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師恩
——090304丙班課堂筆記 (4月10日)
德由善積,塔由沙聚。每憶善知識功德,必增無限心力。每念師恩點點,皆如寒夜碧空盡現的星輝,每一次閃亮,都將徹照內心絲絲幽暗。
【編輯手記】2009年3月4日爲佛出家日,龍泉寺丙班爲紀念這個殊勝的日子,開展了念師功德憶佛恩交流會,特別推出,以飨大衆。
法師:今天是二月初八佛陀出家日,也是師父出家27周年紀念日。這個世界上有佛法,是因有賴于佛陀的出世,我們能夠學習佛法是因有善知識的引導。從開始學習佛法到現在,大家都是能夠體會到的。佛陀在這個世間上,表現出世的第一步就是出家,然後成道、轉*輪、涅槃。師父追尋著佛陀的足迹,也示現了出家。今天,我們寺裏又有幾位准淨人正式進入僧團,這讓今天的日子更加殊勝,從佛法的緣起來講,我們在無限生命中與佛陀、師父一定是有甚深因緣的,這樣的不可思議的因緣讓我們在有限的這一生中能來到師父身邊,同樣是這不可思議的因緣促成幾位准淨人在佛出家日、師父出家日進入僧團,大家一定要珍惜!那麼在今天這樣殊勝因緣的日子,我們就以感念師恩的形式來感念佛恩,這對于我們牢固人生宗旨將産生不平凡的特殊意義。剛才大家聽了四十幾分鍾的關于師父功德的錄音講解,現在大家暢所欲言的談談心中的感受。
同學甲:師父的慈悲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在2006年的冬天有段時間,非常希求師父開示佛法。那天,我在內院轉來轉去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親近到師父,那天天氣特別冷,正徘徊時,賢甲法師走過來說師父需要加褥子,因我正分管庫房的工作,趕緊就找一條特別好的褥子給師父送過去。當時師父在舊方丈樓,賢甲法師正在給師父按摩,還有其他一些法師在場。師父見我進來了,就開始講佛法,講寺院建設,講中國佛教,一直講了很長時間。當時我心裏還想,我是一個普通的清衆,師父怎麼會給我講那麼多佛法,而且那麼有耐心。現在回想起來,那正是內心對師父信心倍增的時候,其實我們一有希求心師父便可慈悲觀照,然後依緣引導。
同學庚:說起師父慈悲的故事,我想起了修水庫時的事,師父第一次來水庫時觀看整體工作時說,你就把壩的西邊弄好吧,東邊的明年再說。師父第二次來時,看到西邊的部分已經幹得差不多了,就說你西邊弄了一大半了,可以的話你把東面也弄一弄吧。現在想來覺得師父第一次是怕我心裏壓力太大做事反而動力不足,見事情進展順利,師父則適時機引導下一步工作,師父對弟子引導的總是慈悲善巧。
同學己:師父心裏能緣念很多衆生,他經常說,你心裏有多少衆生就有多少衆生記得你。有一次,一位法師統計居士名單,大概有幾千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師父說他大部分人都很熟悉,還指出了裏面許多錯誤的信息。
同學子:基金會有衣物捐贈項目,去年參與的能有數10萬人,就是說這樣的一個項目一年可以讓數十萬人最低成本最方便地種下善良的種子,這對當今社會的人們是多麼的可貴,對他們無限生命是多麼重要,這正是師父智慧與慈悲的完美體現。在孤兒助學項目中,爲了激發孩子們無限的希望與潛力,我們采取的不只是經濟資助,而是經濟的資助與精神引導並行,我們與孤兒結對子,定期寫信幫他們解決一些思想問題,讓他們感覺到這世上還有無私的愛,還有人真誠的愛他們,現在有很多孩子發願要成爲慈善家,他們說原來這世上真的有這樣無私的愛。他們就是星星之火,在未來的成長中必然會呈現燎原之勢,這又是師父智慧與慈悲的完美體現。
同學乙:我體會深的是師父的智慧,無論大小事,這種智慧都讓我們受到啓發。現在乙班和甲班一起誦經,就是師父的功德。最初我們剛來的時候,甲班和乙班是分著的,但是我們聽甲班誦經是又齊又穩又快,乙班就不是很好,不連續,一直練也不是很順暢。後來我們向班導反映了這個情況,沒想到過幾天甲乙班給合了,我覺得這個班導還挺有智慧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師父安排的。
同學丙:工地的事也體現出師父的智慧。工地收回填土難度很大,進度也非常慢。師父說幹脆把內院的那塊地挖掉當庫房,然後就可以把挖出的土填到工地去,這樣就非常快,兩叁天就搞好了,一舉兩得。
同學子:地震的時候師父也提了一個十六字方針,我就覺得這十六個字真是太有智慧了。第一個是加強合作。當時我們整合了很多佛教資源和社會企業資源。第二個是創造機會。其實在綿竹地區,去的機構團體就有70多家,志願者估計近10萬,而我們采取主動創造機會,想到了很多其它機構沒想到的事情,包括在災區開辦了第一家學堂——仁愛學堂,這絕對需要智慧與善巧方便。第叁個是量力而行。人、財、物的量力而行,這個特別的重要,當時仁愛基金會救助時林老師總負責。林老師是一個大企業家,做事一般都是大手筆的,到當地一看那種悲慘的情況啊,慈悲心一起來就容易控製不了,會導致人、財、物的透支。所以說要量力而行方能力量持久。第四個是注重實效。就是說像選擇的這種震時仁愛學堂和災後重建的校舍,就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孩子,還有在急難救助的時候,選擇的項目都實實在在的幫助了更多的人,所以我感覺師父對整體格局的把握中無一不體現著智慧。
