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從改善習慣做起,讓心靈趨向極樂
(6月7日)
編者按:常住規定:寮房內不存食物,齋堂外不吃零食。有位乙同學犯了錯誤,未經批准非時、非處喝了飲料,法師以此爲大家開示,以示警策。
【法師開示】
1、師法友環境的重要性。
好環境與壞環境對我們都會産生影響。某某甲同學當衆送給你(乙同學)飲料的時候,因爲有正念的力量,第一次就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但是當甲同學在別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將飲料放在你的床頭時,這時候,你面對著眼前的這瓶飲料,就再也抵禦不住誘惑了,于是偷偷地把它喝掉了,最後的防線就這樣給沖破了。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私下給的,大家都看不見,不需要丟面子,況且還會給自己找理由說:我腸胃不好,我這是少吃多餐,不會犯錯誤。不過你還是有點正念,第一次對境時沒有犯。但第二次對的境更加強猛,因爲是私下送的,不需要丟面子,所以就很難堅持了,這說明什麼?我們第一次的那點正念是有雜染的,不清淨的。因爲怕丟臉才不犯錯誤,當對方不讓我們丟臉的時候,我們就擋不住誘惑了,這說明法的力量還很弱。在凡夫階段,要想一點點薰習,師法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話,我們很多不良的習慣將無法得到校正,得到改善,得到去除。
世間上有些貪汙的人都是因爲私下裏收禮品,把本來正直、善良的心給汙染了,內心最後一道防線一次次地被突破,直至犯下大錯誤才“善罷甘休”,世間人就是這樣,不見棺材不落淚,死到臨頭,後悔來不及了。
我們願意這樣嗎?我們要舍俗出家,就要發願超越世間狀態,進入出世間狀態才是正道。我們作爲佛弟子不能等到這一步才知道後悔,那個時候就太晚了,已經來不及了。這些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但是就是這些問題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影響別人的修行,影響別人的道心,給這個班級帶來不和諧的因素,希望沒有這些問題的同學提起一種警策;如果有問題,應該發願慢慢要把它改正,也不是說你一下子就能改正了,關鍵是你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後悔心、慚愧心。我上一次已經說過了,這個決定了我們將來有沒有成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哪能不犯錯,關鍵看你有沒有改正的心,這是最重要的。
2、整體觀念的重要性。
08年10月6日丙班剛成立時,有人向我反映丙班太松了,要嚴一點,要這樣,要那樣。我說,別著急,大家彼此還沒有建立一個共業緣、和合緣,緣分還不到,慢慢地,我們就會走上軌道。
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依師、建教、立僧,修行成佛。同學之間有很精進用功的,我們要主動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爲榜樣。如果實在有同學,差的不像話,就會按照諸位執事的意見,退爲准淨人或者居士重新考察,以至于你自己條件夠了再上來,因爲一個人的行爲會影響整體。
作爲上面的法師,他是考慮整體的,決不是考慮某個人,如果是考慮個人,就很麻煩。對我好的人,我就對他非常的關心,處處開綠燈;對我不好的人,就另眼看待,常常找他的麻煩,這樣就危險。爲什麼?不平等。對我再好,那還是一樣地平等對待,他有錯誤還是該多嚴厲還要多嚴厲,一點都不能含糊,這樣才能走上去,將來你們都成爲大德,或者修行上道的時候,對我這個修行不上道的人的話會有感受。
3、如理依師的重要性。
有些善知識對我就非常嚴厲,有時候自己犯錯誤了,師父呵斥得是很嚴厲的,這個你們可能不知道,這都是私下裏,在他的房間裏。你沒有領納到這些,你是不能進步的,都是活在安逸當中,在安逸當中想修道求證是相當困難的。按照一般的根器,是做不到的,走著走著就迷失自我了。
現在我們若沒有養成好的等流,對師長叁寶有足夠的信心,將來也就很麻煩,慢慢地身份會越來越高,當法師、執事、方丈等,到時候就沒人管你了,在佛門的時間越久越沒人管,這是肯定的。自己沒有自製能力,反省力,只能自我摧毀。就好像你我在師父身邊,師父是有很多功德,但是我們看不到。以前都講了,智者在智者面前方顯美,我們不是智者,師父是智者,他在我們面前的本來面貌顯不出來,只能顯成凡夫來教導我們。這個時候就靠平時對佛法熏習的力量,我們才會懂得如何如理依師,才能真正得到加持,學到佛法。不然,就算你在師父跟前承擔,並不代表你不犯錯誤,並不代表你修行上路,你一樣走不上去。
我們會說:能親近到師父,大乘善知識啊,多殊勝啊:功德巍巍,一定會得到加持,對不起,不一定。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夠,不一定得到什麼加持,反而得到的是一大堆煩惱,造惡業、墮落。並不是說我們在師父跟前就萬事大吉了,那需要弟子相作爲資糧的。希望我們在這方面多多加功用行。
這些都是心法。如果我們不去思考的話,就無法得到心法,心法的東西不是你從書本上看出來的。書上有,但是那是文字背後的內涵,內涵背後的境界,你信心不夠就得不到,就無法體會到。真正我們要親近大善知識,不是說誰的證量高,我們就越往他那裏跑,跑得越快,最後就墮落得越快。即使親近到了大善知識,條件不夠,反而執著心、分別心更加牢固。比如,見到善知識的時候,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善知識:這件事情的處理,您應該怎麼、怎麼樣,您是有權威的,您這樣一說,大家不就聽您的話沒事了嗎?這樣純粹是一種執著、分別心、我慢心。
善知識處理事情是觀察緣起的,一切都是緣起法,善知識是觀待諸法因緣來安排事情,絕對不是一個自性執,但是我們條件不夠,就是自性執,這叫邊執見。就會觀師長的過,接下來就會造痛苦的因、墮落的因。如果他是個菩薩,你一念間就會墮入地獄多少劫,這可不是說笑話!
4、觀功念恩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修行,怎麼樣才能真正走上去?沒有人說,或者我們不在這麼好的一個僧團裏面熏,我們是很難知道的。不知道,一不小心就造了非常多的惡業,自己都不清楚。比如到處說是非,宣揚修行者的惡名等,宣揚某某道場的惡名等,這些都是造大惡業。在至尊米勒日巴尊者全集第41篇中,他這樣告訴弟子崗波巴大師說:“對你身傍的道友們,莫要觀察它們的過失;自己莫生惡念,也莫要東想西想。因爲自己究竟不能透曉他人的心性,所以(觀察他人的過失)終會成爲自己墮落的親因!”其實岡波巴大師是已經現證十地等覺位的菩薩摩诃薩。何況我們呢?
那怎麼做呢?觀功念恩!經論雲:“能發如是愛執有情,其因謂當念彼恩德,或見于處彼所作饒益。”這樣我們的善心、善願、善行會一天天增長,我們才能得到解脫,成佛才能有望。即使你看到了別人的錯誤,他真的有錯誤,又能怎麼樣呢?又能給我帶來多少快樂呢?我告訴你,一絲一毫的快樂都不能帶來,並且帶來的是無量無邊的痛苦,肯定是這樣。內心當下即是痛苦,不須等待將來呀!這就是善巧方便,人世間,錯誤的事情多得很,各種不如意的事情多得很,我們看不慣的事情多得很,我們永遠也看不完。應該看什麼呢?是看好的一面,學善的一面,這樣心靈才能一點點得到淨化;才能從諸多煩惱中解脫出來。心靈在趨向極樂,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是不是?
所以呢,希望大家相互策勵,積極資糧,淨除罪障,廣發正願,這是比較好的,這些都是要常常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