要靠修法,並且都是很具體的。

  

  2、慈悲等視勿揀擇·度衆攝衆任運起

  【破除邪見】:

  ——慈悲心不是說,我對你慈悲,對他不慈悲;對一部份人慈悲,對另外一部份人不慈悲。

  ——那就不叫做慈悲心,叫分別心。

  ——你這個有選擇,怎麼叫做慈悲心呢?那就不算。

  

  【樹立正見】:

  ——慈悲心就是一種任運自然,自然流露。

  ——所以佛能夠廣度衆生,能夠普度衆生,能夠成就很多很多的人,他都是靠慈悲心來攝受衆生。那麼我們學佛法就是(應該)這樣子。

  ——佛陀都是因爲衆生來發慈悲心的,而不是說他自己無緣無故要來發慈悲心。

  ——因爲有了慈悲心,所以爲衆生說法、度衆生才不會疲倦,佛法才不會忘失,才能夠保持正念,身心才不會勞損。

  

  【反觀自省】:

  ——那我們辦法會,平時做一些護持的工作,爲叁寶做一點事情你就受不了了,太累了,太疲倦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沒有慈悲心,對不對?

  

  【經論證成】:

  ——這個經論當中本來都是這麼說的:“觀苦有情而發其心,謂令慈悲所緣行相”,“常爲衆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他就是有慈悲心的體現。

  

  『附錄·思考題』:

  1.反觀自省:我們有慈悲心嗎?如何增長慈悲心呢?

  2. 什麼是違緣?如果不消除和我們和別人的違緣,會有哪些過患呢?

  3. 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心?如何才能發起慈悲心呢?

  

✿ 继续阅读 ▪ 認識人生之七 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