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決心出離輪回

  放下俗務

  出離心的主要重點是舍離輪回中的一切活動而專心修行佛法。

  

  65、

  往事何用所行輪回因,

  觀見所作了無意趣理,

  爲此放下諸事甚好矣,

  舍除一切行爲誦嘛呢。

  唯有佛才能數得清你已在無始輪回中受生多少次,也唯有佛能說輪回從何時開始。《正法念處經》說,若你能將過去生中曾爲昆蟲時的身體堆積在一起,將會堆得比須彌山還高;若你能收集所有過去因悲傷所流下的淚水,其形成的海將會大過世上的任何海洋。在過去無數的累世中所做的一切只會延續你的痛苦,而不曾帶領你更趨近解脫一步。爲什麼呢?因爲至今你的所有行爲若不是有害的,起碼也是徒勞的。

  所有生物都不斷地忙碌著。人們總是忙著和其他人競爭、購物、販售、製造、破壞。鳥類總是忙著築巢、孵蛋、喂養雛鳥;蜜蜂總是忙于采蜜、釀蜜。而其他動物也總是忙著進食、狩獵、警戒、養育下一代。你做的愈多,必須承擔的愈多、倍增的艱困也愈多——到頭來,你一切辛勞困苦的結果,也不會比你用指頭在水上作畫長久。當你承認這些無意義行爲的挫折和徒勞時,就會清楚唯有修習佛法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66、

  言語何用所說皆廢話,

  觀見閑扯引致散亂理,

  爲此安住無言甚好矣,

  徹底斷除言談誦嘛呢。

  當人們聚在一起談話時,內容大多言不及義。他們的對話主要起于貪愛和反感,只會增強煩惱。這些毫無意義的談話會擾亂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念頭如風中的紙旗飄蕩不已。

  諺語說:『嘴是罪惡之門。』绮語、謊言、惡口、饒舌都會導致無盡的幹擾和內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齒與滔滔辯才也往往只會使我們浪費時間,引起麻煩。這就是爲什麼在密咒乘中說:用一個月時間持咒並且禁語,比花上一整年時間持咒但仍摻雜日常談話更有助益。一如前者般正確修行,沒有其他任何談話的侵擾,持誦的咒語可以保有其全部力量,最後能通達超越語言文字之現見實相,因爲嘛呢咒是不落言诠實相的自然共鳴。如果你藉禁語來排除日常生活中無止盡的閑聊,且只念誦六字大明咒,你的修行將進步神速。

  

  67、

  忙碌何用往返疲憊因,

  觀見遊蕩遠離佛法理,

  爲此寬心坦住甚好矣,

  安坐閑適悠然誦嘛呢。

  東奔西跑只會使我們無來由地筋疲力盡。我們總是沖出去看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而卷入外界的種種事端之中。但這些時間實在可以好好用來反觀內心,注意念頭的變動。調伏心念就夠你忙的了。

  至今你還在徘徊,迷失于輪回的六道之中,除了痛苦,所剩無幾。因爲造業和曆經苦果,使你愈來愈遠離佛法。現在如果能在一個寂靜的地方獨自禅修不是更好嗎?憶念殊勝上師,禅修殊勝法教,直到佛法的真義洋溢心中,是使你這稀有珍貴人身獲得真正價值的唯一方法。若你能這麼做,縱使時間很短,也是莫大的加持。

  

  68、

  所食何用飲食排泄因,

  觀見食欲永不厭足理,

  爲此禅悅爲食甚好矣,

  舍棄一切飲食誦嘛呢。

  無論我們吃什麼,不管多美味或多難吃,到最後都會變成排泄物,那爲何還要如此在意呢?最好將這些食物想成一種供養,由此累積功德而不會加深執著。

  當你吃的時候,觀想你的飲食是純淨的甘露,先供養叁寶。然後再想象諸佛將你獻供的食物賜還,把它當成一種加持來食用。結束用餐時,觀想自身是觀世音菩薩,將你剛才所吃的食物轉成甘露,從你的雙手及全身流出,消除餓鬼道所有衆生的饑渴。如此一來,日常的飲食行爲就可成爲一種累積功德的方法。將佛法融入所有的行爲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可做爲修行,將可豐富我們對法的了解。

  爲什麼渴求豪華大餐呢?想要滿足你的渴求,無異于喝鹽水般,愈喝愈渴。看看人們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只爲貪圖美味的一餐。與其如此,滿足于疏食和止觀禅定——叁摩地的禅悅甘露,將帶來更深的滿足,驅除所有的障礙。了知真味的根源,持誦六字大明咒。

  

  69、

  所思何用思慮妄念因,

  觀見心願欲成未果理,

  今生心思毋縱甚好矣,

  徹底斷絕思量誦嘛呢。

  不要延伸過去之念或迎接未來之念,住在當下的明覺中,否則妄念的連續是永無止境的。如同智慧尊貴的賈瑟•托美所說的:『所有這些所謂的悲喜,就像水上圖畫般,何需追逐它們呢?若你非要思索事情不可,那就思惟聚者必散,或者必滅吧。』

  對不可測未來所做的徒勞計劃,可用名月之父的故事來說明:

