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修行與成就的根本

  

信心——修行與成就的根本(1)

  

(5月12日)

  

  【法師引導】

   師父、法師知道我們的問題時,爲什麼不馬上告訴?有些人法師會告訴他得非常詳細,心相都給他講得非常詳細;有些人卻大而化之,爲什麼?

   心法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同行之間、法師與同行、師長與同行之間的互動,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你有多少信心就有多少感應;你沒有信心,就完全沒有感應。

  

  【師父開示錄音】

   德蕾莎修女說:“上帝不是讓你有什麼成就,是爲了讓你忠誠。”如果說信教,對叁寶都不忠誠,怎麼會有成就?想要成就,都是生滅法,不可能有什麼成就,只有說真正對叁寶建立起了信心,才會有成就。如果這個信心建立不起來,走都走不下去,還談什麼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法師開示】

  

  1、信心是互信,不是我執、法執的“市場交易”。

   所以說信心,彼此之間的互信,是相當相當重要的,是決定我們有沒有成長的關鍵。比如說,師父講“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有沒有覺得,我要成長我要這樣做?我不可能天天跟著師父。即使跟著師父,我有這個條件嗎?師父對我笑的時候,我會說“哇!師父,我對你太有信心了,你是佛啊!”師父明天說:“你這家夥像什麼樣子,滾回去!”這時你再看見師父時,心裏就想:“這個人……”然後趕快跑了,師父一走路、一說話、一做事、一吃飯,所有的一切我們感覺都不順眼,爲什麼?原因不在師父,而在于我們那顆心。師父順著我們的我執、法執的時候,我們就會對師父很有信心。如果師父要破我的我執、法執,我就要跟他拼了!說明白點,就是自己爲了保護我執、法執跟師父的一種市場交易。

   再深一層,對師父的信心只是靠外在的色相,語言音聲的贊美,這種很不穩固。真正對師父信心,是他講的法我拿來應用在內心當中,轉變了自己的心。在這種情況下對師父升起感恩、信心,師父再罵我喝斥我,讓我倒洗腳水,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歡喜的,爲什麼?體會到法樂了,體會到破掉幾分我執、法執的那種快樂了。不是看到師父外在的色相而生起的信心,而是自己改變後生起的信心。絕非是外在師父單單有某種功德,或者他對我某種贊歎而生起的信心,所以更深一層的信心是這樣的。

   這換到法師和同行身上也是一樣的。某個同行最近對你很不錯,經常給你一些好處,贊歎你、鼓勵你,有什麼事老想著你……你就感覺這個同行太好了,平時總能想到他,很和睦。假如這個同行經常瞪你一眼,什麼事情都不管你,不理睬你,甚至喝斥你兩句,背地裏說你壞話被你聽到了。這個時候你怎麼想?馬上就開始我執、法執的市場交易了,對這個同行大大的非理作意。實際上,這完全是修法修錯了,這種修法不可能達到我們預期希望得到的效果,只能導致我們墮落。

  

  2、信心是修行的根本

   對叁寶建立信心是根本,是基礎。戒本身就是基礎,信心是戒之前的基礎。首先要對叁寶有信心,如果這個沒有,那肯定是不行的,不可能有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已經反複講過很多次了。作爲一個將要出家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叁寶的恭敬、對叁寶信心的增長,是考驗我們有沒有資糧的一個關鍵。理論學得再好,其它的地方做得再好,如果看到出家人、看到叁寶都沒有什麼恭敬的話,這個人是成就不了的,見解已經出了偏差。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將來要成爲叁寶。你要成爲的對像,你仰望的對像,說白了就是你的目標。你對要成爲的對像一點都不恭敬、不尊重、甚至否定,將來能成爲叁寶嗎?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坐在蓮花座上嗎?絕對不可能。比如說,我們學了這麼多理論,然後讓你去做個報告,給大家講課。你是一個淨人在上面坐,下面有一個法師謙虛的問你一個問題。你表現得對這個法師一點都不恭敬,還指手劃腳給這個法師指導,這本身就是我慢。我慢本來就不是佛法,你跟佛法偏離了,你講得再好也是戲論、閑言語。爲什麼?根斷了。你把根都挖掉了,上面的再精彩遲早也會倒掉。舉這個喻,就是說明對叁寶信心是根本,是基礎,也是恒常我們要做的。

  

二、信心——修行與成就的根本(2)

  

(5月13日)

  

【師父開示錄音】

  

在廣化寺,過去圓老想辦佛學院,我說:“這麼多人來,問題又這麼多,辦佛學院有什麼意義?”圓老說:“我辦佛學院,只要有一個人成就,我這個佛學院就沒有白辦。”後來我回去接著辦佛學院的時候,就給學生講:“你如果不是被學校開除,那麼你就沒必要走。爲什麼?我這個學校只要有一個學生,我都辦,雖然不可能會發生。”

  

