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劄記(二)

  華嚴劄記(二)

  華嚴經的殊勝

   常聽人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華嚴經還被稱爲“經中之王”,可見其非同尋常。這部經按照《西域記》上說的,有叁部。上部有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偈子,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中部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菩薩入龍宮,見上中二部,不是凡夫心力所能持的,于是記了下本流通人間。漢譯版本有叁個,我們現在用的是八十卷本,它有七處九會叁十九品。

  有一次,唐太宗想讀佛經,就此詢問孫思邈。

  “何經爲大?”

  孫思邈說:“華嚴經佛所尊大。”

  太宗說:“玄奘叁藏譯大般若六百卷,而華嚴經八十卷,怎麼能說它大呢?”

  孫思邈回答說:“華嚴法界具足一切,于一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般若經只是華嚴中一門啊!”

  太宗聽後大爲感歎,于是開始受持華嚴經。

  《纂靈記》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京兆有一個叫王明幹的人,他從來不修善因,後來患病暴死,馬上要入地獄時,見到一位僧人教他念:“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並告訴他說:“誦這個偈的人,能夠排除地獄衆苦。”明幹就照著僧人說的誦,後來見到了閻王,閻王就把他放了。當他誦這個偈的時侯,聲音所傳到的地方,受苦的人都獲得了解脫。

  經中說:“欲滅一切苦,安樂諸群生,欲與諸如來,身口意齊等,應發金剛心,究竟此聖行。”指出了想要成辦自他二利,度一切苦厄,成就佛果,必須修行此經。現在有因緣讀誦,真的是太難得、太殊勝了!

  不可思議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那次華嚴法會誦第一卷經,年前好一陣子在外面照顧賢立法師,所以回到寺院,特別親切,誦時也是極其的恭敬認真。晚上睡得也很晚,夢到師父講開示,記得其中有一句是“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另外還有很多不同宗教的人,師父與他們邊走邊回頭對我說:“佛教作樁。”第二天我還很驕傲的跟一些同學講,但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也沒有搞清楚。

  現在每天拜佛叁百,每天也拜“南無華嚴經”,但是對于華藏莊嚴世界海、海印叁昧等確實覺得不可思議。每每讀完一卷,都會覺得內心寂靜、喜悅、感動、希求。種種的莊嚴、殊勝,都是內在功德成熟的展現。那麼透由果相,去聯想、思維諸佛菩薩因地的所作所爲,真的讓人感動的常常流淚。前一段時間,《廣論》課上,禅興法師引導學習佛陀因地所發的500大願,內心真是很受觸動,偉大慈悲的佛陀甚至爲了成熟一個衆生的善根,而發願以歡喜心在地獄受苦十劫。《華藏世界品》中說:“世尊往昔于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廣大悲雲遍一切,舍身無量等剎塵,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雖然與之相差太遠太遠,但是我想以後一定可以做到,因爲這是諸佛出世的本懷——欲令一切衆生成就佛果。信心的淚水不會白白的流,希求、思維、憶念,而希求的當下就是在種正因!

  《世主妙嚴品》的啓示

   《世主妙嚴品》是第一會的頭五卷,講敘佛陀在菩提場中初成正覺,道場無量妙寶莊嚴。十方世界微塵數菩薩,乃至金剛力士、諸神諸天等各具無量功德一時雲集,各各說頌贊佛。首先覺得場面浩大,很讓人生起信心和敬畏的心,而且讀得越多,這種感覺越強烈。同時也聯想到師父做的事業的殊勝和偉大。因爲要成就佛道,一定要成就衆生,眷屬圓滿,所以要和衆生廣結善緣。記得最初,來的客人多時,打內心裏會很煩,不情願的天天搞衛生、擺桌、碗等,覺得跟修行沒多大關系,忙多了還會影響修行。現在想想,這完全是從自利的角度狹隘地看問題,認識也慢慢地轉變過來。記得師父曾經說:“廣結善緣就是自利利他,就是普度衆生,就是清楚思維:成佛是爲什麼呢?就是要廣度衆生。”所以每一位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的悲願都是一樣的,只是在不同的緣起下展現的不同而已!就像這次華嚴法會,所來的人以後都可能成爲那些具無量功德的聖衆、眷屬。抛開狹隘的想法,打開心胸,現在和大衆廣泛的結好善緣,以後才能有攝受他們的果。

  佛陀也是這樣“……無邊品類,周匝遍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諸衆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余習,摧重障山,見佛無礙。如是皆以毘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于劫海中修菩薩行,以四攝事而曾攝受;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種無量善,獲衆大福,悉已入于方便願海;所行之行,具足清淨;于出離道,已能善出;常見于佛,分明照了;以勝解力入于如來功德大海,得于諸佛解脫之門遊戲神通……。”透由果相的呈現,都是來自因地的努力啊!所以安住當下,積極配合師父、團體的事業,轉變觀念、擴大格局、擴寬視野,在不同的時代因緣下,發揮自身及佛教最大的價值。

  另外也體會到諸位世間主對佛陀的觀功念恩及對佛地的無限渴求——比如:

  “佛身普遍諸大會,充滿法界無窮盡,寂滅無性不可取,爲救世間而出現。”

  “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衆生莫能測,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

  “如來神變無量門,一念現于一切處。”

  “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見佛興,導師利益諸衆生,普作救護歸依處。”

  現在自己也在做觀功念恩,這個法門太殊勝了,從開始到最後都需要——不是外在的需要,而是自己內在的需要,心性成熟所必不可少的。《廣論》中的皈敬頌、聽聞軌理、依止善知識、皈依、持戒及菩提心等法類都有觀功念恩的內涵在。自己的體會是觀過等煩惱減少、內心很溫暖、信心增加、和周圍同行的業緣加深並且能夠常常反省自己,學習別人。

  

✿ 继续阅读 ▪ 華嚴劄記(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