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今篇
沒有煩惱的老公公
煩惱是本性的汙染,能夠用天真的本性面對人世間,
就能付出生命的良能。
記得不久之前,精舍來了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公公,這位老人看來身體還很硬朗,背脊挺直,走路還很利落。之前他到慈院住院時,曾聽志工介紹過慈濟的種種。他很感動,覺得活到一百多歲了,到現在才是最歡喜的一刻。志工又跟他介紹師父,他就一心一意地要來和我見面,談話時對答非常流利。
他的孫子告訴我說:「阿公還能幫助我們做一簡單的家事呢!」我問他:「您能幫孫子做什麼
」他回答:「就是掃地、擦桌子、幫他們收衣服,這些我都能做。」他的孫子又告訴我:「阿公穿的衣服都自己洗呢!」實在是了不起啊!一百零一歲了,還自己洗衣服洗得那麼幹淨,行動這麼的利落。
他說:「今天能看到師父,我真的很高興啊!」拉著我的手,一直說他很歡喜。我爲他帶上一串念珠,他一直摸著念珠說:「我今天比賺了二百五十萬還要高興,我今天真的賺了很多。」
我又爲他祝福,爲他皈依。他說:「哇!我今天得了五百萬了,好像得到五百萬一樣,我很高興啊!」看得出來他是從心底發出的歡喜。他告訴我,他出生于日據時代,在那個年代生活困苦,他不識字,做過很多粗重的工作,經過時代的洗煉,他從來不敢懈怠,一輩子都很認真、很努力地過日子;看!這一百零一歲的生命用得多踏實!
他說:「因爲不識字,所以我不會煩惱,只會做。」其實,人生能夠不煩惱、只會做事,這實在是不簡單。看他這麼健康、利落,我相信他所過的是「不會煩惱、只會做」的人生,他的人生很有價值。
我們要學得體認生命的價值觀,那就是不要有煩惱;煩惱是本性的汙染,如果能夠用天真的本性面對人世間,接受過去生中的因緣,守好我們的本性,做該做的事,並且時時警惕自己,這就是良能的發揮和生命的價值。
知足的爸爸與小偷
心要定,首先要「知足」,
能淡泊知足,才能夠包容一切。
心要能定,首先要「知足」,有知足的心,才能夠寬恕、包容一切,所以「知足」對人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在日本有一個小農村,村中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這對年輕夫妻帶著叁個幼小的孩子。夫妻倆非常勤奮、努力地工作。
年輕的媽媽爲了照顧叁個幼小的孩子,必須留在家中,一方面也做些手工貼補家用。她的先生無論天氣多惡劣,都是天未亮就出門工作,到晚上才回家;所做的工作雖然非常粗重,但是所得也僅能溫飽而已。
寒冷的冬天到了。孩子所穿的衣服很單薄,臉頰被霜凍得由紅轉黑,夜晚所蓋的棉被既破又薄,這位媽媽看了好心疼啊!
她趕緊找了一些木柴,升起火爐取暖,她看著熊熊的火焰在閃動,火光一閃一閃地照映在孩子的臉龐上,她心中覺得很安慰,雖然家中這麼貧窮、衣被這麼單薄。不過,先生和孩子是她精神上最大的依靠,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她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她幫人縫製著一件棉襖,需將棉花一層一層地鋪進衣服裏,這是塊質地很好的布料。她心想:這件棉裘做好了,是要穿在別人家孩子的身上,她不斷地爲那個孩子祝福。
她又看看自己的孩子,內心感到很無奈!只好暗自搖搖頭,歎氣說:「什麼時候,我的孩子才能夠穿到這種衣服呢
」這時候,她擡頭看看日曆,想著:距離過年已沒幾天了,我必須趕工,才來得及讓人家過年穿啊!
她非常認真地趕工、完成這件衣服。看到孩子和先生睡得很熟,她很滿足,想著:這件衣服,明天如果送到主人手中就有工錢了。快過年了,可以用這些工錢買一些東西,讓孩子過個好年。于是,她很安心地入睡。
到了半夜,有一位小偷潛入屋內,這時候,先生聽到聲音,翻身一看,正好看到小偷拿了棉裘正要跑出去。他趕緊起來,叫住這個小偷說:「請等一下!」小偷忽然間聽到後頭有人在叫他,非常的害怕,渾身不自在地回過頭來。
這位先生對他說:「來!請進來吧!」但是,小偷跪在門口叩頭說:「請你原諒我,我是不得已的!因爲我父親沒有厚衣服可穿,我必須幫他弄件衣服,否則身體會凍壞的」。
這位先生溫和地說:「外面很冷,來,你進來裏面說話。」小偷這才渾身不自在、邊走邊發抖地進入屋內。
先生看到這個小偷很年輕,就說:「聽你這麼說,我很同情你的狀況,但是,你手中所提的這包東西不是我的,是別人的東西!雖然我自己的東西沒什麼價值,衣服是舊的,但是只要能幫助你父親、你可以拿去沒關系。還有一些米,也可以讓你帶回去。唉!這年頭大家都很貧窮!不過,我和孩子們的體力比較好,還可以度過嚴冬,你父親年老了,的確很需要溫暖的衣被,你要哪一件隨你拿去吧!」
小偷跪著一再叩頭地說:「怎麼有這麼好的人,你的家境也這麼困乏,而你不但不責備我,還願意給我東西,我真的很感恩,」他拿著那米及一件父親可以穿的衣服、轉身要走時;這位先生又勸他說:「年輕人!你下次不可以再這樣了。人生,窮也要窮得有志氣,我們要憑自己的勞力來維持生活,不要再做這種事了。」小偷又羞愧又感恩地答應,然後離開了。
先生帶著微笑,將棉裘拿回來,安然地放在太太的枕頭邊,他感到很欣慰,心想:太太的辛苦終究沒有白費,明天可以帶著這件衣服去換取工錢。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更感到滿足,有這麼好的妻子、這麼可愛的孩子,一切的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看看這個家庭,雖然環境是這麼的貧寒,可是他們卻很淡泊知足!人生就是要像這樣安貧樂道。雖然貧窮也要窮得很自在,雖然缺乏物質,但是要取之有道,這種的人生真美啊!
