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重建 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

  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

  每當我問人:“你有什麼問題?”很可能,他回這樣回答我:

  “我年紀老了,身體有問題,不是這裏痛,就是那裏痛,痛得我一刻都不得安樂,眼睛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楚,樣樣機能都在衰退。”

  不錯,這些問題的確很普遍,我很同情。

  也有人回這樣說:

  “我和別人的關系,總搞不好。他們對我諸多要求,卻從不給我支持。他們批評我、诋毀我,一點都沒有愛心。他們凡事都針對我,不理會我的困難,甚至從來都不給我解釋的機會。”

  是的,這些問題,的確成問題,我很同意。

  又有人這樣回答我:

  “我沒有錢,所賺的錢又少,不夠用,要付出去的,總比辛苦收入的更多,令我收支不能平衡;僅僅金錢這方面,已使我很仿徨。”

  的確,時常入不敷出,真的很成問題。

  還有人這樣說:

  “我從來都沒有機會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應該做什麼?我沒有能力使人家高興,而且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不能夠實現。沒有人關懷我,幫助我能過得較好的生活,我太沒有用,幾乎做什麼事情都做得不對。又時常把應該去做的事情,拖延不做。”

  申述這類問題的人,我真見過不少。

  到我診所來的病人,各有各的問題,所有他們的問題,大概和以上的幾項問題差不多:或是身體有病痛,或是與人難相處,再不就是缺少金錢,精神苦悶……,有些甚至幾項問題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並不是一個人只占一項那麼簡單。

  病人們知道自己有問題,卻不知道他們的問題,都來自他們的思想,是因爲思想不正確,才産生那些問題的。我常常問這些病人:“你生活得好不好?”“你的身體怎麼樣?”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

  “你的錢夠不夠用?”

  “有關你的愛情方面,是怎麼樣的?”

  “你曾和多個愛人分手嗎?我可以知道你每次分手的原因嗎?”

  “請簡簡單單對我說一說你在孩童時的生活環境。”

  當我的病人回答我以上這些問題時,我留心聽看他們用什麼語氣來做答,和他們的身體姿勢怎麼樣、面部表情怎麼樣。

  因爲思想和語言會製造每一個人的將來,所以我對他們的所思所講十分注意。而每當我仔細聆聽他們所說的話後,我總可以知道他們究竟存在有什麼問題。“欲知心中事,且聽口中言”,我們每個人所說出來的話,分明這樣卻說成那樣,用的語氣又不對稱,很多事都和他們的經曆不符合,那麼我就可以確定:他們如果不是在說謊,就是和特們自己的生活,斷了聯系。

  我也會給我的病人一人一本小冊子和一枝筆,人他們在紙上寫出五句到六句句子,說說他們應該怎麼樣。

  有些人覺得這樣寫很困難,有些人則寫得不願停手。

  然後,我請他們把已經寫下的句子讀給我聽。當他們讀出“我應該怎麼怎麼”時,我會立刻問:

  “爲什麼你覺得應該這樣?”

  “我母親說我應該這樣。”

  “我怕不這樣做不好。”

  “因爲我要十全十美。”

  “所有人都要這樣做嘛!”

  “因爲我太懶,高矮肥瘦都不合標准,太蠢、太醜、太沒有用。”

  我從他們的這些回答中,能知道他們的概念模式,究竟錯在那裏。他們讀,我只靜聽,不加批評。直到他們讀完六句應該怎麼怎麼後,我才跟他們談話,討論“應該”這兩個字。

  我認爲“應該”這兩個字,是文字中非常有害的兩個字。當我們用“應該”這兩個字時,其實就是在說我們自己“錯了”;我們的過去“錯了”,將來也“會錯”。

  我們真的不需要這樣說自己“錯”。我們原來就可以有多種選擇,不是一定要怎樣。如果我能,我真想把“應該”這兩個字永遠取消,把它變成“可以”兩個字。“可以”這兩個字,表示我們有選擇的余地,也表示我們從來都沒有那種所謂的“錯”。

  我叫我的病人作出改變,把“應該”兩個字從紙上畫掉,改寫成“可以”這兩個字,並且請他們照這樣讀出:“我希望我可以怎樣怎樣……。”這麼一來,很多黑暗都立刻變成光明了。

  當他們每讀完一句他們希望自己可以怎麼樣時,我便問他們:

  “那你爲什麼不這樣呢?”

