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課堂筆記(二十五)培養一種向上仰望的心

  

培養一種向上仰望的心

  ——《明確宗旨建立目標不忘發心》課堂筆記(二十五)

  

(5月4日)

  

  

  

  一、學習師父開示

   師父:怎樣做到師、法、友的清淨、和合、增上呢?需要我們緊緊秉持成佛的宗旨,依止善知識,依靠同行善友,共同學習佛法、護持僧團、弘揚佛法、利益衆生。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經示現了涅槃。佛法,不僅記載在經典上,更重要的是納受在佛弟子的心中,通過身心的實踐、言語的表達而流露出來。這就需要向師長請益,同時也要向同行善友學習。佛教的團體就像一所大學,寺院住持像大學的校長,出家法師就像老師,在家居士就像學生,大家相互和合,共同增上。老師不斷向校長學習,同時引導、帶動學生,教學相長;在家居士不僅要向法師學習,還要向其他居士學習,把所學到的佛法傳授給寺院以外更多的人。僧俗配合,在佛法的引導上更加系統、完整,以便讓更多的人一起來修學佛法,利益他們,利益他們的家人,利益他們的親戚朋友,造福社會,和諧社會。這是佛法真正價值之所在,也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

  ……

   師父:這與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有關,就像我們建房子一樣,從下往上看和從上往下看是不同的。現在好多學佛的人、學道次第的人強調依師的概念,依師的概念是要培養我們一種向上仰望的心,而實際上平常的時候人的心都是往下看的,強調自我的觀念,不是一個平等心、平常心。學習時心提得很高,平時就低下來了,平常對人、對事、對物都不是平常心,平等心,就會産生很多的問題。我們要來破我執、破法執,培養我們的淨信心、信心,信心培養不起來就不會有淨信心,信心培養起來後對外在事物的看法就會不一樣。

  二、法師收攝大意

  1.師父對師法友清淨和合增上團隊的形相,用一個大學做比喻。

  2.師父輕輕點了一下學道次第的人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我們一切時候都是往下看的,依師依了半天,增長的都是我慢、我執。依師的目的是破我執,我們強調了很多卻産生了不良的效果,我們要反省一下:我們是不是從上往下看的心態?

  叁、討論問題:我們跟人應對時是不是從上往下看的心態?

  【同學討論】

   ①自己這個問題很嚴重,這樣的念頭經常出現,說這個人怎麼這樣子?這個事情應該這樣做,實際上這個事情自己也不會做,老是在心裏幫助別人完善別人,熱衷于幫別人出主意,自己卻學不到東西。

   ②分享心得是自己一天最興奮的時候,而當別人說自己時,心裏已找到千萬個理由,被說中時會想這個問題我要考慮一下。

   ③學了一兩年的道次第,看到不學的人就會有優越感,覺得道次第很殊勝,這種心態就看不到別人的好處。

   ④自己做事能力強,看到別人不會做就想幫助他,“加持”他一下:“這都不會做?!”

   ⑤以前當老師,有好爲人師的習氣,愛教育別人。

   ⑥在承擔中處于上位時,很容易對下位的人起慢心,而對自己的上位也會說你應該怎麼做才對。

   ⑦喜歡和別人講很多,以前學了儒家理論就很喜歡跟人講,學了道次第後更嚴重了,以道次第去套別人,不看自己。

  四、反省我們依師存在的問題、學道次第存在的問題

  【法師引導】

   大家要與自己的現行結合起來反省。依師的概念是爲了破除慢心,向上仰望,我們跟別人也總強調依師,結果卻一直是一種從上往下看的心態。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依師的效果、調伏內心沒有達到,一定是依師沒依好,大家是否承許這點?

  【反省總結】

   (1)我們跟善知識是一種應付的心態,完全是一種世俗的心態。

   我們依了這麼久,卻沒有調伏內心,我們把善知識當成領導了,領導吩咐的就去做,再就是一種追星的心態。

   (2)學道次第學出了一種優越感、排斥其他宗派和非道次第的人。

   ①如你碰到一個人,說他修念佛、誦經,心裏就會生起很大的優越感,你念佛、誦經?內涵你懂嗎?道次第你懂嗎?碰到學禅的人,會說你是什麼根器,也不看看,就學禅?最後就得出結論: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也不行。

   ②我們常常發願要振興聖教、舍我其誰,結果都是與慢心、與煩惱相應,不僅沒有調伏內心,反而對不學道次第、對其他宗派的人越來越排斥。

   ③當初在廣化寺當淨人的時候,看到佛學院爲常住默默付出一二十年的老法師,也是很不以爲然,說佛學院的法師不就是上課講理論嗎?看老法師一直幹那些活,一輩子都這樣的話有什麼意思?後來跟師父到北京,師父調教,才反省到自己有多差勁,佛學院那麼優秀的法師,幾年相處卻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法師們在修什麼。

   ④還有一個重病就是對非道次第法師的話一概聽不進去了。比如寺裏來了一位其他寺院的法師,你一看他穿得也不怎樣、其貌不揚,一看就不是學道次第的,馬上一種傲視的態度上前去問:法師您從哪裏來?那個法師就很謙下地回答從哪裏來。又如對遊客,看到他們一天到晚遊山玩水,真是浪費大好暇滿人身,實際上你自己一直在浪費暇滿人身,遊客尚且不知道,你知道了還在浪費不是罪加一等?所以一對境,我們道次第的概念立刻現起,放倒一片人,誰都不行。

   ⑤我們有一萬個理由說別人不行,說我是有客觀原因的,非道次第法師的話一概不聽,一概不恭敬;義工在寺裏,只有法師的話我聽,你不就是個組長嗎?我只聽法師的;僧團裏,你不就是某某法師嗎?年紀沒我大,經驗沒我多,我只聽師父的。古時殷纣王,就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飾非”這樣的人。

  【法師警策】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問題,優越感、傲視一切的心態一定要反省。與學密、學淨土及其他宗派的人合不來,成了約束我們的一個死症,我們這樣是在毀滅道次第、毀滅這個法。

  五、課後作業

   總結這兩個月的學修狀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