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課堂筆記(十四)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

  ——理念課要點筆記(十四)

  

(3月18日)

  一、複述上次所學 引導實踐關要

  1、複述所學

   上次課引導的“如理作意”,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非常實用。大家結合目前自己在的團體中的承擔,好好憶持,實踐。否則很可惜。

  2、分享心得

   請同學分享在生活中實踐“如理作意”的心得:

   同學一:很想去聽基金會的報告,向組長請假,組長說要請示法師,結果因爲信號不好,法師的短信延遲收到,沒去成。後來想這是佛菩薩的加持,讓自己安住當下,心裏就歡喜起來,沒有繼續煩惱;

   同學二:法師讓我拔釘子,自己心裏不太情願,覺得這麼多人,就偏讓我做,心裏挺煩的;後來想到法師可能是了解自己的這種內心活動而故意對治自己煩惱的,于是就歡喜地去拔了許多釘子。感恩法師。

  3、法師引導

  轉心:從依信心到依法理

   這兩位同學,一個是“想到是佛菩薩的加持”,一個是“想到法師了解自己的心裏活動”,這種轉心如理作意的程度有點勉強,憑著信心來轉心,還不是真正的如理作意。

   經論上講“作意何種,能令煩惱熄滅?皆應如是作意,如理作意。”不斷依著法理去作意,現在我們還是依著信心轉心,如佛加持我。怎樣透過業果、二谛、四谛在法理上的思惟,轉心的力量就會很強大。不要拿佛法強迫自己相信“這是業果啊,我要相信。”實際上內心深處並不信,逼自己硬生生地轉過來,這樣的轉心缺少潤滑劑,太生硬。說明大家如理作意用得不很熟練,用得熟練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如理作意。例如安排兩個人掃地,一人一塊。另一個今天沒來,你這時候很歡喜,說正好給我多集一份資糧的機會,這就是典型的如理作意。常常如此作意,心就處在一種常常跟佛法相應的狀態。課後大家要堅持多實踐,如理作意。運用熟練後各位在佛法的運用上就能提高一個層次。

  

  二、了解佛陀功德 建立成佛宗旨

  【開示原文】

   “對佛弟子而言,再沒有比佛陀更圓滿的生命楷模,再沒有比成佛更究竟的人生宗旨。佛陀的化身雖然示現了涅槃,但佛陀圓滿的報身寂然常在,無量的悲智功德並沒有因此而消失;佛陀的化身雖然示現了涅槃,但佛陀的指骨、牙齒等真身舍利卻留在了人間,永遠攝受著我們;佛陀的化身雖然示現了涅槃,但佛陀清淨的法身周遍沙界,聖者的教授、教誡仍然輾轉流傳,引導著我們離苦得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圓滿菩提、成就佛道,這是我們一生的宗旨,也是無限生命的宗旨。”

  【法師釋義】

   師父對佛弟子的人生宗旨應該是什麼,做了一個系統的抉擇,最後,師父講作爲一個佛弟子,就應該信佛,學佛,修行成佛。我們應該在內心明確和建立宗旨,這就要對佛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說“我要成爲他”。

   這段對佛陀法報化叁身做了介紹,示現在印度2500年前迦毗羅衛國成佛的是佛陀的化身,化身有千百億。佛陀的報身,是圓滿報身,常在天界(色究竟天)爲登地以上的菩薩說法,佛陀的法身遍一切處。如何看到佛陀的法身呢?當你跟佛法相應時,你就看到了佛陀的法身,你就跟佛陀的法身相應了。佛陀說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一切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是對于我們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成佛,利益衆生,這樣一個對象極高的肯定。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要點筆記(十四)" type="#_x0000_t75">

  

出坡培福

  【提問調查】

  1、你對佛陀了解嗎?

  法師提問“已經是皈依叁寶的佛弟子,說起來對佛陀了解嗎?覺得了解的人請舉手。”只有叁、五個人舉手。

  師生問答:

  問:請問佛陀的名字?

  答:喬達摩悉達多。

  問:請問佛陀身高多少?

  答:丈六,巍巍丈六紫金身。

  問:合多少米?

  沒有人知道。

   佛的一折手相當于常人的叁折手,手比筆記本電腦大一點兒。佛世時人的身材都是很高大的。據《律相感通傳》記載,古時人的身高很大,人越進化個越小。末劫人壽十歲時,人的身高只有一肘;而劫初人的身高是八萬四千由旬。例如,目健連尊者,佛世時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爲測試佛的聲音能傳多遠,以神通到一個很遠的佛國,站在一位菩薩的缽沿上,菩薩問“哪裏來的蒼蠅”那個佛國的佛說,且慢,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健連。

  問:請問悉達多太子的兩個夫人叫什麼名字?

  答:一個叫耶輸陀羅,另一個不知道。(不知道的請大家下去查。)

  問:悉達多太子的兒子叫什麼名字?他是十大弟子中什麼第一?

  答:羅睺羅。密行第一。

  問:羅睺羅小時候有什麼嗜好?

  答:沒有人知道。羅睺羅愛撒謊,後來世尊讓他改掉了。

  問:佛陀的父親叫什麼名字?

  答:淨飯王。

  問:喬達摩悉達多 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

  沒有人知道。

  問:佛陀的堂弟叫什麼?

