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劄記(二十二)

  華嚴劄記(二十二)

  ——由請轉*輪想開來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

  諸佛成佛都要示現八相成道: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輪、入涅槃。

  《毘奈耶經》雲:“未請不應說。”佛又是因何而說《華嚴經》的呢?

  《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現相品》雲:“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雲何是諸佛地?雲何是諸佛境界?雲何是諸佛加持?雲何是諸佛所行?雲何是諸佛力?雲何是諸佛無所畏?雲何是諸佛叁昧?……唯願世尊,哀愍我等,開示演說!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皆爲諸菩薩說世界海、衆生海、……願佛世尊,亦爲我等,如是而說!””……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即于面門衆齒之間,放佛剎微塵數光明……。如是等佛剎微塵數,一一複有佛剎微塵數光明以爲眷屬,其光悉具衆妙寶色,普照十方各一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彼世界海諸菩薩衆,于光明中,各得見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光于彼一切菩薩衆會之前而說頌言……”……

  如是這般,佛便開始大轉*輪,說不可思議華嚴世界海。

  之前我讀到的《賢愚因緣經》中佛轉*輪是與此不同的。《賢愚因緣經》說佛“初始得佛,念諸衆生迷網邪倒難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無益,不如遷逝無余涅槃。爾時梵天知佛所念即從天下前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合掌勸請:“世尊轉于*輪莫般涅槃。”佛答梵天:“衆生之類塵垢所弊樂著世樂無有慧心,若我住世唐勞其功,如吾所念唯滅爲快。”爾時梵天複更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今正是時,又諸衆生應可度者亦甚衆多。雲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類永失覆護。世尊往昔無數劫時恒爲衆生采集法藥,乃至一偈以身妻子而用募求,雲何不念便欲孤棄。”……“世尊,往昔爲于衆生不顧身命乃至如是,今者世尊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法鼓已建、法炬已照、潤益成立,今正得時,雲何欲舍一切衆生入于涅槃而不說法。”爾時梵王于如來前合掌贊歎。說于如來獻身求法,爲于衆生凡有千首。世尊爾時受梵王請,即便往詣波羅捺國鹿野苑中轉于*輪,叁寶因是乃現于世。”

  是何因緣梵天來勸請佛陀住世轉*輪呢?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雲:“此因緣者,所謂有諸梵衆勸請梵王隨應說法,何以故?彼諸梵衆謂能依止梵王,複謂梵王能生梵衆,于此世間無複最先過梵王者。爾時梵王作是思惟,如來大師爲世間尊,隨應悉能知衆生根,是故我應勸請說法,作是念已詣菩提場。勸請世尊轉正*輪,當彼梵王如是勸請,時有六百八十萬梵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以是緣故,梵王最初勸請轉正*輪。”

  法華經上說梵天名屍棄,主娑婆世界、主大千世界者,經佛出世便請轉*輪。我想這就是佛陀的大慈大悲的具體表現!“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通過梵天請轉*輪就可以利益衆生,讓衆生生起廣大希求,生起難得之心、好得之心,之後才能安住、正住。這樣就如《大乘廣百論》中所說:“禀和希勝慧,是法器應知,異此有師資,無因獲勝利。”釋論說要具叁德才能稱爲法器。“一者禀性柔和沒有黨執,敬重善知識恒自審察不貪己見。二者常希勝解求法無厭。不守己分而生喜足。叁者爲性聰慧于善惡言能正了知得失差別。”法器成就之後,“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請轉*輪有這麼多殊勝的功德,由此不禁想要到了《華嚴經》中很重要的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即將此做爲重要的修法。在《廣論》上宗大師講到說:“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惟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通過修習七支可以攝盡集積資糧、凈治罪障諸惡要處!此處的七支便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佛在《金光明最勝王經》中也說到請轉*輪的殊勝!

  “請轉*輪,爲欲度脫安樂諸衆生故。我于往昔爲菩提行,勸請如來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大慈大悲,證得無數不共之法,我當入于無余涅槃,我之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清淨無比,種種妙相,無量智慧,無量自在,無量功德,難可思議,一切衆生皆蒙利益,百千萬劫說不能盡。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複斷滅,亦非斷見。能破衆生種種異見,能生衆生種種真見,能解一切衆生之縛,無縛可解,能植衆生諸善根本,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脫。無作無動,遠離阓鬧,寂靜無爲,自在安樂,過于叁世,能現叁世;出于聲聞、獨覺之境,諸大菩薩之所修行,一切如來體無有異,此等皆由勸請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于諸經中一句一頌爲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請轉*輪原來是這麼重要的修法,在此之前我卻沒有想到。在此之前法師也曾講到過,但自己條件不夠還沒有對法師所講的發深忍信。

  請轉*輪在平日的所緣除了佛、菩薩,最重要的應當便是師長了。《寶雲經》上說應當對依止的師長發起大師之想。除此之外,其它很多經論中都說到要視師如佛,而且也說師長對我們的深恩實是勝過叁世諸佛。世界上對我們恩情最重的莫不過佛與父母,佛陀從初發心直至成佛所有的心念都在饒益我們,父母生、養我們,給我們成長中的所需。但是師長對我們的恩情遠勝於此!師長生生世世都在攝受我們,心心念念都在想著如何利益我們,並指引我們萬世幸福的光明大道;諸佛菩薩雖慈悲遍及萬物,但因我們的業深重而不能直接受到佛的教誨甚至連身影都不得一見,我們直正得到的教授教要全部都來自于師長經驗的傳授、引導,師長的深恩勝似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勝過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如于大師信敬愛樂,于親教師亦應信樂,于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如是知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于諸善法應隨順行,于不善法應不順行。”阿底峽尊者說:“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僅凡庸想,由何能生?”

  阿底峽尊者也說過:一切幸福、快樂都來自上師的加持。在平日裏,法師也經常對我們說:就向善知識祈請這一點居士做的特別好,而我們反到差了很多。時下反省,確實如此!弟子相的叁個條件:正住、具慧、希求,就我自己的希求心而言,實是不夠。這一點就要向常啼菩薩和常不輕菩薩學習,雖然做不到悲欣涕戾的思念善知識、見誰給誰磕頭,但當下應當當對善知識、對法要生起廣大希求;對師長功德也要多思維,否則來生我可能感不得依師出家了!怪不得師父說:“我不能離你們太近了!”

  一位大德對弟子說:“你們還能完整的念出師長的名號,每當我憶念起恩師,剛剛念誦恩師的名號時便情不自禁的涕淚交差、身如觸電而不能自己。”印度的大成就者帝洛巴大師說:“即身成就金剛持,終極之道是師長,最高信仰信師長。”藏傳佛教特別注依師法,《時輪續》中說叁世大劫,供養叁寶、放生千萬,也即身成不了佛。但是對恩師只要以誠信心博得喜悅,即身可得世間與出世間的成就。

  在再回憶起善財童子的一生取辦、米拉日巴大師的即身成就……

  刻骨銘心!

  依止善士、聽大乘藏,在無限生命的長河中逆流而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