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衆——在集體中修行
(5月11日)
【法師引導】
現在乙班的一些沙彌同學已經去香港西方寺准備受叁壇大戒了。上課的地點之前以他們爲主,我們丙班的各種製度都沒有真正的抓起來,所以先讓大家好好發心,鼓勵的成份比較多。他們走了之後,我們丙班就要正規起來,上課、學習、拜佛、誦經、出坡、自習,自習也很重要,也要抓起來。這樣的話,大家在這個集體裏面,才能夠真正得到好處,我執、法執慢慢就磨掉了。 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討論一個問題: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如何實踐隨衆的?大家多找成功的經驗,沒有的話,失敗的教訓也可以。 【師父開示錄音】
我的一個體會:要有集體觀念!注重集體利益,集體榮譽,集體的工作,這樣才能夠破我執,破法執。你把它建立起來都是很難的事情,你要建立它,就要放下你自己的見解,你只是把這個建立都是很痛苦,很漫長的過程。當然你真正建立起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我們所有的業就和衆生的業交互相融。 【法師引導】
1、隨衆利益
這個地方講了一個很關鍵的破我執、法執的方法。什麼方法?簡單一點說,就是隨衆、聽話,以集體的利益爲上。但是把這個建立起來,又不是那麼容易的,是上士道的一種境界了,是菩提心的一種境界:自他不二。但這是一個果,如何努力呢?就從現在開始。 2、不隨衆的表現和過患
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散亂的。學的、看的、想的、說的、做的,大部分都跟法不相應。只要有一段時間沒有學習了,我們就會産生一大堆煩惱:觀過、抱怨、排斥、痛苦、心力低……一系列的問題都産生了。知道爲什麼嗎?因爲都在增長我執、法執、我慢,換句話說都在隨順自己的習氣,隨順自己以前在家的習性。 如果不靠隨衆來修行的話,你將來絕對就爛掉了,不可能成爲一位大德,再有善根也不行。我見到過看起來很有善根的人最後就爛掉了。在僧團裏面沒有人培養,自己也不願意讓別人培養,自然就爛掉了,習氣一直在滋長。滋長到一定時候,一變成比丘就完了,你這一生就再也過不來了。然後我慢習氣越來越大,就會到處跑道場,爲什麼跑道場?我慢不得調伏,就觀過,一觀過就痛苦,痛苦就排斥,排斥就把自己彈走了。彈走到另一個地方,這種還是有修行的人,生活一段時間,又是觀過一大堆。到底是人家有問題,還是我有問題呢?自己沒有去深刻的反省,最後又把自己彈走了。那最後幹嗎呢?還俗!這就是最後的一條路,整個人已經都爛了。其實剛開始發心出家的時候,心是相當真誠,相當清淨的,很想學好法、修行有成,對于叁寶、對于佛陀是多麼的向往,多麼的希求。但是,當還俗的那一天,一切都心灰意冷。 到底是誰的問題呢?絕對不是人家寺院的問題,絕對不是叁寶的問題,也絕對不是師長的問題。是自己沒有學好導致的。所以調伏我慢、我執、法執,隨衆是一個比較佳的方法。
3、爲什麼隨衆會苦?
有同學認爲隨衆會苦,安逸一點身體就會變好了。這對有些人倒是有可能。有的人在家時身體很好,出了家反而身體出了毛病。但是我們學了佛法之後,要用法來校對,時刻都是以法爲標准的。不是說這個人紅光滿面,膀闊腰圓,就是有修行。不是的,這是色身的滋養,這個標准是錯誤的。哪怕這個人面黃肌瘦,看著快死了,也不一定沒修行,還有可能是修行相當好的。修行是用法來校對的,不是安逸睡大覺就好了,就可以了。 爲什麼一隨衆就痛苦、就緊張?原因在哪裏?因爲是逆著我執、法執,所以苦。苦自己又不願意,就會搞得身體緊張。如果我們真正明白這個,依師依友求增上,在同學身上訓練弟子相,願意放下自我,那就不會緊張了。之所以緊張,是因爲在跟“我慢”作鬥爭,並不是因爲隨衆。就像某同學講的,他放下了就無所謂了,是份內的工作,是自己本來應該做的。要是不跟我慢我執作鬥爭,就不會痛苦,一鬥爭就痛苦。說明白點,隨衆痛苦的原因就是因爲跟我慢我執在鬥或者我執我慢在現行而産生的。我慢我執不想隨衆而沒有辦法,所以痛苦。假如我們放下我慢我執,聽話去磨掉它,就不會有這個問題産生。這個要一點一點去磨,先明白道理,然後一點一點在生活中去做。最起碼我們要明白這是份內的工作,一定要在這裏努力。依衆靠衆,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現在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