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消除障礙——在點滴的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內心

  

消除障礙——在點滴的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內心

  

(5月24日)

  

  

  

  【法師引導】:我們一直想辦法增加障緣,源于對如何離苦得樂的認知不了解。

   在我們修行佛法的時候,會有諸多的障緣。但我們還嫌這些不夠,往往還會自己找障緣,設置障礙,設置種種的困難,然後呢,就開始痛苦地大喊:法師!我最近比較苦啊,比較困難啊!這是誰製造出來的呢?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我們一直在避免種種的障緣、種種的惡緣、種種的違緣。一方面師父、法師給我們減少障緣;一方面我們又一直想辦法增加障緣,這就源于對如何離苦得樂的認知不了解。就是說對“什麼才是苦,什麼才是樂”不清楚。我們往往把眼前很短暫的樂,當成是我真正需要的,當成是我所追求的。實際上非也!爲什麼?很快就痛苦了,非常快,這就是壞苦。但是由于自己沒有認識清楚,一直在這裏面重複,不容易穿透出去。

  

  【同學心得】:勇于去突破自己的習性,這樣才會有實在的快樂。

   聽到這裏,回憶起曾經聽過的許多法師的開示。如果實際去做的話,實在是夠忙一陣子的。可是,我往往都是聽時高興,聽完就忘了。不知不覺就把上課當成是去聽熱鬧。有時候,我還會找很多的理由,很有選擇地聽課,遇到自己喜歡的法師講課的時候,我跑得屁顛屁顛的。遇到不相應的法師的時候,我總能找出一籮筐的理由說,我不能去聽課了!是啊,師父、法師們真的很不容易爲我營造出這樣一個殊勝的學習環境,我應當精進,去承擔,我應該在點滴的生活中,去嘗試和自己的習性做鬥爭,去把師長們講的東西,慢慢地融入我的血液,使之成爲我自己的東西。既然師父、法師同行爲我營造出這樣一個殊勝的環境,我就不應該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比如睡懶覺,睡的當下會覺得很香。可是天長日久才發現:啊,同學們都在進步,只有我還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怎麼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比我如法呢?我還在生活中觀過,時常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到頭來我就是在向法師去傾訴自己的痛苦。其實好多好多的東西,都是我在隨順自己的習性:反正,我就是那個樣子。又不會怎麼樣,觀過就觀過吧,有什麼大不了的。一次兩次,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時間一長,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掉隊了!就是因爲我根本沒有聽法師、同行的話。總是順著個性的一套去做事情。

   我不能原地不動了。古人講“命自我求,福自我作”。我要勇于去突破自己的習性,這樣才會有實在的快樂,而不是整天在這裏憧憬美好快樂的生活。我要敢于和自己的習性說“拜拜”。

  

  【法師引導】:學習佛法,要在點滴的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內心。

   1、境界真正到來時,我是怎麼看待的。

   學習佛法,要在點滴的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內心。當境界真正到來時,我是怎麼看待的:是一直盲目地埋怨人家,還是反省自己的業?就像昨天發生在我身上的洗被罩的事情(應洗的衣服是有專門負責的淨人同學來做),我會想:辦事怎麼這麼差勁,都給你交代兩次了,還托人交代都忘記了。轉念一想,這是福報問題,自己說的話別人沒有記下,不是別人的問題,是因爲自己過去世沒有造這份信言圓滿的業,或者造的比較少。第二種狀況,面對這個境界時,到底埋怨他還是反省我的業?爲什麼平常他不會這樣,單單這時會這樣,說明自己過去世也會幹這種事,障礙別人。第叁,我能主宰別人嗎?我交代一件事情希望別人來做一做!實際上是不一定能滿願的,我是不可能主宰外境的。

  

  2、不要想控製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我們往往理事結合不上,就跟這個有關系。要不就想控製一切,實際上是不可以。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跟別人互動的時候,跟別人一起共事時,往往都是這樣想的。因此造成諸多矛盾,自己的心很少向內看,只喜歡向外攀緣,都是別人有問題,我從來沒有問題,我都是對的,我的理由很正當。實際上不是,是自己的問題,絕對不是別人的問題。別人可能有很多原因,或忙、或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再深一點,也許他有自己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怎麼來作意,這是相當重要的。不是說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樣的時候,別人就是錯的,或者是別人的不對,或者是給別人貼個標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都是幹這種事情。當別人說了自己幾句話以後,這個人在自己的心裏就變成另類了,就跟自己敵對了。再見面就感覺別扭,甚至非理作意,會想很多。其實這些都是在串習造惡業,非理作意的最後:啊,這家夥最近老跟我作對。實際上人家根本就沒有這些想法,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3、很多東西都是我們想出來的。

   今天早上師父就講了一個教授:很多東西都是我們想出來的。上邊人交代一個事情去做,自己講很多理由。這些理由都是想出來的,你根本就沒有去努力、去付出、去主動做、去承擔。就擺一堆理由證明這個事情有問題,或者說好像不應該這樣。師父說“都是想象,都是你腦子裏面想出來的東西”。實際上我們去努力、去做。真不行了,出了問題再調整、再彙報、再改善。而不是一開始呢,就擺一堆理由出來證明:我是不能做的。爲什麼?1,2,3……都是自己安立出來的名言概念。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肯發心,沒有做不好的。何況佛門當中不需要刻意求結果,心清淨加行清淨,田自然就清淨。我們只要認真種正因,結果自然會呈現的。

