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把自己安立在何種世界?

  僧團丙班課堂筆記

  

修心——把自己安立在何種世界?

  

  通過大家昨天的交流,我作了幾個反思,總結了幾句話。

  一、“觀功使人進步,觀過使人落後。”

  第一個呢,就是“觀功使人進步,觀過使人落後。”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很多的好人好事,很多令人感動的事情。當然,也會遇到很多令人痛心和難過的事情。當痛心和難過的事情呢,我們不小心就會粘著在上面,就會很自責。或者更多的是(對方)他人有某種問題,都是在執取別人不好的一面,其實都是無意義的。爲什麼?這是跟我們的宗旨相違悖的。既然相違悖,我們還粘著在上面,肯定是使人落後。這樣自己只能落後于同行,而不會超過同行。我們越觀過就越落後。世間有講:“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說:“觀功使人進步,觀過使人落後。”《廣論》上依師部分有說到:“唯著草穢,不沾金沙。”金沙沒有沾在身上,一些草啊、土啊,一些髒東西都沾在身上了。也就是說,沾這些是沒有意義的。

  一個人,他有缺點,也有優點。因爲看其優點可以使我們進步,我們何不沾優點呢?看優點才跟我們自己的修學宗旨相符順呀!就好像一個人,爲了掙錢,可以幹十幾個小時都無所謂。爲什麼?跟他的宗旨相符順。如果他幹這個活,老板說,這個活不發工資,也不計入平常表現範圍內。我相信他不會幹的,爲什麼?事與願違,跟他掙錢的宗旨是相違悖的,他肯定不會去幹了。

  這叫什麼?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觀過就是符順這種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其實是跟這相符順的。是在串習這種見解,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只能是遠離衆生,也就無法對衆生生起慈悲心了。修心修到最後,就是要對一切衆生生起予樂拔苦的心,想給衆生快樂,想拔掉衆生的苦。我們不但不能給衆生快樂,拔掉衆生的苦,還一直在向衆生身上射毒箭,唯恐衆生死得晚!想一想,實際上就是這樣,這個非常重要。因爲習性的關系,雖然某些時候,我們知道,但往往沒辦法實踐,做不到。要一次一次地、數數地廣閱無垢經論、師友的開導、自己去反省、去對治、忏悔,才可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反過來說,我們常常看別人的好處,就必定會生活在非常快樂的世界裏,活在感恩的世界裏,這是真的。這種結果是什麼呢?離利他越來越近;離菩提心越來越近;離成佛越來越近。心性仁慈,就沒有任何敵人。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心懷慈悲,魔軍因怖畏佛陀的成道,而向佛陀射毒箭,可到了佛的面前卻變成了鮮花、花雨,變成一種莊嚴,不是毒箭。因爲毒箭已經被佛陀的慈悲轉化了。

  密拉日巴尊者在山洞裏修行的時候,有魔衆,來幹擾他。他用了不少沒辦法,都沒什麼效果,最後,他發大慈悲心,入慈悲叁昧,入慈心定,魔被降伏了,慈悲是最高的武器。別人即使有九十九個缺點,一個優點,只要我們執取住其優點,就會在道業上進步,這跟自己的宗旨完全符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二、“你百分之百的對了,也是百分之百的錯了。”

  那我們又說了,他明明是錯了。這個洗碗水應該倒在裝水的桶裏,那個同學硬把它倒在裝果皮的垃圾桶裏。我應該對他有看法。常師父曾說:“你百分之百的對了,也是百分之百的錯了。”爲什麼?因爲我們起了煩惱,觀過了,當下造的是惡業,將來會感惡果。即使我們看到這個事情是百分之百對了,但是我們的心態是百分之百錯了。明白嗎?事情看對了,心不能錯,也就說不能懷有染汙的心、觀過的心。這是第一。第二,還要看我們的身份。是同行身份?還是上下級身份?決定我要不要提醒對方。如何提醒,提醒到什麼程度。這是對人性的了解。

  一般情況下,必須得有他心等神通,否則我怎麼知道他想什麼?他需要什麼?怎麼做才能夠對他好呢?所以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上說:“若離神通力,不能利有情。”尊者在圓寂時對弟子種敦巴尊者說:“未得神通以來,如盲射箭。”一個盲人射箭,你能射到什麼呢?這都是我們的目標,要知道對人性的了解是相當重要。現在我們做不到,沒有神通,只能觀察,只能靠著佛法的教理,正知見,善知識的指導去慢慢地揣摩。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你別以爲說,我看對了。你看對了你也是錯了,爲什麼?你懷著抱怨、觀過、排斥、抵觸的心,本身就是惡業。下一生感的果報,你跟他就是有違緣,兩個人見面就感覺不舒服,觀過、難受,到底誰的問題呢?不知道,爲什麼?沒有神通。但是用業果完全可以了解,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當自己內心的這個心態消失了之後,你就發現:外面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一陣風刮那個樹葉你都會覺得很舒服,一只鳥在樹上叫兩聲,你會覺得在配樂。

  所以,一切都安立,看你怎麼安立,安立錯了就會痛苦無量,生活在痛苦的世界裏;安立對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是一種快樂。所以,百分之百的對了就是百分之百的錯了。這是破我們的什麼呢?破我們說“明明他錯了,我應該觀過。”錯!不應該觀過,他錯是他的過失,我不應該跟著他去錯,我不應該變成他的奴隸、奴仆,我不應該被他所左右,最後讓我掉進地獄裏,我還怨他,到底怨誰呢?是怨自己,不是怨他。

  

  叁、修心是功夫,是一種能力,沒有觀察這個行相,你如何能了解呢?

