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
——090304丙班课堂笔记 (4月10日)
德由善积,塔由沙聚。每忆善知识功德,必增无限心力。每念师恩点点,皆如寒夜碧空尽现的星辉,每一次闪亮,都将彻照内心丝丝幽暗。
【编辑手记】2009年3月4日为佛出家日,龙泉寺丙班为纪念这个殊胜的日子,开展了念师功德忆佛恩交流会,特别推出,以飨大众。
法师:今天是二月初八佛陀出家日,也是师父出家27周年纪念日。这个世界上有佛法,是因有赖于佛陀的出世,我们能够学习佛法是因有善知识的引导。从开始学习佛法到现在,大家都是能够体会到的。佛陀在这个世间上,表现出世的第一步就是出家,然后成道、转*轮、涅槃。师父追寻着佛陀的足迹,也示现了出家。今天,我们寺里又有几位准净人正式进入僧团,这让今天的日子更加殊胜,从佛法的缘起来讲,我们在无限生命中与佛陀、师父一定是有甚深因缘的,这样的不可思议的因缘让我们在有限的这一生中能来到师父身边,同样是这不可思议的因缘促成几位准净人在佛出家日、师父出家日进入僧团,大家一定要珍惜!那么在今天这样殊胜因缘的日子,我们就以感念师恩的形式来感念佛恩,这对于我们牢固人生宗旨将产生不平凡的特殊意义。刚才大家听了四十几分钟的关于师父功德的录音讲解,现在大家畅所欲言的谈谈心中的感受。
同学甲:师父的慈悲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在2006年的冬天有段时间,非常希求师父开示佛法。那天,我在内院转来转去一直在想如何才能亲近到师父,那天天气特别冷,正徘徊时,贤甲法师走过来说师父需要加褥子,因我正分管库房的工作,赶紧就找一条特别好的褥子给师父送过去。当时师父在旧方丈楼,贤甲法师正在给师父按摩,还有其他一些法师在场。师父见我进来了,就开始讲佛法,讲寺院建设,讲中国佛教,一直讲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心里还想,我是一个普通的清众,师父怎么会给我讲那么多佛法,而且那么有耐心。现在回想起来,那正是内心对师父信心倍增的时候,其实我们一有希求心师父便可慈悲观照,然后依缘引导。
同学庚:说起师父慈悲的故事,我想起了修水库时的事,师父第一次来水库时观看整体工作时说,你就把坝的西边弄好吧,东边的明年再说。师父第二次来时,看到西边的部分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就说你西边弄了一大半了,可以的话你把东面也弄一弄吧。现在想来觉得师父第一次是怕我心里压力太大做事反而动力不足,见事情进展顺利,师父则适时机引导下一步工作,师父对弟子引导的总是慈悲善巧。
同学己:师父心里能缘念很多众生,他经常说,你心里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众生记得你。有一次,一位法师统计居士名单,大概有几千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师父说他大部分人都很熟悉,还指出了里面许多错误的信息。
同学子:基金会有衣物捐赠项目,去年参与的能有数10万人,就是说这样的一个项目一年可以让数十万人最低成本最方便地种下善良的种子,这对当今社会的人们是多么的可贵,对他们无限生命是多么重要,这正是师父智慧与慈悲的完美体现。在孤儿助学项目中,为了激发孩子们无限的希望与潜力,我们采取的不只是经济资助,而是经济的资助与精神引导并行,我们与孤儿结对子,定期写信帮他们解决一些思想问题,让他们感觉到这世上还有无私的爱,还有人真诚的爱他们,现在有很多孩子发愿要成为慈善家,他们说原来这世上真的有这样无私的爱。他们就是星星之火,在未来的成长中必然会呈现燎原之势,这又是师父智慧与慈悲的完美体现。
同学乙:我体会深的是师父的智慧,无论大小事,这种智慧都让我们受到启发。现在乙班和甲班一起诵经,就是师父的功德。最初我们刚来的时候,甲班和乙班是分着的,但是我们听甲班诵经是又齐又稳又快,乙班就不是很好,不连续,一直练也不是很顺畅。后来我们向班导反映了这个情况,没想到过几天甲乙班给合了,我觉得这个班导还挺有智慧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师父安排的。
同学丙:工地的事也体现出师父的智慧。工地收回填土难度很大,进度也非常慢。师父说干脆把内院的那块地挖掉当库房,然后就可以把挖出的土填到工地去,这样就非常快,两三天就搞好了,一举两得。
同学子:地震的时候师父也提了一个十六字方针,我就觉得这十六个字真是太有智慧了。第一个是加强合作。当时我们整合了很多佛教资源和社会企业资源。第二个是创造机会。其实在绵竹地区,去的机构团体就有70多家,志愿者估计近10万,而我们采取主动创造机会,想到了很多其它机构没想到的事情,包括在灾区开办了第一家学堂——仁爱学堂,这绝对需要智慧与善巧方便。第三个是量力而行。人、财、物的量力而行,这个特别的重要,当时仁爱基金会救助时林老师总负责。林老师是一个大企业家,做事一般都是大手笔的,到当地一看那种悲惨的情况啊,慈悲心一起来就容易控制不了,会导致人、财、物的透支。所以说要量力而行方能力量持久。第四个是注重实效。就是说像选择的这种震时仁爱学堂和灾后重建的校舍,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孩子,还有在急难救助的时候,选择的项目都实实在在的帮助了更多的人,所以我感觉师父对整体格局的把握中无一不体现着智慧。