青年與烏龜
人生的觀念不同,價值觀也就完全不同,
擁有正確的人生觀,比擁有財富更可貴。
有一對父子,雖然家境很貧困,卻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樂融融;他們有一小塊土地,父子倆很用心地耕作。
父子把辛苦所得的農作物賣出去,經過多年的省吃儉用,慢慢地存了一筆積蓄。有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你從小到現在,從來沒有好日子過,父親對你感到很歉疚,我應該設法讓你過好一點的日子。」
兒子很體貼地說:「不是這樣的,是我沒用,沒辦法賺很多錢讓您安享天倫之樂,我對您一直感到很愧疚。」父子倆人互相表達心聲。
後來父親又說:「雖然我們生活清苦,不過,卻感到很自在!我們多年來的辛苦,已累積了一錢,應該要做一番打算:我們的田雖然不大,但一向都是用人力耕作,確實很辛苦,我想可以買一頭牛來幫忙耕作。」
他將所累積下來的錢,交給兒子說:「這些錢你拿去,到城內買一頭牛回來。」兒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爲父親年紀大了,體力也衰退了,應該要買一頭牛回來分擔勞力。
他接過父親的錢說:「好,我到城裏看看,您不用擔心,我會很快就回來。」父親叮咛兒子說:「錢要放好,路途這麼遙遠,不要弄丟了,這是我們多年的辛苦所得。」兒子回答:「我會注意的。」然後就出門去了。
兒子翻山涉水,來到一處河邊時已經很累了,就坐在石頭上吃著父親幫他准備的便當。邊吃飯邊想著:「這麼大的河,要如何過去呢
」
當他望著大河時,遠處傳來小孩子的嬉笑聲,他循聲望去,原來有五、六個孩子在那兒。他就往這群孩子的方向走去,看到他們有的拿著繩子,有的拿著竹子,好像在敲打石頭般;再看仔細,原來不是石頭,竟是五只烏龜——有一只大的,四只小的。這孩子將烏龜倒翻過來,讓牠們在地上轉,再用竹子鞭打。烏龜是靠著殼保護生命,一有任何情況發生,牠們就將四肢和頭縮進龜殼裏保護自己。但是,這些小孩子卻用繩子、竹竿來打烏龜,一直要逼牠們將頭伸出來。
這位年輕人看了,覺得很不忍心,就對這群小孩子說:「你們爲什麼要玩弄烏龜呢
牠們也是生命啊!牠們也會害怕、痛苦。爲什麼不將烏龜放回河裏去呢
」這孩子回頭一看,看到這位年輕人,就說:「你懂什麼
我們好不容易才捉到這只母龜和小龜,牠們很好玩啊!我們在這裏玩,跟你有什麼關系呢
」
他們又故意去虐待那烏龜。年輕人說:「你們知道人都有父母子女,對這只母龜和小龜也應該一樣,爲人子女者看到父母被虐待,心中會很難過;父母看到子女受災殃,也會很痛苦!你們虐待母龜和小龜,這是不對的!」
這孩子不但不聽,反而更加重對烏龜的淩虐。其中一位較大的少年說,要用繩子將烏龜一只只綁成一串。
年輕人看了很不忍心,就問:
「你們到底要將牠們綁去哪裏
」
「要拿去賣,賣了有錢啊!」
年輕人問:「你們到底想賣多少
」那群孩子說出來的數目實在很大,他伸手摸摸腰包裏的錢,心想:這些錢是要買牛的,如果把這錢給他們就沒辦法買牛了;但是,這些孩子不只將烏龜綁住,還一直搖晃,看了實在很不忍心啊!他毅然將身上的腰包解下,對這些孩子說:「我身上僅有這些錢了,你們把烏龜給我,我把這些錢給你們。」這些孩子接過錢後,便將烏龜放下來給他。
他看到孩子們走開後,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把烏龜身上的繩子一一解開,將牠們聚合在一起,對牠們說:「母龜、小龜啊!現在你們已經自由了,不用害怕!這條大河就是你們可以自由遨遊的地方!回去吧!」他將烏龜一只只捧到河邊,但是,這五只龜依然戀戀不舍,擡頭望著這位年輕人。
年輕人又說:「去吧!如果仍在這裏留戀,那群頑皮的孩子再回來,你們還是會受災殃啊!趕快去吧!」但是,這些烏龜還是睜大了眼一直看著他,他又說:「我花這麼多的錢,無非是想看你們平安地遊入水中,讓我放心吧!趕快去!」
…
《溯今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