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課堂筆記(二)

  

《明確宗旨 建立目標 不忘發心》

  

——理念課要點筆記(二)

  

(2月26日 中)

  一、多方改進 以利修學

   1、重回佛堂上課,大衆歡喜。抱歉地方有限,有人不能進來。

   2、各組報考勤。

   3、法師認真分析、歸納大家填寫的《理念課學習回饋情況歸納表》,決議以後

  做些調整:增加討論時間,增加提問及相應的喻,以期大家有更多受用。但很多同學反映學後雖很受用,但課下有困擾:雖然所講內容跟工作、生活有很多結合點,但無法持續、深入地思維、實踐。

   4、宣布班委調整:包括班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場地、音響、攝像負責人

  職責及人員名單。

  二、課前思維 課上研討

   法師了解大家課後有對上節課作業:“何爲師父理念”思考情況,提醒沒有做思考的同學,這節課上得會較吃力。法師介紹會依著大屏幕上放映的師父理念PPT的科判一層層往下講。

   本課主題:談宗旨。

   具體形式:分組討論。4—6人一組,討論15—20分鍾,每組一位同學彙報

   討論問題:爲什麼要建立人生宗旨?

  叁、各抒己見法師點評

   各組代表彙報本組討論主要觀點:

  第一組:

   1、建立了宗旨,人就會有方向;不建立宗旨就會迷茫、沒有方向。

   2、因爲希求成佛的果,所以要建立與成佛相應的宗旨。

  法師點評:兩個答案都有問題:第一個爲了有方向才去建立宗旨,沒有方向也

  可以過得好啊,跟著感覺走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好啊。一定需要有很清楚的方向嗎?第二個先自設了一個成佛的目標,這個討論不合適,成佛不一定是我們的宗旨,你要敢去這樣懷疑,尤其學佛的人,很容易被我們所學的理論局限住思維,不要拿學佛作爲我們討論的主要方向,這樣我們的思路才能打得開。所以兩個問題都沒討論清楚。

  第二組:

   1、沒有宗旨,煩惱多,不知如何抉擇,有了宗旨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

   2、有了宗旨就像開車有了目的地,可以早做准備,不走彎路。

   3、有了宗旨人生才會有動力。

  法師點評:與第一組類似,回想我們人生幾十年,從上學、讀書,到工作、結婚,

  沒有宗旨一樣也過得很好,很快樂,也會有短暫的方向啊;有人說我不想早做准備,我只要每天過得好沒煩惱就行,不用有人生宗旨啊。這一組的討論也被學佛的理論局限住了,沒有討論透徹。

  第叁組:

   1、因爲人都想要遠離痛苦追求快樂,所以要建立宗旨。

   2、爲了擺脫煩惱,所以要建立宗旨。

   3、沒學佛前沒有宗旨,學佛後宗旨是“爲利有情願成佛”。

   4、沒有宗旨就會隨大流,墮落;有了宗旨,生命就有方向,可以生生增上。

   5、沒有宗旨就會隨業流轉;考慮的是生存層面的問題;宗旨解決的是生命提升的問題;所以要建立宗旨。

  法師點評:這組的問題:生存和生命提升適合個人,有人說我就願意隨波逐流,

  我只要解決生存問題就好,不需要解決生命問題,不需要有宗旨;爲了擺脫煩惱而建立宗旨也不一定,擺脫煩惱可以有很多方法,宗旨只是其中之一,但我可以不用它。沒討論到點子上。

  有兩人說宗旨是“爲利有情願成佛”,同樣也是先設定了目標,然後

  反推它的理由,這就不是我們討論的目的了;討論的目的是對“爲利有情願成佛”這個命題從內心深處産生懷疑,最好能否定它。這樣經過思辨之後,我們所建立的宗旨才是自己的。否則只是文字的、理論的、表面的、浮泛的,而不是自己內心深處的。

  第五、六、七組補充:

   1、有宗旨可以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2、做師所喜,師長、佛菩薩有宗旨,我們願意學習。

   3、宗旨只有人才有,它體現人的價值和意義。

  法師點評:前面的組已經點評過的,有重複的就不要講了,如果還有不一樣的,

  覺得比前面高明,請舉手。(還有人敢舉手)

  

  居士甲:宗旨是生命至高的境界,超越了一般的生老病死苦,一般沒有宗旨,跟著感覺走,也覺過得很好的人,他們的快樂非常膚淺,而且逐漸就走不下去了。宗旨是種高級的精神活動,需要體驗到了,才能了解它的重要性。

  法師點評:他最後回答很巧妙,這需要體驗,意即各位沒體驗,也就否定不了我。

  

  居士乙:最近很痛苦,沒有智慧,做事遇到境界就退心、馬虎了事。想爲何會如此?而師父辦博客、建道場遇到很多壓力困難卻能堅持做下來;建築法師也能從剛開始的完全不懂到現在的建築通;包括孔子等先賢古聖還有世間的領袖人物,也是在建立了宗旨後,逢難不退,锲而不舍;可以看到有宗旨的人內心非常有力量;對比世間上許多有錢的人雖然生活富裕,內心卻很迷茫,很痛苦。世間人也說“人因夢想而偉大”,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有使命感,要有生命宗旨、目標,內心才有力量。

  法師點評:他繞開這個問題給大家講故事,但也不一定很全面。許多有錢的人

  生活顛倒痛苦,也只能說明他這個人不行,並不能說明宗旨的問題;你剛舉例說師父、建築法師等有宗旨的人就會有方向、目標,比他們目標明確的人也有啊,尤其世間許多人,賺錢的目標非常明確,想盡辦法,碰到再多困難也要解決。你還需要再想想。

  

  法師提醒:下面要講的人要想清楚,不能耍花招,還有沒有要分享的?

  居士丙:宗旨是什麼?我想應該是自己的所求,它有時間性,從小到大不斷變化,每個人都有所求,但所求的正確與否?

  法師點評:並不是很清晰。

  居士丁:仔細考慮,成佛不是我們的宗旨,它只是我們的祈願;在通向目標過程中所秉承的一個東西,這才是宗旨。無論遇到困境、逆境、違緣、障緣,都能不舍棄最終的目標,支撐我不放棄目標的就是宗旨。學佛前懵懂無明,開始學師父理念以後,才知道學佛是漫長的,成佛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期待這節理念課成爲我們的導航系統,告訴我們怎麼一路堅持達至最終目標。

  法師點評:就怕這導航系統給不了你什麼東西,全靠你們討論,說的答案都是大

  家的,一定要經過自己的深入思考,才不至于像現在花這麼長時間討論不出答案。實際上有答案,但不能直接告訴你們。要深究,進一步追問,爲什麼要有方向、有目標,爲什麼要不迷茫?各位學佛,宗旨決定了我們整個造業的方向,宗旨一旦在內心建立起來,你就知道菩提心是什麼,成佛的心是什麼了。但現在若直接講,很多問題大家就會自設答案,自己的思維就停滯了。自己要很理性地思維,幫助我們在學佛的路上走得清楚、清晰而堅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