同学丙:师父善巧把握缘起的事我想谈谈。博客我们都知道,最初是2006年,那时候博客还是个很新的概念,知道的人很少。一个社会上的朋友说要送给师父一个博客,其实当时师父对博客这个新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楚。但当这个朋友给他介绍以后,师父觉得应该用新生事物与新时代的众生对接,佛法应该与现代社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件事应该去做,。师父接受以后,就去经营去努力。到目前为止,博客已经出了14本书,影响力相当大(此事在凤凰卫视专访师父的时候详细提及过)。昨天从太姥山来的一个出家人,看到师父的博客就很感慨,觉得大和尚是一个走大乘的人,觉得特别亲切,希望能来龙泉寺亲近。可以想象将来博客的影响一定会更大。师父就是这样善巧把握每一个因缘。
同学子:确实是这样,师父对缘起的把握总是很精准。记得基金会刚注册成功以后,师父发了一个短信:“正法复兴有望”。说明了一个圆满大乘善知识慈悲济世的情怀,师父说:“这种慈善利生事业有利于建立佛教的社会形象。”后来包括基金会什么时候再搬上山,今年根据社会形势要制定什么样的发展规划等都把握得十分精准。
同学丁:想谈谈善知识的福报。刚来龙泉寺时,师父搭公交车去佛协,搭公交车的目的,是想了解居士来山上需要花多少时间。结果第二天就出现一辆小花车接师父。这个车的主人发心送师父上班。有一次师父病了,还要去视察,走到白塔水库时看到一个房子,师父要去看看,这时,路旁边马上出现一个车,正好路过那里,就把师父送到了地方。
同学丙:师父住的房间面积不大,很朴实,也不讲究豪华气派,莆田广化寺也是这样,相当小,比北京的丈室还小,除了书没有其他东西,这说明师父不在乎外在的东西,主要重视如何在心性上用功。
同学戊:勤俭节约的故事。有人供养比较差的茶叶,师父过了一段时间问在哪里,说要带到佛协喝。
同学乙:师父确实很节约。有一次看见师父抽屉有很旧的名片,他就把电话改掉继续用。
同学丙:中秋晚会在师父旁边坐着,发现师父非常照顾大家的感受,当台上的同学,演节目紧张时,师父就会以鼓励的眼光看着对方,给予他们信心。但我却只顾着自己,很少照顾周围人的感受,感觉跟师父差距非常大。
同学戊:师父调柔的故事。有一次我看到贤乙法师跟师父在一起说话,贤乙法师对师父说话非常冲,还走在师父前面,摇头晃脑的。而师父回答他却非常柔和。
同学癸:师父总是不顾自己的感受,有一次师父腹泻了,大家都知道,腹泻一定会浑身没有力气,但是我看到第二天师父依然早早的站在佛堂上早课!根本看不出有病态。
法师:“每一次我们一起谈师父的功德,大家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谈出来很多点,这些平日彼此没有观察到的点,帮助我们了解师父的恩德,功德。每一次内心都会有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和震撼,彼此产生共鸣。想起师父在过去有一次教授说到:“你们呢,这么个小圈,我呢,是个大圈,把你们都包住了,我是了解你们的,不要觉得我对你们不了解,其实远比你们自己了解你们自己。”只要我们坚持修持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点。所谓智者在智者之中方显美。比如说三杯水,一杯很清净,一杯很混,一杯不干净不混的。我们平常注意修持自心的人,就像很混的水,因为水混,所以我们把脏与不脏的东西丢进去时我们都看不清这杯水有什么变化,如果这杯水经过沉淀,清与混都在两个层面上,这时你就能清楚的看到什么东西进来了,而且会看的很清楚,而这杯水就可以理解为有修为的人,自他皆明,一切透明,内外透明,自他透明,当混水的时候,内外不自明,自他也有障碍,一切都是污浊的,根本看不清楚。当我们自己修持有境界,有功夫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正在修行中的种种状态,因为这杯水已经经历了沉淀下来的过程,所以自它皆明。 有时候我看一些大善知识的行谊,直接会使我联想到师父他也有类似的功德。常常会因为看其它大善知识的开示,行谊,传记,会联想到师父的功德。从2002年开始接触师父,这几年下来发现,跟师父比较近的时候,越来越觉得对师父不了解,可能是我业障比较重。师父对每一个事项,每一个境界,每一种法类,表现出来都是多角度的,让我没有办法揣摩,总的来说有这种感觉。《菩提道次第求加持颂》上有句话说,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今天是师父的出家日,来谈谈师父功德。 首先是师父对善知识的信…
《感念师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