  答:難陀。

   【碟片導視佛陀的一生】

  1、我們對仰望皈依的佛陀真的很不了解。這些都是基本常識,大家要學習,建立基本認識。

  2、看碟片《世尊的誕生到涅槃》,一個動畫片,講述佛陀的生平故事,大家看時可以做下記錄:釋迦世尊的一生,多少歲成佛、多少歲出家、成道、轉*輪、最初度化的人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教理。

   2500年前在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妃摩耶夫人一行在藍毗尼花園,色彩缤紛的花盛開著,菩提樹下摩耶夫人産下太子瞿昙悉達多,即後來的世尊。據經典記載,世尊落地後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聲唱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世尊走的前六步是六道,第七步是超越迷惑世界進入悟道世界之意。相傳太子的生日是四月初八。現在爲紀念這一天,佛弟子們會舉行浴佛法會來憶念佛陀給予我們的恩德。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要點筆記(十四)" type="#_x0000_t75">

  

大殿前,虔誠的祈求、供養

   摩耶夫人生下太子後第七天就去世了,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撫養長大。悉達多文武雙全,生性多愁善感,隨淨飯王出行的一天,太子看見蟲子被鳥兒吃掉、鳥兒又被老鷹吃掉,看到這生命互殘的光景,悉達多太子日夜悶悶不樂,陷入沈思。淨飯王想盡辦法想讓太子快樂起來,當悉達多成人時,就爲他娶來美麗的耶輸陀羅公主,舉行盛大的婚禮,可是悉達多的心事並未消除。某天太子出城,看到老病死,想到自己一天也會如此,短暫的快樂立刻變成了痛苦。看到修行者,就發願自己也要離家修行求道。下決心只要能掙脫這些痛苦,甘願忍受任何修行之苦。這就是“四門出遊”的故事。

   堅定悉達多出家的是這段因緣:傳說太子妃生下兒子羅睺羅,太子卻感到這是求道的障礙,羅睺羅這個名字即是障礙的意思。太子29歲時,經過多番考慮,決定實現多年的夙願,夜晚離開王宮,出家修行,長途跋涉來到摩羯陀國的王舍城,國王頻婆娑羅樹王留他在宮內做心靈之友,甚至可以分半個國家給他,太子挽拒,一心求道修行。國王于是請求太子悟道後一定要來開導他。

   太子到烏魯貝拉的樹林嘗試各種苦行,後來,五個人加入苦行,據說是淨飯王愛子心切派來的。太子苦行了六年沒有悟道,一天琴師在彈琴,琴師說琴弦過緊會斷、過松則聲音不成型,不松不緊最適宜。太子由此而領悟應該選擇中道,于是放棄了苦行,走入尼蓮禅河沐浴淨身。來自附近村裏的富家姑娘蘇陀迦,向佛陀供養了牛乳煮的粥。五個人因爲太子放棄苦行而不認他爲伴,離開了。

   恢複體力後的太子坐在菩提樹下冥思,幾天後,偉大的瞬間刻刻接近。這時惡魔出現了,先讓自己的女兒誘惑悉達多,太子不爲所動,都化爲了白骨;然後又以財寶誘惑、暴力攻擊,“魔王,我已到達生死的彼岸,你已傷害不了我。”魔王一一被打敗。魔王就是太子心中的煩惱,戰勝打敗煩惱,魔王就消失了。

   十二月八日黎明,35歲的太子在菩提樹下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理,這一天即是佛陀成道日,太子即成爲釋迦族的聖者佛陀,簡稱世尊。悟道後的佛陀沈浸在悟道的喜悅中:過去使我痛苦的煩惱,已經消失無影無蹤,這是多麼深廣的喜悅啊,就算這樣死去,我也不會覺得遺憾的。”這時梵天王出現了,勸說佛陀向世人宣說佛法、拯救世人。世尊決心爲從此將爲煩惱衆生說法、分享悟道的喜悅,拯救世間做爲自己今後的工作。

  

   決心說法的世尊最初遇到的是名叫優婆迦的修行者,但這個修行者聽到世尊說沒有老師靠自己悟道,只是贊歎了一下便離開了,失去了做佛陀弟子的機會。世尊來到苦行的樹林爲曾一起苦行的五人說法,這就是初轉*輪,佛法僧叁寶由此具足。世尊一路說法,弟子們漸漸增加,十大弟子一個個加入,弟子們人人平等。世尊如約去舍衛城給頻婆娑羅樹王說法,又向韋提希夫人說《觀無量壽經》,在祗園精舍解說《阿彌陀經》,佛教傳遍全印度,佛陀一生不斷轉*輪。

   八十歲的世尊繼續布教,在吠舍生了病,阿難和幾個弟子隨侍在旁,世尊告誡阿難如來之教是沒有可隱瞞的密典的,我已經老了,你們要以自己爲燈火、以法爲燈火、靠自己、不靠其他人。世尊去准陀家應供,因吃了蘑菇而再次生病,忍著痛到了拘什羅佳??樹林走不動躺了下來,阿難在旁邊哭泣,世尊說有生就有死,這是不就?的道理,不要認爲我死了就沒有師父了,你們就是燈火,法就是你們的師父,希望世人勿放逸、勤修行。之後佛陀就涅磐了。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課堂筆記(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