  他們的回答,和以前顯然不同:

  “因爲我不要。”

  “我想我會很害怕。”

  “我不知道怎樣去做。”

  “我想我的能力不夠。”

  這些回答,都已刪除了“錯”的涵義。

  很多很多的病人,多年來都在不必要的嚴責自己,批評自己沒有做某一件事;其實在他們的內心裏,根本沒有要做的,一點不合自己的旨趣。如果他們明白自己不必一定要由他人擺布,那他們就可以把那樣沒有做好的事抛開不理,不必耿耿于懷,灑脫得痛痛快快。

  有些家長認爲他們的兒女應該成爲一個醫生或者律師,就要兒女照著他們的意志去做。如果他們的兒女對學醫或者做律師一點都不感興趣,那麼學不好、做不好,就情有可原,大可不必對父母抱歉,更不必因此責備自己。

  可以被痛快抛掉的自責,大家不妨立刻抛掉,不必等待日後。

  自從我和我的病人研究取消用“應該”兩個字以後,我的病人們就開始重新檢討他們的生命,同時發覺有很多他們一向希望能做好的事,其實並不是真出于自己內心的需求,而只是爲了要討好他人的緣故,那是很愚蠢的。當他們這樣一覺悟以後,那些因爲心理負擔而引出來的疾病,便很快就有了轉機,因爲他們不再爲了討好他人,去做一些自己不需要做的事,而且把達不到理想,當做是“自己的錯誤”,加苦于自己;如此,一切壓力就此消失,新的生命從此開始。

  我向他們講解我的哲理,我相信生命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送出去的任何東西,轉眼之間,將以另一形式重回。佛的正知正見,引導我們的正確思想、正確行爲,使我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得到一切應有的果報。

  當然,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只會從成年人的啓迪中,去學得怎樣感受生命,怎樣感受自己,怎樣産生信念。但是,不論我們小時候學到的是什麼,在我們長大成人以後,就不一定要把那些信念,重複放置在自己的生命之中。要知道,我們所有的過去都已一混而過,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是在“當下”。

  我們要向佛學習改變自己,而且要由“當下”開始改變!

  喜愛自己

  不論我的病人有著多大的問題,我都以同樣的方法幫助他們,這方法就是教他們“喜愛自己”。

  愛是最奇妙的、最有效的醫療力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的喜愛自己,生命一定回充滿奇迹。

  怎樣才算是真正喜愛自己?真正喜愛自己,要離開虛榮、擺脫自大,因爲虛榮和自大與喜愛自己之道正好相反。虛榮和自大其實只是一種恐懼,而喜愛自己乃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極大的尊重心,以及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意、身體有深深的感激之意。

  我認爲“愛”是在內心中對自己、對人、對生命的熱忱賞識,同時也賞識其他很多不同的東西。以我自己來說,使我非常熱愛的有:

  生命的種種曆程

  能生活在世上的歡欣

  我所見到的美

  另一個人

  知識

  心意的奇妙

  我們的身體

  動物 雀鳥 魚

  所有的植物

  宇宙的偉大和奧秘

  佛的支持與鼓勵

  朋友們,請問你還可以在這些項目上,加多其他一些什麼嗎?

  現在,讓我們來研究研究有關自己怎樣不喜愛自己的一切:

  我們經常責備和批評自己。

  我們用不當的食物、烈酒、毒品來糟蹋自己的身體。

  我們堅信自己不被他人所愛。

  我們甚至害怕升職。

  我們使我們的身體産生疾病和痛苦。

  對我們有益的事情,拖延不做。

  我們在混亂和沒有規律的環境中生活。

  我們欠人金錢。

  我們接近不愛護我們的人。

  請試想一想,你有無如此的不喜愛你自己?

  記得有一位我的病人,她是配戴隱形眼鏡的。有一天,我和她一起發現了她童年的恐懼,那恐懼對她後來的日子影響很大,而她卻渾然不知。經我向她講解開導後,第二天她便感到戴著的隱形眼鏡不舒適。她把它們除了下來,結果發覺,自己的視力竟然比戴眼鏡時更好,根本沒有再戴眼鏡的需要。

  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對自己的眼睛毫無信心。一整天,她都在對自己說:“我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完全無法相信。”她這樣想了一整天以後,第二天她又把眼睛戴上了,覺得自己一定要戴眼睛,戴了眼睛才感到安全。她的這種表現,可以證明人在對別人沒有信心的時候,竟會對自己都不信任,一雙眼睛明明正常了,還不肯相信事實的真相。其實,人的視力與他的身體精神都有關系,並不是只可以壞下去,不可以好起來的。

  又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這也等于不喜愛自己。

  湯美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常替很多富有的人家作壁畫,可是自己卻毫無積蓄,而且時常窮到連帳單都付不出。他以爲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替人在牆上畫圖,時間所費太多,導致賺不了什麼錢所致。其實誰都知道,湯美向人開出的價格太低,所以才收入不多,而那些富有的人家,即使湯美多要些錢也不會拒絕的,甚至還會覺得牆上的圖畫更有價值呢!只是湯美自己太看輕自己了,不敢多索取酬勞,以致辛苦工作都不能應付日常開支,令自己常在貧窮中受罪。不懂得改善生活,只知道意味自苦的人,是很對不起自己的。

  又有些人,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在工作的地方,往往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以致同事們都不愛他。

  還有些人,因爲和異性有過一兩次約會,以後對方就再沒有約他,便以爲自己有什麼錯使對方不高興,以致非常懊喪。其實,人和人在單獨接觸以後,容易發現雙方不太合適,所以不想再約會。這種情形非常平常,何必責怪自己?

  更有很多婚姻曾經失敗的人,他們不再肯定自己的價值,把自己認爲是一個永恒的失敗者,這也是不對的。婚姻的能否維持,全在夫妻雙方的個性是否合適,談不上什麼勝和敗,…

《生命的重建 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