同學丙:師父善巧把握緣起的事我想談談。博客我們都知道,最初是2006年,那時候博客還是個很新的概念,知道的人很少。一個社會上的朋友說要送給師父一個博客,其實當時師父對博客這個新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楚。但當這個朋友給他介紹以後,師父覺得應該用新生事物與新時代的衆生對接,佛法應該與現代社會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件事應該去做,。師父接受以後,就去經營去努力。到目前爲止,博客已經出了14本書,影響力相當大(此事在鳳凰衛視專訪師父的時候詳細提及過)。昨天從太姥山來的一個出家人,看到師父的博客就很感慨,覺得大和尚是一個走大乘的人,覺得特別親切,希望能來龍泉寺親近。可以想象將來博客的影響一定會更大。師父就是這樣善巧把握每一個因緣。
同學子:確實是這樣,師父對緣起的把握總是很精准。記得基金會剛注冊成功以後,師父發了一個短信:“正法複興有望”。說明了一個圓滿大乘善知識慈悲濟世的情懷,師父說:“這種慈善利生事業有利于建立佛教的社會形象。”後來包括基金會什麼時候再搬上山,今年根據社會形勢要製定什麼樣的發展規劃等都把握得十分精准。
同學丁:想談談善知識的福報。剛來龍泉寺時,師父搭公交車去佛協,搭公交車的目的,是想了解居士來山上需要花多少時間。結果第二天就出現一輛小花車接師父。這個車的主人發心送師父上班。有一次師父病了,還要去視察,走到白塔水庫時看到一個房子,師父要去看看,這時,路旁邊馬上出現一個車,正好路過那裏,就把師父送到了地方。
同學丙:師父住的房間面積不大,很樸實,也不講究豪華氣派,莆田廣化寺也是這樣,相當小,比北京的丈室還小,除了書沒有其他東西,這說明師父不在乎外在的東西,主要重視如何在心性上用功。
同學戊:勤儉節約的故事。有人供養比較差的茶葉,師父過了一段時間問在哪裏,說要帶到佛協喝。
同學乙:師父確實很節約。有一次看見師父抽屜有很舊的名片,他就把電話改掉繼續用。
同學丙:中秋晚會在師父旁邊坐著,發現師父非常照顧大家的感受,當臺上的同學,演節目緊張時,師父就會以鼓勵的眼光看著對方,給予他們信心。但我卻只顧著自己,很少照顧周圍人的感受,感覺跟師父差距非常大。
同學戊:師父調柔的故事。有一次我看到賢乙法師跟師父在一起說話,賢乙法師對師父說話非常沖,還走在師父前面,搖頭晃腦的。而師父回答他卻非常柔和。
同學癸:師父總是不顧自己的感受,有一次師父腹瀉了,大家都知道,腹瀉一定會渾身沒有力氣,但是我看到第二天師父依然早早的站在佛堂上早課!根本看不出有病態。
法師:“每一次我們一起談師父的功德,大家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談出來很多點,這些平日彼此沒有觀察到的點,幫助我們了解師父的恩德,功德。每一次內心都會有受到不同程度的觸動和震撼,彼此産生共鳴。想起師父在過去有一次教授說到:“你們呢,這麼個小圈,我呢,是個大圈,把你們都包住了,我是了解你們的,不要覺得我對你們不了解,其實遠比你們自己了解你們自己。”只要我們堅持修持下去,我們就會發現這一點。所謂智者在智者之中方顯美。比如說叁杯水,一杯很清淨,一杯很混,一杯不幹淨不混的。我們平常注意修持自心的人,就像很混的水,因爲水混,所以我們把髒與不髒的東西丟進去時我們都看不清這杯水有什麼變化,如果這杯水經過沈澱,清與混都在兩個層面上,這時你就能清楚的看到什麼東西進來了,而且會看的很清楚,而這杯水就可以理解爲有修爲的人,自他皆明,一切透明,內外透明,自他透明,當混水的時候,內外不自明,自他也有障礙,一切都是汙濁的,根本看不清楚。當我們自己修持有境界,有功夫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正在修行中的種種狀態,因爲這杯水已經經曆了沈澱下來的過程,所以自它皆明。 有時候我看一些大善知識的行誼,直接會使我聯想到師父他也有類似的功德。常常會因爲看其它大善知識的開示,行誼,傳記,會聯想到師父的功德。從2002年開始接觸師父,這幾年下來發現,跟師父比較近的時候,越來越覺得對師父不了解,可能是我業障比較重。師父對每一個事項,每一個境界,每一種法類,表現出來都是多角度的,讓我沒有辦法揣摩,總的來說有這種感覺。《菩提道次第求加持頌》上有句話說,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今天是師父的出家日,來談談師父功德。 首先是師父對善知識的信…
《感念師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