2005年來到龍泉寺,剛剛開始時,我們就叁五個人,我當時就說:“發菩提心,落地生根。”……就是有這種准備,想清楚了來做。實際上不可能,肯定人會越來越多,今年人就這麼多了。但你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否則你不可能。你今天想:哎呀,我今天這麼做,明天要那麼做,後天要那麼做。我們的行爲,我們的業,你不能連續,談何成就

  你內心絕對是沒有什麼力量。他最後只是混日子,慢慢就老死了。死了就和草木同朽,再去輪回。

  

  

【法師開示】

  

3、有信心才有力量

  

師父講,如果信心沒有,談什麼成就?所有的大願都是空願,不得實現。大願無非就是要度衆生,要利益一切有情,要成佛。我們對現前的叁寶都沒有信心了,還成什麼佛?肯定成不了佛!所以就是空願了。師父舉了一個例子,圓老的信心表現在哪裏呢?說辦佛學院,哪怕一個人也願意教下去!當時師父也不理解,後來他自己直接辦佛學院的時候才體會到這一點。這個是相當重要的,這說明師父的信心是多麼的堅定,多麼的有力量!

  

師父還舉了一個喻,龍泉寺從05年開始建設, 05年的時候只有後面的那個小院,人只有叁五個,而且沒有水,沒有廁所,買菜也沒有車,都是步行下山到臺頭村去買菜,推個腳踏叁輪車,推很久很久才能上來,很重啊,這麼重的叁輪車,一二百斤……就是靠這種堅強的毅力,把寺院搞下來。從05年到09年,短短四年的時間裏,變成了百人道場,這是個奇迹啊!爲什麼?我們不去做總結是不知道的。師父說,“發菩提心,落地生根”,如果沒有一定的信心,沒有一定的大願,沒有攝受衆生的力量,這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四年從叁五個人增加到百人(加上居士),還多了幾棟樓,各方面設施齊全,那是非常非常難的。什麼原因呢?堅定的信心,對叁寶的信心,矢志不渝。接下來是師父講的,堅定的信心,我已經認定要把龍泉寺建立起來了,千難萬阻,絕對不會退心!

  

  

4、信心缺失就會進入到顛倒的誤區

  

反過來說,有一段時間,有淨人拿下山來要挾法師:“法師你要再要求,我可下山了!”你仔細想一想,法師真的怕你下山嗎?其實沒有什麼關系的,法師純粹是因師父的教導發心教你的,或者是發心跟你一起學習的。所以你不了解法師的心。你要下山是吧?那你就下山吧,下去你受苦,苦了你再上來。所以我們有時候被煩惱障住了,就會用這個來威脅。哪怕只剩一個人,都沒關系。剛才師父也提到了,除非你被常住遷單了,這沒辦法,有規矩你不守,所以才讓你下山的。這個我們這裏也曾經發生過。如果你自己不願意走,常住、法師是絕對不會讓你走的。

  

所以這些誤區大家都要知道,是修行的關鍵點。不要修行到最後拿下山來要挾。拿這個要挾,這是沒用的,只是說明我們多受一段苦,多轉一個輪回再跑回來。當我們因爲不冷靜不能體會這個環境的殊勝,當突然有一天你在山下遇到挫折和障礙的時候,你才發現龍泉寺這個環境是多麼的美好,在這麼安靜的佛堂裏,安靜地聽課,沒有任何人障礙你,完全讓你學善法,讓你學最美好的東西,這個在山下很難找。所以大家要知道,不要自欺欺人,用不好的辦法來要挾師父,要挾法師。到這個地步,對叁寶還有什麼信心嗎?世間上也不敢這樣說啊,“老師,你要再這樣我就不上課了!”老師想:“你不上就不上吧,學費都交給學校了,我也是拿工資的。”我們想想是不是?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5、依師修信的榜樣

  

應該這樣想:哪怕丙班只有我一個人,我也要堅持下去,這才對呢!這樣,你將來才有可能成爲一位高僧大德,像師父一樣!是不是?師父當年在中國佛學院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放假了有時候只有他一個人上殿,又打大罄,又敲小罄,又打木魚。如果這樣想,“只要有我一個,我就在丙班待下去”,那我告訴你,將來絕對有成就,只是大小的問題,就看你這一生怎麼努力,絕對有成就。

  

我們要學米勒日巴尊者,他依師修信的這部分,這對我們來說始終是一個很大的策勵。他閉關十一個月之後就升起了對道次第的證量,爲什麼?他在親近諸位師長的時候,把自己完全放下了,說白了,他這個器皿裏面已經全部空了,已經完全清淨了,倒幹淨了,馬爾巴尊者才能把他的法全部倒進去剛剛好。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器皿裏已經裝滿了東西,非常多,師父、同行給我們稍微倒一點東西,我們馬上扔出去:“這是什麼啊?都是障礙,還是我的好”。米勒日巴尊者不是這樣,他認爲我是個罪人,是師長的好,最後他就成就了。

  

  

《信心——修行與成就的根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