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課堂筆記(二十四)解粘去縛破名言

  

解粘去縛破名言

  

——《明確宗旨建立目標不忘發心》課堂筆記(二十四)

  

(4月29日)

  

一心向佛

  一、課前誦《大悲咒》爲四川受災人民祈福

  1、各組報考勤。

  2、誦《大悲咒》七遍爲四川受災人民祈福。

   (1)持誦的意樂,要想到衆生與我是一體的,人溺己溺、人痛己痛,以他們的心情去誦;誦念的時候還要至誠皈依,代衆生祈求,要特別地專注。

   (2)由此感覺大家是一體的,雖然我們沒去四川,在這裏上課,但我們學習佛法累積資糧,將來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以智慧慈悲去饒益他們。

   (3)應該思惟我學習的每堂課都是我將來饒益衆生的資糧,有這樣的心情學習一定會有動力。爲了實踐而聽聞是圓滿的聽聞,內心我們對自己要有這樣的期許。

  二、上堂課要點回顧

  1、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怎樣具弟子相?怎樣具足廣大希求心?

  2、好學的標准:

   儒:孔子說“有顔回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佛:割肉喂鷹,斷臂求法,爲法舍身。

   道: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3、我們如果沒有學習的心,整個生命就陷入昏暗,失去學習的心的那一刹那心就是黑暗的,具足學習的心的那一刹那就是光明的;學習的心是斷證的心,與佛法是相應的,分分斷證的心態是最殊勝的。

   我們不具備無學的功德,作爲學人面對任何境界都要學習,這樣的內心才是敞開的,與佛法相應的。

  叁、 “名言”概念辯析

  1、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一套名言概念裏。

   一個引磬、一張紙幣,都是對一個事物的名言安立,紙幣上印刷的頭像不同就可以區分是人民幣、美元還是歐元。比如這個動物是一條狗、一只貓、我是男的、女的、一個老人、小孩,就是一個名言概念世界。

  2、名言概念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從小到大是被名言概念熏大的。一個小孩開始沒有什麼名言概念,雖然他有名言的種子。他拿了刀發現不能吃,大人也在旁邊一直告訴他,他長大一點,大人告訴他紙幣是錢,可以買東西,就這樣,一個個名言就種到心裏去了。我們從小到大腦子裏種了無量無邊的名言,世間人就這樣過了一生。

  3、名言概念對我們的系縛力量非常強大,強大到要改變一點點都不行。

   一把刀,就不能叫它黃瓜,黃瓜可以吃,刀就不能吃;如我是一個人,你說我是一條狗,就不行;如你給廣化寺捐錢,北京有個廣濟寺,你地址寫錯一個字,錢就捐到了另一個地方,差一個字都不行;如我是某某法師,你說某某法師不是東西,可能有人和我同名,可能你說的是別人而我聽成是我了,我就會覺得你怎麼能說我不是東西呢?我們就是這樣被名言捆得死死的。

  4、佛法告訴我們名言是虛幻不真實的。

   名言是衆生的虛妄分別,在緣起層面是真實的,在究竟層面是不真實的。

   如我現在叫賢某,但出家以前我叫張叁,聽到有人說張叁怎麼時耳朵就豎起來了;等出家過了一年兩年,張叁這個名字漸漸忘記了,別人再說張叁什麼時我就不在意了,我在意的是現在的名字賢某,我執取的變成了現在的名字,如果我再改個名字,我又會執取未來這個名字。就是說同一個人,因爲名字的不同,我的執取也發生變化了。

   又如我們聽到別人說好聽的話,說你長相莊嚴、沈魚落雁,光是這幾個詞在你耳邊一說,你聽到聲音就對你産生很大的影響,臉紅、心跳加快、很高興;而別人若罵你是壞蛋,聲音在你耳邊一響,你的感受就完全相反了。

   又如大家怎麼看法師?世間人看我們可能覺得象瘋子、社會的寄生蟲,這是以他們的名言概念在看。法師去機場,世間連小孩子也會說 “快看,和尚!”而在寺裏,法師經過的時候,大家肅立,行“注目禮”。法師就面臨這兩種極寒極熱的境界。

  

  5、我們要以佛法名言看待世間,但又不被佛法名言所系縛。

   (1)佛法告訴我們名言是不真實的、虛幻的、是衆生分別出來的。你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你觀察世間就不同于一個世間人了。

   (2)一般人很難用佛法去看待人、事、物,雖然學了很多佛法名詞,但並不了解其內涵,內心生起的更多是概念。以佛法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才說明佛法在內心起作用了。

   如我們進佛堂,知道說不能打手機、不能大聲說話、不能用腳對著佛,我們把這些概念裝進腦子裏了,這些概念是要讓我們生起恭敬心,而我們做到把腳不對著佛了,但恭敬心不一定生起來。所以師父說我們活在佛法的名言概念中。

   有時師父看到大家處事,會笑著說你們是在用世間法解決問題,世間法是解決不了的。比如我們做活動,想把活動做得很大、希望很多人來參加。師父看到會說你們這是世間法、不是佛法。爲什麼呢?因爲佛法是因果緣起。

  (3)我們要把佛法名言納入心中,但又不被這套名言所系縛。佛陀、古時祖師爲了一句佛法、一句偈可以舍頭目腦髓,因爲可能這一句話就能從如玻璃罩一樣強大的系縛中跳出來,就是能以佛法觀察事物。

  

  附:誦持《大悲咒》功德

   《大悲咒》出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有很大威德。如經文中說:“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爲諸衆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離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衆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爲一切諸衆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爲未來惡世一切衆生,作大利樂。我于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誦持大悲神咒者,于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爲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

   “若諸衆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縱忏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忏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爲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複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一者,不令其饑餓困苦死。二者,不爲枷禁杖楚死。叁者,不爲怨家雠對死。四者,不爲軍陣相殺死。五者,不爲虎狼惡獸殘害死。六者,不爲毒蛇蚖蠍所中死。七者,不爲水火焚漂死。八者,不爲毒藥所中死。九者,不爲蠱毒害死。十者,不爲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爲山樹崖岸墜落死。十二者,不爲惡人厭魅死。十叁者,不爲邪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爲惡病纏身死。十五者,不爲非分自害死。誦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