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這五只烏龜,好像聽得懂似的向河裏遊去,到了河中央還再叁地回頭,年輕人看烏龜們一再地回頭,也向牠們揮揮手,之後這烏龜才安然地遊出去。他看了很歡喜,可是,卻得回到現實的情況,怎麼辦呢
現在身上已是分文不剩了……,他只好空手回家去。
回到家向父親說明經過,他父親聽了露出笑容,摸摸兒子的頭說:「你做得好,做得好啊!拿那錢去救五條命,比買一頭牛還有價值!我們的身體還很健康,再努力工作就能賺回這些錢;但是那五條生命如果沒去救,牠們就死定了,所以你把錢用得比買一頭牛還有價值,我很高興!」他們父子倆都覺得很安心。
晚上睡覺時,忽然聽到「叩叩」的聲音,好像是有人在敲門。父親把門打開,一看,竟然有一頭牛在門口,牛的脖子還挂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爲了報恩,所以烏龜在河邊咬著碎金,集聚在一起,換一頭牛回報牠們的恩人。」
這故事雖然聽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但講述的卻是真理。這對父子雖然很貧苦,但是他們懂得尊重生命,這種品格多麼高貴啊!和那群無聊的少年,那種玩世不恭及虐待其它生靈的心態,兩者的人生觀念和價值完全不同。
佛陀的教育就是教人時時培養好心、時時去做好事,所以,我們要把觀念調好,才不會有行爲上的偏差。
父子之間
要常常培養坦誠之心,
它是人際之間最好的橋梁。
「坦誠」,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橋梁,假如有了欺詐,彼此缺少坦誠的心態,哪怕是父子、夫妻感情也無法非常地融洽。
有一則小故事——有一對父子,父親很疼愛兒子,兒子也很關心父親,雖然他們心裏都關愛著對方,卻不肯表達出來。有時父親叫兒子往東,兒子卻偏偏要朝西;叫兒子往前走,兒子就故意後退;叫他上山,他卻要下海。明知父親很愛他,他也愛父親,但是,他一直認爲:我一定要表現自己的個性,不要讓父親事事管我。所以,兒子總是故意表現出叛逆的性格。
有一天,這位父親想:「兒子這麼不聽話,怎麼辦呢
以後我如果死了,可能他也不會照我的意思安排後事,我現在必須想個辦法……」這位父親最期待的是,將來往生之後能夠葬在高山,可以居高臨下,這是他的願望。但是,他想:如果叫兒子將我葬在高山上,他一定會將我埋在河邊。
于是他就想了一個好主意,對兒子說:「爸爸對你沒有什麼要求,唯一的要求是關于我的身後事,希望將來你能夠把我葬在河邊,這是我對你最大的懇求。」兒子把父親的這些交代牢牢地記住了,盡管日常生活中,他的舉動還是常常讓父親感到很不聽話,但是,他已將這件要緊的事牢記在心。
後來他的父親往生了,他常想:父親在世時,我爲何這麼不聽話
常常惹父親生氣,實在很不孝。若知道父親會這麼早過世,我應該要讓他每天都過得很高興才對!他很後悔自己不肯表達對父親的愛。
他想遵照父親交代的話去辦理後事,但又擔心大雨過後河水會暴漲,豈不是很危險嗎
棺木是不是會被河水沖走
但是,這是父親的遺言啊!所以後來還是將父親葬在河邊。
但是,他每天總是很煩惱,看天色變黑就擔心會下雨,所以常常在河邊徘徊。這年輕人因爲苛責自己、郁悶不歡,常常茶飯不思,因此,過了不久,他也在墓地旁邊往生了。
年輕人往生之後,人們就常常看到一只很大的鳥,飛繞在墓地的周圍,就好像那位年輕人,每天都在那裏圍繞一樣。所以,村裏的人都傳說:這只鳥是那位年輕人的化身,他後悔的心放不下,所以,每天都繞著墓園,叫著:「爸爸!爸爸!」這是村裏大家共同的認定。
這位不坦誠的兒子,平時非常叛逆,而這位父親知道兒子的個性,也說了一些違反心意的話,因而葬在自己不喜歡的河邊墓地。這個故事可以警惕我們,每個人內心怎麼想,都應如實地表達出來,要常常培養這分坦誠的心,才會有同心和諧的人際關系。
嚴冬裏的陽光
愛心能夠破除冰冷的感覺,
及時的幫助,就像溫暖的冬陽。
天氣轉冷了,總是讓人感到一股淒淒的涼意!每當天候轉冷的時候,就會想到:富有的人家有暖和的棉衣或皮衣可以禦寒;但是,一些一貧窮人家,房子無法遮風蔽雨,身上缺少了衣物,晚上又沒有很暖和的棉被可蓋,這種貧困人家,冬天真的很難熬啊!
不由得想起慈濟大陸救災工作,每一回都是在將近冬天的時候進行。大陸的冬天確實是寒霜冰凍、白雪紛飛,很多鄉下地方本來就很貧困,再加上天災,真是民不聊生!
