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溯今篇▪P4

  ..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的字迹。這附近一定還遺留許多親鸾上人親手刻的石頭,我一直希望能找到它們。」

   聽完老人的話,中學生疑惑地注視著神情落寞的老人。老人卻對他說:「年輕人,你是個好孩子。」說完後,仍舊邊走邊專注地掃視地面上的每一寸土地,期待能找到刻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石頭。望著老人漸漸消失的身影,想著老人落寞的神態,中學生陷入沈思當中……

   由于看不到中學生回家,表哥就到海邊找他,中學生便把和老人對話的情景描述給表哥聽。說完後疑惑地說:「真的可能在這裏找到視鸾上人親手刻的石頭嗎?」

   表哥說:「傻瓜!你知道嗎?親鸾上人是好幾百年前的人,那麼久遠的事,誰也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這件事啊!」

   不管事情是否屬實,老人用一生的時間,找尋刻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石頭。與其如此,爲什麼不把握現在,找出自己心中的「南無阿彌陀佛」呢?爲什麼不善加應用現在的時刻?總之,在腳踏實地,面對事實,因爲「過去心」是雜亂心,「未必心」是妄想心,重要的是要好好把握現在的此時此刻。

  信仰偏差的太太

   建立正念,以寬闊的心境

   來容納一切,才會有美滿的人生。

   我常說:「心靜氣盛,邪魔不侵。」若有正念、正信、正思惟,自然外 界的邪魔就不會侵入。我們若希望能夠智慧明睿,辨明一切法的邪或正,必 須先在心中建立正念。

   現在有很多人心靈空虛,難免會想要尋找一個精神寄托。有一對夫妻, 他們的知識水凖很高,在文化界裏聲望很好。但是,先生爲了事業,必須經 常到國外去,多數的時間都住在國外,偶而才回來一次。

   太太在臺灣,可能是因爲生活單調,所以,在先生旅居國外的這段時間 ,有人就帶她接觸某種宗教。自從信教以後,她對這個宗教很熱心,很積極 地付出。但是,逐漸地她的思想、生活、言語、動作都變了,對其它的信仰 很排斥。看到佛菩薩像便說那是魔,看到別人合掌拜佛,就說他們是在拜魔 鬼;聽到別人的信仰和她不同,她就馬上閃避、遠離,並說:「那都是魔鬼 !」總之,她變得無法和一般人和諧相處。

   她是不是著魔了

  是不是意識已經錯亂了

  但是,她的才華還是存在啊! 她先生從國外回來,將事業慢慢移轉回臺灣。回到家中,看到現在這個家, 哪裏還像個家呢

  太太的言語、行動都變了,談話也不投機了。

   這位先生非常無奈,他很慨歎地說,這幾年的時間,他付出的代價太大 了!只因事業心強,一直想在國外打天下,希望能夠功成名就。哪知道在國 外不但一無所得,辛辛苦苦的努力都浪費掉了;而且有很多事情讓他感到很 不如意,現在要放棄了,但是,這時候回到臺灣,家也已經不像個家了。

   這幾年來他付出的代價,所得到的竟是這種結局,讓他非常無奈。類似 這種例子,在現代的社會似乎不少。即使他們是知識分子,但是在信仰的選 擇上有了一點偏差,想要回頭也已經遲了。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待人、處事,如何來圓融人事,不管環境如 何惡劣、人事如何不順意,我們都要用寬闊的心境來容納一切,才能在人間 道上,使我們的信念確定堅實。

   學佛、信仰就是要好好把持自己這念心,不要去追求人、事、物以外的 空幻境界,若是執迷于此會很危險;能夠心中有大愛,人人以愛相待,才會 有美滿的人生。

  小女孩的白日夢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認清周圍的境界。

   很多人都向往著未來,常想:如果我能改善環境,不知有多好!幾年前 ,我曾看過一則童話故事——有一個天真無邪的印度小女孩,因家裏很窮, 十二、叁歲就必須跟著父母辛苦地工作。

   有一天,她到市集買了一籃水果頂在頭上。在市集裏她邊走邊看,心想 :有錢人真好命!女人可以每天打扮得很漂亮,住得好、穿得好,生活又可以過得悠哉遊哉的。

   她夢想著:希望將來我長大後,能夠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且能 被王子選上,這樣我就可以住在皇宮裏,多好,

   她想著想著,好像自己已進入皇宮一樣;想象王子若走來邀她跳舞,她就故意搖搖頭。因爲想得太高興了,忘了頭上還有一籃水果,忽然一搖頭,整籃成熟的水果都掉落在地上、摔爛了!這時她才懊悔地說:「原來,這一 切都只是妄想!」

   每個人都有理想、對未來也有一些藍圖;未來的境界總是在心裏不斷地産生。所以,「想」有時真的會擾亂了人心。若不斷地追求妄想,這種「相」就會遮蓋我們清淨無邪的本性。學佛要盡量將心相去除,認清楚周圍的境界。

   我們要了悟「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用現在的心去緣過去或未來的相,而要好好用心于現在的境界;並時時去除所執的形相,讓心地如一面幹淨的鏡子,才能照見外境而毫無差錯。

  一個小孩的故事

   當哭泣的功能都被剝奪的時候,

   人生還有什麼可以計較呢

  

