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今篇
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烦恼是本性的污染,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
就能付出生命的良能。
记得不久之前,精舍来了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公公,这位老人看来身体还很硬朗,背脊挺直,走路还很利落。之前他到慈院住院时,曾听志工介绍过慈济的种种。他很感动,觉得活到一百多岁了,到现在才是最欢喜的一刻。志工又跟他介绍师父,他就一心一意地要来和我见面,谈话时对答非常流利。
他的孙子告诉我说:「阿公还能帮助我们做一简单的家事呢!」我问他:「您能帮孙子做什么
」他回答:「就是扫地、擦桌子、帮他们收衣服,这些我都能做。」他的孙子又告诉我:「阿公穿的衣服都自己洗呢!」实在是了不起啊!一百零一岁了,还自己洗衣服洗得那么干净,行动这么的利落。
他说:「今天能看到师父,我真的很高兴啊!」拉着我的手,一直说他很欢喜。我为他带上一串念珠,他一直摸着念珠说:「我今天比赚了二百五十万还要高兴,我今天真的赚了很多。」
我又为他祝福,为他皈依。他说:「哇!我今天得了五百万了,好像得到五百万一样,我很高兴啊!」看得出来他是从心底发出的欢喜。他告诉我,他出生于日据时代,在那个年代生活困苦,他不识字,做过很多粗重的工作,经过时代的洗炼,他从来不敢懈怠,一辈子都很认真、很努力地过日子;看!这一百零一岁的生命用得多踏实!
他说:「因为不识字,所以我不会烦恼,只会做。」其实,人生能够不烦恼、只会做事,这实在是不简单。看他这么健康、利落,我相信他所过的是「不会烦恼、只会做」的人生,他的人生很有价值。
我们要学得体认生命的价值观,那就是不要有烦恼;烦恼是本性的污染,如果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接受过去生中的因缘,守好我们的本性,做该做的事,并且时时警惕自己,这就是良能的发挥和生命的价值。
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心要定,首先要「知足」,
能淡泊知足,才能够包容一切。
心要能定,首先要「知足」,有知足的心,才能够宽恕、包容一切,所以「知足」对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在日本有一个小农村,村中有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这对年轻夫妻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夫妻俩非常勤奋、努力地工作。
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三个幼小的孩子,必须留在家中,一方面也做些手工贴补家用。她的先生无论天气多恶劣,都是天未亮就出门工作,到晚上才回家;所做的工作虽然非常粗重,但是所得也仅能温饱而已。
寒冷的冬天到了。孩子所穿的衣服很单薄,脸颊被霜冻得由红转黑,夜晚所盖的棉被既破又薄,这位妈妈看了好心疼啊!
她赶紧找了一些木柴,升起火炉取暖,她看着熊熊的火焰在闪动,火光一闪一闪地照映在孩子的脸庞上,她心中觉得很安慰,虽然家中这么贫穷、衣被这么单薄。不过,先生和孩子是她精神上最大的依靠,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她帮人缝制着一件棉袄,需将棉花一层一层地铺进衣服里,这是块质地很好的布料。她心想:这件棉裘做好了,是要穿在别人家孩子的身上,她不断地为那个孩子祝福。
她又看看自己的孩子,内心感到很无奈!只好暗自摇摇头,叹气说:「什么时候,我的孩子才能够穿到这种衣服呢
」这时候,她抬头看看日历,想着:距离过年已没几天了,我必须赶工,才来得及让人家过年穿啊!
她非常认真地赶工、完成这件衣服。看到孩子和先生睡得很熟,她很满足,想着:这件衣服,明天如果送到主人手中就有工钱了。快过年了,可以用这些工钱买一些东西,让孩子过个好年。于是,她很安心地入睡。
到了半夜,有一位小偷潜入屋内,这时候,先生听到声音,翻身一看,正好看到小偷拿了棉裘正要跑出去。他赶紧起来,叫住这个小偷说:「请等一下!」小偷忽然间听到后头有人在叫他,非常的害怕,浑身不自在地回过头来。
这位先生对他说:「来!请进来吧!」但是,小偷跪在门口叩头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不得已的!因为我父亲没有厚衣服可穿,我必须帮他弄件衣服,否则身体会冻坏的」。
这位先生温和地说:「外面很冷,来,你进来里面说话。」小偷这才浑身不自在、边走边发抖地进入屋内。
先生看到这个小偷很年轻,就说:「听你这么说,我很同情你的状况,但是,你手中所提的这包东西不是我的,是别人的东西!虽然我自己的东西没什么价值,衣服是旧的,但是只要能帮助你父亲、你可以拿去没关系。还有一些米,也可以让你带回去。唉!这年头大家都很贫穷!不过,我和孩子们的体力比较好,还可以度过严冬,你父亲年老了,的确很需要温暖的衣被,你要哪一件随你拿去吧!」
小偷跪着一再叩头地说:「怎么有这么好的人,你的家境也这么困乏,而你不但不责备我,还愿意给我东西,我真的很感恩,」他拿着那米及一件父亲可以穿的衣服、转身要走时;这位先生又劝他说:「年轻人!你下次不可以再这样了。人生,穷也要穷得有志气,我们要凭自己的劳力来维持生活,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小偷又羞愧又感恩地答应,然后离开了。
先生带着微笑,将棉裘拿回来,安然地放在太太的枕头边,他感到很欣慰,心想:太太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明天可以带着这件衣服去换取工钱。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更感到满足,有这么好的妻子、这么可爱的孩子,一切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看这个家庭,虽然环境是这么的贫寒,可是他们却很淡泊知足!人生就是要像这样安贫乐道。虽然贫穷也要穷得很自在,虽然缺乏物质,但是要取之有道,这种的人生真美啊!