  

  【同學心得】:真正的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看問題。

   在這裏,我的腦子裏面又現起了很多的東西。自己因爲承擔的緣故,整天都會陪在賢甲法師的身邊。在點滴中,我應該是最能學到東西的啊。可是,我怎麼會越來越差勁呢?我反省到一個問題:前不久,我與某人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很任性地認爲就是他錯啦。自那以後,我就給他貼了一個標簽。在看見他之後,我總覺得心裏面不舒服,總感覺他在觀我的過失,他在幸災樂禍。日複一日,我越來越對他觀過。我找人說某人怎麼怎麼了,我氣不過。我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看問題。我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思維去評定他的好與壞。然後,在自己的承擔事項上面,自己也是會找一些冠冕的理由來說自己不能去完成。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懶惰會給師長“望子成龍”的心帶來什麼;沒有想過,這給自己,給這件事帶來什麼後果。沒有!都是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會依照自己當下的心情,去做出自以爲相應的合理的反饋。我在種什麼因,在把自己帶到什麼地方,我都不曾想過。我是得想想,自己爲什麼要到山上。不是讓我來觀過,不是讓我來找理由,來過日子的。我是來改變命運的。我是爲未來成佛種因的……

  

  【法師引導】:心在那裏,業在那裏,果就在那裏。

   另外一個例子:我這塊表的表蓋估計破了不止十次,今天它又破了,但是我的感受不一樣了。今天就在我洗腳的時候,胳膊一甩,剛好表蓋碰在一根棍子上,表蓋“咔”的一聲。當下,我就感覺表蓋可能破了。拿出來一看,果然是。以前破了不是可惜,就是後悔“我怎麼會這樣呢”。現在又破了,我試著轉一個念頭:“體會無常,不要想別的”。其實就是不要抱怨、埋怨外在的境界,“就是那個棍子有問題”,擺很多的理由,最後非常煩惱痛苦,沒有借助這個機會來修無常、業果等法。我就開始看破的這個痕迹,去當下體會無常。本來這個表蓋換了之後,我會認爲它永遠都是這樣子,不會再破了,我會很小心,我會盡量切斷一切外緣的。實際上,當無常來的時候,就那“咔”的一瞬間結束了。我開始推理:假如是死亡的話,也是一樣,當我死亡的那一瞬間,也是糊裏糊塗的。比如說,被車撞等等突發的死亡。跟這個表蓋爛是一模一樣的,絕對不會有兩種情況,就是那麼一瞬間就結束了,真是這樣!我當時對著這個破表蓋體會,感受它。什麼叫無常?佛、祖師、師長,很多同行善友經常講無常。無常在那裏呢?大無常是死亡,點點滴滴的小無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平常不在意:表蓋破了嗎,破了就再換一個!或者是痛苦一陣子:哎!我,它怎麼會破了呢?你說……哎呀……懊悔一陣子,懊悔是沒用的。

   借著這個機會體會無常,什麼才叫無常。這個時候在看無常法類的時候,又是一番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爲對境時去思維了、去體會了。這就是剛才談到的,佛法如何在生活當中運用。我們必須在對著境界的時候去反觀自己的心,而不是往外看,往外看,我們是永遠看不出門道的。真正的門道是內明,向內看,從自己內心當中來開發、來照亮,這個非常重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思維觀察的道次第的法類,這都是很多的。只是我們不小心,劃過了,又劃過了,再劃過了……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真的是這樣。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非常多的機會來實修實證道次第。只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劃過了,最後把自己劃得一臉傷痕,幹嘛?都是在看別人的問題。自己從來沒有問題。當然,可能這個時候外境是有問題的,別人是有問題的。但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這就決定我們造的業將來往哪裏跑,感什麼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善知識曾說:“心在那裏,業在那裏,果就在那裏。”

  

  【同學心得】:快樂,就是這麼的難,可是又是如此的簡單。

   聽到這裏,我想起了甲法師在理念課上講的,修行先從開關門,從敲門打招呼開始。有幾次,我與一些同學辦事時。期間同學看見了我的問題,便很好心的給我指出。我當下在做什麼呢?我第一時間反彈了。尤其他又是我比較不相應的一個人。我並沒有聽進去多少,礙于面子我勉強地笑笑。其實我的心裏面想:你自己做好就行了。現在想想,原來我執這麼重。即便是佛菩薩親自來教導我怎麼做,我也不見得會有轉變。話又說來,身邊的同修們,只要是指出自己不足的,只要是在破除我執的,那就是佛菩薩的示現。依師、依僧、依友,我如何造一份將來依師的因呢?似乎答案就在眼前,就在生活中的每一個交往的境界裏面。現在師長們看我,就好像我看山下那些痛苦的人一樣:看著他們一個個苦苦的面容,就是不願意脫離。每一次他們總是說好多好多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怎麼怎麼放不下。其實,只要勇敢的轉變一下自己,願意痛苦的放下自己的1,2,3,4,5條理由,放下自己的面子,鼓足勇氣去找那個我猛烈的觀過的同修去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快樂,就是這麼的難,可是又是如此的簡單。

  

  

《消除障礙——在點滴的生活當中觀照自己的內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