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生之二(2/5)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
(10月26日 【要點導讀】: ◎ 爲什麼我們聞思經論不能融會貫通? ◎ 爲什麼會修來修去,修不上去呢? ◎ 如何才能得到廣大的智慧? 二、正法久住賴僧傳·世染障蔽善取舍 【念恩發願】: ——佛陀出世的時候,有很多的聖賢都同時出世,彌勒菩薩也好,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難、迦葉等等,非常多,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那麼有好多都是古佛再來。 ——爲什麼古佛再來? ——他就是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助佛揚化, ——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的流傳、廣大,固然是由佛陀的願力,但是這裏頭也彙集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聖賢、佛弟子們的努力、心願,都是有關系的。 ——不然佛陀滅度了,如果教法沒有人去傳持、流通,我們今天也學不到。 ——這個就是說明我們佛法要長久住世,他需要靠很多有心的人,有能力的人共同去努力。 【銘記責任】: ——佛陀在世的弟子,滅度以後的弟子,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不能把佛陀講的佛法忘記掉了或者記錯了。 ——所以當時佛陀的這些弟子好多人都是會背的,他不僅僅聽過的這些佛法會記住,乃至于從其他的比丘那裏聽到的也能夠記住。 ——也就是出家的目的,很大的一個因素,很多的時間都是來受持佛法、傳持佛法。 【反觀自省】: ——那麼以後的文字、印刷越來越發達了,這樣慢慢佛經記到經本上面去,現在我們都做成電子的産品,到處都有,但是我們的心裏實際上面記不了多少,能夠把早晚功課背了的都很了不得。 ——就是這種記憶的能力逐步逐步在喪失,對佛法記憶的能力逐步逐步在減弱。 ——因爲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記一些與佛法不相幹的事情,就是去記很多世間上面的知識。 【如理取舍】: ——那世間上面的知識,就從世間上面來講,有些是有價值的,有些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有些是垃圾。 ——是垃圾,我們要把它去掉;沒有價值的知識,我們不要去記它;有價值的,對于我們弘法修行用功有用處的,我們要掌握。 『附錄·思考題』: 1. 作爲佛弟子,我們最大的責任是什麼?? 2. 我們該如何辨別取舍世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