   在慈濟醫院曾有位年紀很小的病患,才一歲多就全身癱瘓了。

   他剛學會走路時,十分活潑好動。有一次母親牽著孩子在店門口學步,母親的手才剛放開,一轉身,小孩竟然朝著馬路走去,不幸被一輛小卡車迎面撞倒。開車的人知道撞到人了,竟然狠心倒車再壓一次;這一倒車,摧毀了小孩的一生。

   小孩被送到醫院時,沒有明顯的外傷,可是卻無法呼吸。經過急救,小孩終于醒了;但幾天下來,醫師卻發現他的手腳並沒有任何反應。按照常理推斷,小孩子應該是很活潑、好動的,于是醫生趕緊再做檢查,結果發現他的脊椎韌帶都斷了。因此,這可憐的小孩不僅手腳不能活動,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自己呼吸,必須靠呼吸器維持生命。

   有一天,我去病房看這個小孩。他長得白白胖胖的,我摸摸小孩的臉頰並叫他的名字。小孩知道有人正看著他、和他講話,但是他的手腳卻沒有反應,只有一只小手可以微微地動一下;而他的頭也無法自由轉動,所以只能靠著轉動眼珠子來響應。就在此時,我看見他的眼淚,順著發鬓一直流下來,讓人覺得好心痛!

   我問醫師:「他是不是哭不出聲

  」

   醫師說:「是的,他無法哭出聲來。」

   我想,這小孩才一歲多,正是天真無邪,肚子餓了會吵、要人抱、要人疼惜的年紀;而現在他不但呼吸的能力被剝奪了,連想要表達心意的權利也沒有了,甚至連哭出聲音的功能都沒有。如果他肚子餓或需要人家抱,是否有人知道

  

   我再問醫師:「難道他一輩子就注定這樣了嗎

  」

   醫師很無奈地說:「要複原很困難,不過希望會有奇迹出現。」

   小孩慢慢地長大了,所以,現在醫生除了爲他治療外,還需控製他的體重。因身體愈胖、呼吸會愈困難;而且身體較胖的臥床病患,長褥瘡的機會 也愈大。所以必須控製這孩子的體重,而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少吃一些。

   我又問醫師:「像他這麼小的孩子,脊椎的神經若有機會再度成長,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發揮它的功能

  」

   醫師說:「若以醫學的常識來判斷,一天只能成長零點幾毫米,這孩子 如果還有辦法成長的話,照理想的速度計算起來,最快也要叁年多的時間, 但希望很渺茫。」

   小孩是不是可能在叁年多的時間內複原

  即使有辦法,這叁年的時間對 這個孩子來說,也是很殘酷的煎熬。這是多麼無奈的人生!

   看到這個孩子,我深刻地感覺到——人生中,不管是人、事、物,確實 很無常,誰能預料在一刹那間,竟改變了人的一生。所以,人生有什麼好計較呢

  有什麼「所有權」可讓我們把握的

  我們最好把握當下,體悟無常之理,在人生的每一個時刻發揮「使用權」。

  阿嬷學國語

   粗相的行動出于微細的心念,

   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

   幾年前,有一位老菩薩帶著七、八歲剛上小學的孫子,到精舍見我。老菩薩告訴我,她的孫子年齡雖小,卻很懂得做人的道理,還爲她上了一課——

   孫子平時在家裏常常問她:「阿嬷!您怎麼不會講國語呢

  」

   老菩薩心想: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還常常讓孫子說不會講國語,實 在很不好意思。于是她決定去上課,從最基本的國語注音開始學起。

   但是老人的記性較差,有時會忘了怎麼念,因此常常請教孫子。

   有一次,她又忘了怎麼念,于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叫喊著孫子:「來! 來!小不點!」結果孫子只看了她一眼,卻不肯過去。

   老菩薩又再次叫他,結果這回他連頭也不擡一下,完全不理她。

   老菩薩就走過去問道:「爲什麼阿嬷叫你,你都不回答

  」

   孫子:「您叫誰啊

  」

   老菩薩:「當然是叫你啊!你怎麼不過來一下呢

  」

   「阿嬷!我不叫『小不點』!這樣稱呼別人是不尊重的。而且,您要我 教您讀書,那我就是老師,您這樣稱呼我,那我講的話您怎麼會記得呢

  學 校老師說過要『尊師重道』呀!」

   老菩薩嚇了一跳,心想:我的乖孫子真的很棒、真像個小老師耶!于是 她牽著孫子的手說:「謝謝你,小老師,爲阿嬷上了一課!」

   雖然這個小孩子才讀小學一年級,可是因爲他謹記老師的教誨,所以他 講的話,連阿嬷都覺得很有道理。

   我們待人處事應遵循「理」,像這對祖孫確實很明理啊!現在這位老菩薩國語講得琅琅上口,這是因爲她很細心,不論多微小的事都非常注意,即使是孫子所講的話,也謹記奉行,因此能夠學有所成。

   平常一般人都生活在「粗淺事相」之中,例如言語、行動;很少關心微細的事物,比如自己的「心念」。其實言行舉止皆由心念而生,心念正確,言行才能正確。所以,日常生活中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念是否有所偏差,不論講話、做事,甚至…

《溯今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