  觀功念恩是非常多的好處。爲什麼會觀過呢?簡單一點說就是我慢。仔細檢查,必定有我慢。從高處往下看,才會有我慢,才會觀過。假如,沒有這個,我們是不容易觀過的。假如都非常謙虛,即使別人做錯了,也想著要幫他,不會對別人有看法的。真正有看法,一般都是我慢。就是覺得自己比他強,或者覺得自己做的多等等,就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都是心相,你只有經常去思考、去對治、去反省,才能夠了解,才能夠擊中要害,把它給消滅。用智慧之劍擊煩惱之敵,把煩惱之敵殺掉,如果沒有這個,我們是無法修心的。修心是功夫,是一種能力,沒有觀察這個行相,你如何能了解呢?就是說,最主要的,就是我慢!

  要不就是自己幹的多了,要不就是我能力比他強,要不就是上一次已經講過了,是爲他而幹。我都幹這麼多了,你應該也幹這麼多,你要是不幹這麼多,我就對你有看法。就是這個心相,如果觀察到了,再想想我們的宗旨,必然可以對治掉。明白吧?這就是聞思修的過程。就是必須得在腦子裏面去思維、沈澱、過濾,這叫思維。

  人有叁大特點,哪叁大?常師父講:思維、梵行、勇健。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思維,跟畜生無異,爲什麼?六根對六境直接的反應。你踹狗一腳,狗就“汪”咬一下子,非常直接的。沒有辦法在腦子裏一直串習、過濾、分析、排除,做不到,高級的動物可以,一般的做不到,一般的都是非常愚癡的。都是想心所,都是六根對六境直接的反應。所以這個非常重要啊,不注意的話,非常的麻煩,麻煩什麼?

  

  四、“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

  接下來就是下一句:“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

  就是說我們一天當中,積了很多的善根、福報,發的心也很大,積了很多,但是,由于抱怨、觀過,變成什麼?嗔恨。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所有的業障,八萬四千個業障都來了,所有的障門全都開了,把我們一天一天的所有的功德,全部地、通通地給你抹殺。

  最後,你說:“哎喲!我非常承擔啊!我很努力啊,但是我爲什麼什麼都沒得到功德錢?”因爲你都把它花掉了,你今天掙的錢,沒有存銀行裏面,存到八識田裏面,功德田裏面。而是當天就把它給花掉了,當天晚上吃小吃,吃夜宵。觀過就是吃夜宵了,非法的,所以把它給花掉了,多可憐。

  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還認爲:我百分之百的對了,這個家夥就該被我說。沒想到,一天的錢不小心沒有存銀行裏,全都花掉了。最後你銀行裏沒錢,還天天抱怨:我都這麼努力了,怎麼銀行都還沒有錢啊?那個人天天什麼都不幹,銀行的錢天天累積。這就是說看你會不會修行,你不會修行,你沒有。

  《叁摩地王經》說:“勇授大王殺華月嚴,遂起追悔,爲建塔廟,經九十五俱胝千歲,廣興供養,一日叁時悔除罪惡,善護屍羅,然壽沒後生無間中,經六十二阿庾他俱胝劫,受盲目等無邊衆苦。”勇授大王殺了華月嚴菩薩,通過忏悔以及做種種加行,這樣經曆多年,最後還要墮地獄受種種痛苦等。就是說,我們如何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一定要小心。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開的話你就是跟你的生命開玩笑呢。爲什麼有時候修修修,天天也在承擔,到最後感覺到障礙現起來了?甚至想回家,想過五欲生活。這就是說從長遠的目光,退回到目光短淺。就是把自己的目標,拉回到現實這種鼠目寸光的五欲境界裏面了。爲什麼會拉到這裏面?搞不好很多資糧都被我們“吃夜宵吃掉了”。

  真的是這樣,你仔細去思考,很多同學都是這樣。這是嗔心可以忏悔掉善業和資糧;善心、慚愧心、追悔心可以忏悔掉惡業。造惡業的話通過忏悔,通過做法忏,然後以慚愧心去禮佛,可以忏悔掉惡業。但是嗔心可以忏悔掉什麼?善業。正好是對著的。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又一個問題了,我們每一個都有很多的優點,但是,師父講:“如果不善加利用,往往一個人的優點反而會變成他的缺點,甚至最大的障礙。”我們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反而成爲我們增長我慢的一個依據。明白吧?所以才産生了前面一系列的問題,呼呼啦啦地全部出來了,問題越點越透了,就在這裏。一個人的優點如果不善加謙虛、慚愧、放低身份,一定會變成缺點,並且會成爲最大的障礙,反而障礙我們。

  比如,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一般,他聽不進別人的話,都是自搞一套。但是,世間的東西,你有可能能搞成功,但是佛道這條路你沒有走過,你是很難搞成功的。即使搞成功,也是費盡千辛萬苦,實際上也是搞不成功的,必須得是過來人指點,才可以搞成功。這是真的,所以,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啊:優點是我們最大的障礙,當什麼時候我憑恃我們的優點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想到:要小心,這可能是我最大障礙。可以說這句話師父是常講的。

  所以說修行啊,你要是把握住訣竅,是非常好的,如魚得水;你要是把握不住訣竅,處處障礙,處處痛苦,這個非常重要。

  

  

《修心——把自己安立在何種世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