不過,有時候悲苦的景象之中,卻也有人間最溫馨的畫面。在我的腦海裏,常常會有一個影像浮現——記得有一位老伯伯,年紀看來像是七十多歲了,那天,綿綿的白雪不斷地下著,這位老公公連汗衫都沒有,只穿著外衣,甚至扣子也掉光了,腳上穿著一雙已經裂開的鞋子。
他在人群中等著領取衣物,寒凍的天氣使得他身體蜷縮著,我們慈濟的委員看見了,趕緊上前慰問,他說:「我幾天沒吃飯了,家裏沒有東西可吃,我從昨天晚上就開始走路,要趕上領取物品。」
委員們很不忍心,立刻拿了一件厚衣服幫他穿上;看到他的雙手還一直在顫抖,有的人趕緊拿了一面包、饅頭給老公公充饑。
老公公一接過來就往口裏塞,他沒有牙齒、咬著那個饅頭還一直發抖;慈誠隊員趕緊倒來一杯熱呼呼的茶,拉著他的手來捧這個杯子,看他的手還是不停地抖;委員又趕緊幫他將杯子拿到嘴邊,他一邊喝著熱茶、一手拿著饅頭,感動得流著淚……。委員又拿著毛巾幫他擦拭,這一幕影像,讓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
也曾看過一段溫馨的故事——在一個小村莊,村裏的人普遍都很貧窮。不過,一樣的貧窮,卻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有一天黃昏,天氣非常寒凍,因爲風雪很大,家家戶戶都門窗緊閉。這時候,有位老公公穿著單薄的衣服及一雙車鞋,踏在雪地上邊走、邊顫抖,想要向人要杯熱茶喝。可是,每一戶人家都拒絕了他,他就快要倒下去了,但還是勉強打起精神,顛踬地繼續向前走。
好不容易,他看到一間茅草屋,門也是緊閉著,這位老公公知道自己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沒辦法再往前走了,只好再鼓起勇氣,敲敲這屋子的門。
當他敲門的時候,很快地裏面有人應聲問道:「是誰啊
」同時很快地將門打開。門內站著一位老婆婆;這位老婆婆看到老公公的臉色很蒼白又全身發抖,趕緊扶他進屋內,說:「這麼寒冷的天氣,你爲什麼跑到外面呢
趕快進來吧!」
她先讓老公公坐下來,又說:「雖然我家裏沒有什麼東西,也無法生起火爐,但是總比外面溫暖,進來坐沒關系,你安心在這裏休息。」老公公說:「我很餓,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妳可以給我一些吃的嗎
」老婆婆說:「我知道你很餓,但是昨晚我也沒有東西可吃。不過,別擔心!我可以出去幫你找食物,你安心在這裏休息吧!」
于是,老婆婆冒著風雪外出,到鄰近的住家去敲門,因爲天氣太寒冷了,有的人拒絕開門;有的開了門卻也沒有食物可以給她。老婆婆感到很無奈,心想:如果沒帶食物回去,那位老公公可能會餓死!該怎麼辦呢
走著走著,她看到了一片菜園,這時候,她靈機一動:我到菜園拔一些菜,回去煮給老公公吃;雖是青菜煮白水,也可以讓他恢複一些元氣啊!但是,菜園是別人的,怎麼辦呢
又想:如果沒摘菜回去,老公公一定會餓死!
她內心很掙紮,不過,總是救人要緊。她就在菜園中拔了一條蘿蔔,這條蘿蔔又白又嫩又大。她拿著蘿蔔,高興地一直念著:「老公公有救了!他可以享受到清甜的蘿蔔湯了!」她喃喃自語、臉上帶著微笑,加緊腳步趕回家去。
隔天一大早就聽到很喧嘩的聲音,因爲菜園的主人發現蘿蔔園中有一個坑洞,知道是遭小偷了!「哪怕只是偷一條蘿蔔,也是小偷,村內絕不容許有小偷!」他一喊,隔壁菜園的人都圍了過來,他說:「你們看,這附近一定有小偷,我們要趕快捉拿他,看!還有腳印哪!」
有人附議說:「對啊!小偷會偷這裏的蘿蔔,說不定明天就換我的!絕對不能容許這個小偷存在。」大家便集合起來,循著那些腳印去尋找。
當他們往前尋找的時候,忽然間,白雪紛紛地降下,下得又厚又快,把那些腳印都覆蓋住了,後來那些人怎麼找也找不到原來的腳印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兩種極端的感受,一種是冰冷的氣候,另一種是非常溫暖的人心。
愛心能夠破除冰冷的感覺,人人如果都能培養愛心、相互扶持,天下就沒有淒苦悲涼的人生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
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必多計較;
因爲「理」講太多,反而情就薄了。
早晨時刻,靜聽一切飛禽和水中青蛙的叫聲,多麼清澈、多麼有節奏,就好像開了一場很美好的空中音樂會。再看升起的太陽及一片片綠油油的草木,這境界多美啊!如果能夠常常處于這種境界,人與人和睦相處、環境悠適,心中一片祥和,這是多麼幸福的人生!
偏偏很多人都不會把握這樣的良辰美景,常與人計較、心有不足,所以造成不少的煩惱。我常說:「人要圓,就是不與人爭;事要圓滿,也不要在事項上爭;世間要和合、平安,就不要與世間的一切相互爭鬥。」
有人說:「我要爭個理。」其實理講太多,反而情就薄了。只要自己站好立場,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要計較;不計較、不爭取,往往會得到更多,所謂:退一步,就是「海闊天空」!
有一則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家庭,夫妻感情很好,也很疼愛子女。看到子女承受很大的升學壓力,便決定將孩子送到國外念書。爲了照顧孩子,太太也移居到加拿大去。孩子就學後,起初夫妻倆都很體貼,太太照顧孩子,先生時常去探望他們。先生回臺灣後,每…
《溯今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