  某晚,農夫在睡覺前,把一大袋剛收割的大麥吊挂在床上的橫梁上。他在床墊上躺直,雙手放在頭後,看著那袋大麥心想:『我一定可以把這袋大麥賣出一大筆錢,用這筆錢我就能夠結個好姻緣,娶到一位良善漂亮的女人••••••。等我結了婚,我就會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呀!讓我想想,我該叫他什麼呢?』他瞥見窗外明亮的滿月,忽然有了一個主意,『我知道了,我應該叫他名月••••••。』但就在此時,一支老鼠把綁吊袋子的繩子咬斷了,沈重的袋子掉到農夫身上,了結了他的一生和計劃。

  不要讓你的心迷失在臆測中。徹底放下此生俗務的一切計劃,並牢記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每一刻修行佛法,是多麼珍貴的機會。將你的每個念頭都轉向觀世音菩薩。與其屈服在妄念的淫威之下,不如在心中充滿對所有衆生的愛與慈悲;與其無謂地讓自己在試圖完成所有世俗目標中筋疲力盡,不如安住在甚深禅定所得的平等舍中。

  如是修行,即便短若一小時,都能有效地對治煩惱障,也必能使你在修行道上一路前進。因此斬斷一切希望、計劃和預期,它們只會擾亂心。請持誦六字大明咒。

  

  70、

  資産何用貪執財富心,

  觀見撒手之時迅速理,

  爲此斷卻財執甚好矣,

  舍棄辛勤積蓄誦嘛呢。

  財物就像任何物質,注定遲早會消失。財富引起無盡憂慮和各種惡行。俗語說:『富裕增長的同時,苦痛同樣增長。』你可以花費一生積蓄錢財,直到和財神一樣富有,但很快死亡就會奪走一切。想想多少當權統治者和富裕王朝是被陰謀、悲劇、動亂、戰爭和其他招致的苦難所擊倒。

  看到所有人將珍貴的珠寶視若石頭,短暫把玩後即丟棄,不令人痛心嗎?而更令人難過的是,看到有寶貴機緣修行佛法的人,卻將生命浪費在追求無謂的目標上。若不將此人身用在真正的目標上,就好比將金瓶拿來裝屎盛尿一般。

  不要浪費或誤用這珍貴的機緣。不要將時間閑耗在積聚根本不需要的事物上。把時間用在精神修持的功德累積上會好許多。

  即使只念少許的嘛呢咒或做片刻的修行,都會讓你獲取更多覺者的心要寶藏。了知世間財富不能帶給我們今生或來生的真正利益,以精進、虔誠和喜悅之心持誦六字大明咒。

  

  71、

  所睡何用睡眠僅愚癡,

  觀見光陰盡耗怠惰理,

  爲此全心精進甚好矣,

  日夜斷除放逸誦嘛呢。

  到了七十歲時,你會花掉七十乘以叁百六十五個夜晚的時間,或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光陰,像具死屍般地沈睡。一般的睡眠不但對佛法的修行沒有絲毫助益,還會增長無明的業習,直到過度的怠惰使我們再度投生輪回的下叁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舍棄懶惰,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修行佛法。

  而運用法門將尋常的睡眠轉成修行也是很重要的,能使你在修行道上更爲進步。晚上睡覺前,反省今天做了些什麼,忏悔任何不好的行爲,並下定決心絕不再犯;然後憶念今天所做的善行,將白天可能積聚的一切功德回向所有衆生,願他們快速解脫。再采『獅子臥』,即右側斜臥,右手置于右頰下,左臂安放在左側上。這是佛陀入涅磐的姿勢。接下來,觀想觀世音菩薩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間紅色四瓣蓮花上放出光芒,充滿全身、房間,漸漸地播散至整個宇宙,萬物都融入這一大片燦爛光陰中。保持這樣的觀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來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與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斷。以此類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門,轉白天的一切活動爲修行,座下就能不斷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長,使你進步神速。日夜精進,持誦六字大明咒。

  修行的迫切

  72、

  無瑕無瑕閑坐無瑕矣!

  一旦死亡驟至將何爲?

  爲此即修佛法甚好矣,

  當下即刻趕緊誦嘛呢。

  你能確定死亡必至,但你卻無法確知何時、何處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強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響;面對最動人心弦的哀求,亦無動于衷;連面對最動人的美色,也毫無反應;甚至面對最誇張的賄賂,也不受誘惑。總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當你的時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對你有用:就是你曾做過的佛法修持。永遠要牢記死亡。如噶當派大師所說的:『思惟死亡,會先使心轉向佛法,再激勵你努力修行,最後讓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當刻並不是開始修行的時機。現在正是時候——你的心無憂無慮,你的身體遠離病痛。現在就開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測地撞上來,你也已經准備就緒,毋須後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閃電或手的一揮。現在你有學佛的機會,不要浪費一丁點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來持誦六字大明咒。

  73、

  年月日時如何來度計,

  觀見當下刹那變化理,

  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

  就在當下現時誦嘛呢。

  沒有任何東西能持續不變,每件事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春天裏種子發芽;到了夏天芽長成莖葉並開花;秋天麥谷成熟,可以收…

《決心出離輪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歸敬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