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生之七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5)
(1月1日 【要點導讀】: ◎到底該如何認識“我”呢? ◎如何增長我們的慈悲心? ◎爲什麼我們需要修心伴侶共住呢? 叁、我執障蔽煩惱心·悲智願行衆緣合 【如理認識】: ——什麼叫做恒長無間饒益有情呢?他都不間斷,任運的。 ——他爲什麼能夠不間斷,任運慈悲?就是內心當中我執、法執已經很輕,幾乎沒有。 ——佛就完全沒有,菩薩已經越來越輕。 【煩惱心相】: ——那如果我們常常老想:哎呀,我要自己,多看書啦,不要弄這些麻煩的東西了;或者說:我自己要好好去修行,不用找這麼多事啦; ——那有些人覺得:哎啊,寺廟裏邊沒有事情幹了,很無聊,事情做完了怎麼辦呢?沒事幹。就是你沒有事的時候,他覺得這個心無所緣,也很難過。 ——那真正要做一些比較有責任心的事情,這些事情也很難做,要很多人一起做,這也很不好配合,也很麻煩,趕緊把它做完就算了,他一直起煩惱。 ——一聽開示的時候,聽來聽去,覺得這些全部過去都聽過了,不願聽了,我都知道。 ——時間長了沒有聽,覺得在寺廟裏邊聽不到佛法,法師不給你講法,是不是? ——他都是內心當中有了這個,他就要另外一個東西。就是他有了,他就想沒有,他沒有他就想有,他人的心就是很奇怪的心,是不是? ——他在山上的話,他不會好好學;他下山了,他才(覺得),還是要回山上要好好學。 【直指要害】: ——他這個凡夫的心就是多變的,散亂,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明確的所緣境,所以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了,都是這樣子一些因素。 ——對我們自己的心沒有認識清楚,然後非常容易被“我”這個假名假相障礙住。 【如理思維】: ——就是所有的一切你都用“我”去套,他怎麼能夠套得上去? ——本來你的存在是你的存在,他的存在是他的存在,你可以去認識他,可以去了解他。 ——但是你認識了,了解了,我們如何來對待?如何來處理?如何來觀察?然後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符合佛法,才是正確的選擇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了。 【破斥我執】: ——不是這樣子的話,不知不覺就會把我們的觀念,我們的做法要求別人,讓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想法去做。 ——那寺廟就不是一個修道的場所,它就變成一個做事的場合,純粹做事的場合。 ——純粹做事的場合,那因爲你當領導大家都要聽,不聽你肯定不高興。 【如理認識】: ——那寺廟裏邊沒有什麼領導不領導,大家都一樣,衆生平等,只有把事情做好了,就好了。 ——爲什麼說“(就)好了”呢?衆緣和合了,缺一個緣都不行,缺一樣東西都不行。對不對? [喻]:我們修水庫,你缺了水泥,你再多的人也沒用,它這壩也修不起來,你缺沙子也不行,你缺工具也不行。就是所有的人也好,工具也好,物品也好,水也好,都是需要的,缺一不可。 ——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把這事情辦好呢?那需要智慧,靠人的智慧,需要悲心,需要願力。 ——你有慈悲心,大家喜歡跟你一起做事情,那麼人多力量大。 ——因爲你有願力,所以會去攝受衆生;因爲你有願力,所以能夠去承擔廣大的事業。 ——那你如果沒有慈悲心,慈悲心很微弱,嗔心很大,本來很多人,那因爲你的原因,都嚇跑了,是不是? ——你沒有願力,你做一做,大家都泄氣了,修行修一修泄氣了,那就不願意(原稿:用)修,不願意學了。 ——那都(是)沒有願力,沒有悲心,沒有菩提心,那麼這些都是很具體的。 『附錄·思考題』: 1.我們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了的原因是什麼? 2.在寺院裏要想做事,並把事情做好,需要靠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