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
——理念課要點筆記(八)
(3月9日 下) 一、簡要複習 回顧要點
1、各組報考勤。
2、上堂課討論:自己這一生修行期許達到什麼程度?大家答案很多。平常我們說與師父同心同願,一說到與自己有關的問題就忘記了。平時我們的發心發願都只是流于表面的“想”,沒有深入到內心,真正造業的是我們根深蒂固的知見,我們的“想”跟自己實際的行爲造作是不一樣的。
3、《孔子傳》講聖人是如何建立人生宗旨的?過程是一樣的。雖然宗旨的內涵和層次不同。
佛所說的二谛、四谛是絕對的真理。
二、引經教授發心因緣
【初從四緣發心道理者。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或從可信聞如是事,依此發心,謂念所住修菩提有大威力。雖無如是若見若聞,而由聽聞依于無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發其心。雖未聞法由見菩薩正法將滅,便作是念而發其心,謂念如是正法久住,能滅無量有情大苦,我爲令此菩薩正法久安住故,定當發心。雖未觀見正法欲滅,然見惡世上品愚癡,無慚無愧嫉姤悭等,便作是念,于此世中雖于聲聞獨覺菩提能發心者,尚屬難得,況于無上菩提發心。我且發心余當隨學,見難發心而發其心,共爲四種。】 1、第一種是見到佛菩薩的難思神力。
(1)辟支佛受供養後往往會顯示神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等,因爲辟支佛是不會講法的,受了供養要利益供養的人,于是就顯示神通變化令人生信。
(2)曾經在廣化寺,有法師看見一尊晶瑩剔透的佛,因爲他極恭敬、極虔誠、極專注而有的感應;蓮池大師曾親見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殊勝境界。
(3)親眼看見了信心就會極強,我們沒有見過所以信心很淡,因此我們要堅持做早晚功課、緣念結行,培養對佛菩薩的信心。
2、第二種是聽別人告訴你,從有信心的人那裏聽到,由聽聞依于無上菩提法藏。
3、第叁種是由見菩薩正法將滅,便作是念而發其心。
“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是發心的因緣。孔子面對惡劣的社會環境而發起心,我們看不到佛菩薩的神力,法師講的我們又不信,現在看到聖教衰微了,才有一點觸動,策勵起一點發心。面對負面的境界,應策勵我們的發心。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是用心的方法。見到一個人很好就希望自己能和他一樣,見到一個人不好就策勵自己不要像他那樣。
4、第四種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如果對聲聞緣覺能生起信心都是很不容易的。
叁、對災難境 如何用心
1、在那樣一個混亂的時代有孔子這樣的聖人出世,這裏就有一個思惟的點,我們可以怎樣看待人生的悲慘遭遇、看待世間的災難?
(1)聖人出世前會出現小叁災:刀兵劫、饑馑劫、水火劫。我們看到世間的災難,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災難都是會過去的、是在消衆生的共業,就如當時的魯國,叁家士夫掌權、禮崩樂壞、人民貧困。叁災過去後,聖人就出世了。
(2)災難也不一定是壞事。例如天人的生活非常快樂非常好,耆婆原來和舍利弗目健連一起修行,後來生了天。一次耆婆去一個天宮參加宴會,路上碰到舍利弗目健連,她正忙著趕路就沒停下來,而是向二位尊者豎了一下大拇指表示行禮,舍利弗目健連就感歎天人的生活太好了、吃得太好了,對善知識也不希求了。所以佛爲了度這些人,會現神通把天人的宮殿燒掉,天人很恐怖就跑出來,跑出來後看到佛化現的法師,法師就問天人發生了什麼事,天人回答說宮殿著火了,法師于是給天人講苦、空、無常等種種法,天人就得度了,所以這就是他得度的因緣。
(3)那麼基金會的同學去救災時安立什麼心態呢?災難可能是受災的人得度的因緣,如果以我來幫你、我來救你、沒有我你們就不行了,這種心態的話就是慢心大得不得了,越是貧苦的人越要尊重他,你知道了災難可能是衆生得度的因緣後,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能變寬闊了。 四、集資回向 師長攝受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時候,我們不是聖人,但我們要迎請聖人降臨這個世界建立教法。趁他們沒有來之前我們要趕快集資糧,等他們來了,在這裏講法的就不是法師了,可能是一個阿羅漢了。所以我們要祈請回向曆代祖師大德早日轉世降生。
實際上就是師長的問題,我們需要明眼人的指導,師長的本地風光一定是佛菩薩,佛菩薩的示現不一定圓滿,但一定有傳承的力量。
孔子的第一個老師是冉夫子,他的母親也可以說是他的老師,然後是左太使。孔子的母親對他的殷殷教導對他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感人,從他母親帶他去拜左太使爲師的過程,可以看到幫助一個人是要怎樣地去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