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人生之七 3

  

认识人生之七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3/5)

  

(1月1日 中)

  【要点导读】:

  ◎到底该如何认识“我”呢?

  ◎如何增长我们的慈悲心?

  ◎为什么我们需要修心伴侣共住呢?

  

  三、我执障蔽烦恼心·悲智愿行众缘合

  【如理认识】:

  ——什么叫做恒长无间饶益有情呢?他都不间断,任运的。

  ——他为什么能够不间断,任运慈悲?就是内心当中我执、法执已经很轻,几乎没有。

  ——佛就完全没有,菩萨已经越来越轻。

  

  【烦恼心相】:

  ——那如果我们常常老想:哎呀,我要自己,多看书啦,不要弄这些麻烦的东西了;或者说:我自己要好好去修行,不用找这么多事啦;

  ——那有些人觉得:哎啊,寺庙里边没有事情干了,很无聊,事情做完了怎么办呢?没事干。就是你没有事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心无所缘,也很难过。

  ——那真正要做一些比较有责任心的事情,这些事情也很难做,要很多人一起做,这也很不好配合,也很麻烦,赶紧把它做完就算了,他一直起烦恼。

  ——一听开示的时候,听来听去,觉得这些全部过去都听过了,不愿听了,我都知道。

  ——时间长了没有听,觉得在寺庙里边听不到佛法,法师不给你讲法,是不是?

  ——他都是内心当中有了这个,他就要另外一个东西。就是他有了,他就想没有,他没有他就想有,他人的心就是很奇怪的心,是不是?

  ——他在山上的话,他不会好好学;他下山了,他才(觉得),还是要回山上要好好学。

  

  【直指要害】:

  ——他这个凡夫的心就是多变的,散乱,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明确的所缘境,所以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了,都是这样子一些因素。

  ——对我们自己的心没有认识清楚,然后非常容易被“我”这个假名假相障碍住。

  

  【如理思维】:

  ——就是所有的一切你都用“我”去套,他怎么能够套得上去?

  ——本来你的存在是你的存在,他的存在是他的存在,你可以去认识他,可以去了解他。

  ——但是你认识了,了解了,我们如何来对待?如何来处理?如何来观察?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符合佛法,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破斥我执】:

  ——不是这样子的话,不知不觉就会把我们的观念,我们的做法要求别人,让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想法去做。

  ——那寺庙就不是一个修道的场所,它就变成一个做事的场合,纯粹做事的场合。

  ——纯粹做事的场合,那因为你当领导大家都要听,不听你肯定不高兴。

  

  【如理认识】:

  ——那寺庙里边没有什么领导不领导,大家都一样,众生平等,只有把事情做好了,就好了。

  ——为什么说“(就)好了”呢?众缘和合了,缺一个缘都不行,缺一样东西都不行。对不对?

  [喻]:我们修水库,你缺了水泥,你再多的人也没用,它这坝也修不起来,你缺沙子也不行,你缺工具也不行。就是所有的人也好,工具也好,物品也好,水也好,都是需要的,缺一不可。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事情办好呢?那需要智慧,靠人的智慧,需要悲心,需要愿力。

  ——你有慈悲心,大家喜欢跟你一起做事情,那么人多力量大。

  ——因为你有愿力,所以会去摄受众生;因为你有愿力,所以能够去承担广大的事业。

  ——那你如果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很微弱,嗔心很大,本来很多人,那因为你的原因,都吓跑了,是不是?

  ——你没有愿力,你做一做,大家都泄气了,修行修一修泄气了,那就不愿意(原稿:用)修,不愿意学了。

  ——那都(是)没有愿力,没有悲心,没有菩提心,那么这些都是很具体的。

  

  『附录·思考题』:

  1.我们修行修不上去,用功用不了的原因是什么?

  2.在寺院里要想做事,并把事情做好,需要靠什么呢?

  

✿ 继续阅读 ▪ 认识人生之七 4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