青年与乌龟
人生的观念不同,价值观也就完全不同,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比拥有财富更可贵。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
父子把辛苦所得的农作物卖出去,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慢慢地存了一笔积蓄。有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好日子过,父亲对你感到很歉疚,我应该设法让你过好一点的日子。」
儿子很体贴地说:「不是这样的,是我没用,没办法赚很多钱让您安享天伦之乐,我对您一直感到很愧疚。」父子俩人互相表达心声。
后来父亲又说:「虽然我们生活清苦,不过,却感到很自在!我们多年来的辛苦,已累积了一钱,应该要做一番打算:我们的田虽然不大,但一向都是用人力耕作,确实很辛苦,我想可以买一头牛来帮忙耕作。」
他将所累积下来的钱,交给儿子说:「这些钱你拿去,到城内买一头牛回来。」儿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父亲年纪大了,体力也衰退了,应该要买一头牛回来分担劳力。
他接过父亲的钱说:「好,我到城里看看,您不用担心,我会很快就回来。」父亲叮咛儿子说:「钱要放好,路途这么遥远,不要弄丢了,这是我们多年的辛苦所得。」儿子回答:「我会注意的。」然后就出门去了。
儿子翻山涉水,来到一处河边时已经很累了,就坐在石头上吃着父亲帮他准备的便当。边吃饭边想着:「这么大的河,要如何过去呢
」
当他望着大河时,远处传来小孩子的嬉笑声,他循声望去,原来有五、六个孩子在那儿。他就往这群孩子的方向走去,看到他们有的拿着绳子,有的拿着竹子,好像在敲打石头般;再看仔细,原来不是石头,竟是五只乌龟——有一只大的,四只小的。这孩子将乌龟倒翻过来,让牠们在地上转,再用竹子鞭打。乌龟是靠着壳保护生命,一有任何情况发生,牠们就将四肢和头缩进龟壳里保护自己。但是,这些小孩子却用绳子、竹竿来打乌龟,一直要逼牠们将头伸出来。
这位年轻人看了,觉得很不忍心,就对这群小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玩弄乌龟呢
牠们也是生命啊!牠们也会害怕、痛苦。为什么不将乌龟放回河里去呢
」这孩子回头一看,看到这位年轻人,就说:「你懂什么
我们好不容易才捉到这只母龟和小龟,牠们很好玩啊!我们在这里玩,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
他们又故意去虐待那乌龟。年轻人说:「你们知道人都有父母子女,对这只母龟和小龟也应该一样,为人子女者看到父母被虐待,心中会很难过;父母看到子女受灾殃,也会很痛苦!你们虐待母龟和小龟,这是不对的!」
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更加重对乌龟的凌虐。其中一位较大的少年说,要用绳子将乌龟一只只绑成一串。
年轻人看了很不忍心,就问:
「你们到底要将牠们绑去哪里
」
「要拿去卖,卖了有钱啊!」
年轻人问:「你们到底想卖多少
」那群孩子说出来的数目实在很大,他伸手摸摸腰包里的钱,心想:这些钱是要买牛的,如果把这钱给他们就没办法买牛了;但是,这些孩子不只将乌龟绑住,还一直摇晃,看了实在很不忍心啊!他毅然将身上的腰包解下,对这些孩子说:「我身上仅有这些钱了,你们把乌龟给我,我把这些钱给你们。」这些孩子接过钱后,便将乌龟放下来给他。
他看到孩子们走开后,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乌龟身上的绳子一一解开,将牠们聚合在一起,对牠们说:「母龟、小龟啊!现在你们已经自由了,不用害怕!这条大河就是你们可以自由遨游的地方!回去吧!」他将乌龟一只只捧到河边,但是,这五只龟依然恋恋不舍,抬头望着这位年轻人。
年轻人又说:「去吧!如果仍在这里留恋,那群顽皮的孩子再回来,你们还是会受灾殃啊!赶快去吧!」但是,这些乌龟还是睁大了眼一直看着他,他又说:「我花这么多的钱,无非是想看你们平安地游入水中,让我放心吧!赶快去!」
…
《溯今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