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破我執——原來都是我的錯

  

破我執——原來都是我的錯

  【法師引導】:

   我們大家每一個人上山之前,都是對苦有一定的體會,想解決這種痛苦,甚至發的非常真實的、純善的心、真誠的願,這個心就是你過去曾經修行過,曾經用功過的那一份心,因爲受到外緣,佛說的苦谛的啓發,現起來了。但是由于過去無始以來,我們貪嗔癡的煩惱,導致我們在自己不願意精進策勵的時候,這種煩惱種子又現行了,把我們過去努力過的那一顆寶貴的,善良的心覆蓋了。

   有時我們看別人的功德,有時看過失,他那個確實是過失,對不起!其實我們看的都是顛倒的,對事實的真相我們是不了解的,我們認爲是常的,其實是無常的,我們認爲是實在的,實際上是不實在的,我們認爲是久住的,實際上是壞空的,我們認爲是幹淨的,其實是不淨的,真相跟我們內心當中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但是我們會非常的執著,我們會認爲就是這個樣,我看的非常對,就是他對我不好,或者是他罵我。

   當有一天,我相信我們彼此每個人都會了解,當你了解了,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都是我的錯!

  【師父開示】

   所以我們學佛法,一個就是要恢複我們原本的清淨的心,第二個,絕對要破我執、法執,否則這個輪回絕對是出不去。我們一切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任何人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不是我想破就能夠破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沒有長時間佛法的熏陶,破不了,哪那麼簡單。破不了的話,境界你就過不去,絕對過不去。事一多,人一多,你絕對受不了。受不了就垮了,這個是一定的,靜也受不了,動也受不了。所以爲什麼要大衆的一種力量,很重要。培養集體的意識,集體的觀念,然後個人的意識,個人的觀念就會淡化。用社會上面的話來講,“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集體的榮譽高于一切,集體的成就高于一切,集體的工作高于一切”。自然而然,這個我執就會淡化。如果時時刻刻想著我要成就,別人跟我沒有關系,沒有集體的話,怎麼會有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家,怎麼會有人,你只是一個流浪者。沒有學校怎麼會有老師,怎麼會有學生,學生、老師是因爲這個學校湊在一起,假名爲校長、老師、學生,學校都不存在,他怎麼會存在,他只是一個人。

  【法師引導】

  1、破我執爲什麼要依師?

   這個地方呢,師父主要談到兩點:第一,恢複原本清淨的心;第二,破我執法執。恢複原本清淨的心我們剛才談過了。我執,法執如何破?依師,靠依師破我執法執。爲什麼要依師呢?師父講,我們實際的狀態是什麼?以自我爲中心,現代社會,從西方到東方,慢慢演變成凡是皆從自己的利益來出發,所以說我執和法執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總之來說都是我執,要破我執就要靠依師,這是行大乘道的一個方便。如果你要走二乘道,那可以直接修止觀,把這個煩惱斷掉,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要是走大乘道,不能開始就修止觀,否則易墮入二乘,最後發慈悲心就相當難了,會拐個大彎。

  2、如何培養依師的習性?

  (1)長時熏習。

   所以先要從依師開始,怎麼培養哪?兩種方法,師父講,必須要有長時間的薰習。剛才我們談到的都是方法,時間方面要長時間去薰習,去培養這種力量。

  (2)依靠師法友環境和團隊。

   在薰習的過程當中,因爲還沒有破掉,力量還不夠,會出現什麼狀況?人一多,事一多就煩惱了,種種的問題都産生了,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我們一個人,能行嗎?慢慢的我們經驗越來越足就會發現,我們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要靠師法友環境來影響,來塑造我們。

   我們可以回憶自己在生活當中,當心力低的時候,我們會找一些心力低的跟我們習氣相應的人。爲什麼?彼此相應嘛!兩個人走一起,談得高興啊!好不容易把我們自私的心,我執的心、貪愛現世的心,磨掉一點。在磨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多的時間,心力低了,然後就開始找心力更低的人,兩個人一拍即合。不知情況的人還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那麼高興啊?其實我們已經在浪費,在虧損自己曾經努力過的善根,但我們卻不知道。

   這個時候就要靠良善的,清淨和合增上的師法友團隊,在這個裏面呢,我執自然而然就會淡化。當你心力低的時候,你會找某個同學,某個同學他會告訴你往好的方面去努力。絕對不會跟你同流合汙,大家一起墮落,他肯定會指引你向比較好的方面思考;當我執現起來,幹部就會提醒你。法師也會找你,你想升,也很難升起,一旦升起,露個頭就被拍下去,露個頭再拍下去。最後,我執慢慢越來越小了,體會到法樂了,這個時候,法師不在你身邊,幹部不在你身邊,你自己也會自我調控,自我反省,這個能力會産生。慢慢我們體會到淡化我執的快樂,超過在粗猛我執下所受的快樂,粗猛我執是在痛苦當中感受快樂的,淡化我執是在寂靜當中,在清淨當中感受快樂的,這個是不一樣的,這個是很重要的。

  (3)培養集體意識、集體觀念。

   我們在師法友團隊中,必須得培養集體意識,集體觀念。師父舉了一個喻,社會上講,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吧?其實在佛門當中,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集體,也就沒有個人,大家上殿、過堂、出坡、學習,包括自習,不要老是想著自己。師父講,沒有學校哪有學生?都是因緣和合的,所以在這個集體當中,多多幫助別人,多學好的,不要給別人製造障礙,製造煩惱,多幫助別人,多給別人樹立一種良好的榜樣。不要在寮房、在班上、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老是犯錯誤損惱別人。總是不守規矩,這些都會影響別人,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爲業是自己造的,這個將來都是要受苦的。

   因爲這段時間我感冒了,所以有很多地方沒有照顧到,希望幹部多發心,哪個同學忘了或者說不知道的,大家都要互相提醒,這都是應該注意的,這就是修行的一個過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