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格局——菩薩度衆生就是引領時代
(5月27日)
【師父開示】
中國佛教是什麼?是藏語系、巴利語系、漢語系叁大語系組合起來的一個完整的佛教。無論哪一個宗派,都不足以代表整個中國佛教。我們要讓整個中國佛教,同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同整個中華民族,一起走向世界。在當今整個東西方文明交彙、融和的大時代,我們要從整個時代的緣起點來诠釋這個問題,佛教才會有根本的出路,而不是說我們是哪一派、哪一宗,那都是不夠的——那樣的話最終你同整個時代、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發展軌道剛好是相悖的,因爲這一點,你可能就無法融入到時代的大因緣裏,而且如果你做大了反而會出事情。只有從最根本的層面來認識這個時代因緣,佛教才能夠複興。 今後國家的概念不只是領土的概念,也是文化的概念,是精神力的概念。實際上現狀就是如此——你看在北京,世界各國的人都能居住,大家都能夠在一片天地中生存、發展;同樣我們也能夠到國外生活。那麼究竟哪一種文化能夠爲大家所歡迎?哪一種文化的競爭力能夠影響到人類的心靈的深處?這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走向問題。 ……
【法師引導】:佛教如何走入這個時代,如何善巧的融入社會,與社會同步,甚至引領社會?
佛教如何走入這個時代,如何善巧的融入社會,與社會同步,甚至引領社會?這是一個宗教領袖的胸懷,已經超越一個派別、一種教派、一種宗教。師父的思想相當超前,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們有機會聆聽到師父這個開示,可以說是我們多少輩子修來的福報(同學笑)。剛才我們不是談說有叁種情況嗎?工作、管理、領導能力。這就是領導人所說的話,一般搞工作、搞管理的人是不容易說出來的。今天早上,師父說到一個事:對于一個問題的看待,每個人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你站在一百層樓上向下看,和站在一層樓上向下看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思想境界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一件事情師父做了一個判斷,跟我們做了一個判斷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爲,這樣做是正確的,在師父的境界裏面,他不這樣判斷。我們會說:哎?師父好像……有時候,我們會懷疑一下,會覺得這樣好像不合理啊!因爲他站在一百層樓上看,我們就站在一層樓上看,差得很遠,可以說就不能比。 1、怎麼樣來引領時代?
師父在這裏就點到我們的使命是什麼,責任是什麼?這個時候,師父就開始談他的思想。他說:要想有大作爲,有大的成功,有大的格局,必須比一般人准備的早。別人還沒有看到、想到,你就要看到想到。如果處處跟著別人跑,肯定是不行的。要審時度勢把握時機,一刻都不能放過。比如師父前幾天開推客。在別人給師父介紹推客的時候,師父回來馬上就開。4月11日正式啓用。這就是說,對一件事情要看得准看得早,一般人還蒙在鼓裏呢,你就要看得清楚。若沒有長遠的眼光,怎麼引領?處處被人家在後面趕著走,一會這兒出問題了,一會那兒又出問題了,一直在補漏洞,那你永遠也發展不了。就好比堵漏水的水壩一樣,你堵了又堵……直接找個地方卡住,不用堵了!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宗教領袖的胸懷。 只有這樣的心胸格局,將來才有好的結果。否則將來是不行的。師父講如果你已經看見人家有了結果再去做,那已經來不及了。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到別人有結果了。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引領時代的。比如愛因斯坦,他看得遠,所以他搞出來的東西,大家都效仿。 2、如何借助時代給我們的機遇?
師父接下來就講他的一個想法,他說: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國際化的弘法。那現在就要爲了將來國際化的弘法而努力。他會談到學習外語的事情。未來中華民族會複興,這是可以看到的。但作爲一個佛教領袖他要怎麼做呢?中國佛教肯定會因爲複興走向世界,這和唐朝是一樣的。 那作爲一個宗教領袖,如何借助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呢?這時候,就要做種種鋪墊。要做語言方面的鋪墊,要有大格局,各種語系都要學。在師父的心中,佛教不是一個宗派,也不是一個語系,而是叁大語系。所以這是一般的人不會想的。所以我們跟著大格局的人,將來就會成爲他;跟著小格局的人,將來也只是小格局的份,這就是環境造就人。然而我們如果不學的話,跟著大格局的人,將來一樣是小格局。當時佛陀在舍衛城說法的時候,舍衛城許多戶人家,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見過佛陀。 3、佛教在這個時代的出路在哪裏?
現在是一個東西方文明交彙的大時代。因爲各種高科技的原因,使東西方文明交彙在了一起,這是前所未有的。那麼佛教在這個時代的出路在哪裏?師父在這裏批駁了一個邪執:我們做一個宗,一個派,一個點,一定要與整個時代、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發展相順應。如果相反,你最後一定會走到死胡同裏,無法融入到時代的大因緣裏,更談不上引領時代。真正菩薩度衆生,就是引領時代。他不是逆著衆生來的,逆著衆生是無法度衆生的。這裏面相當的複雜,這就是菩薩的智慧。佛教必須融入到這個大因緣下,才能夠有出路。現在社會對佛教普遍不了解,怎麼讓人家了解,這是第一步。 【同學心得】:我要如何做呢?
法師用最直白的語言,把師父對當今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層層深入的剖析,讓我在做事時,更有動力了。對師父的信心又增加了幾分,開始相信師父就是那個能夠帶領我出生死海的人。那我要如何做呢? 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只有我做的好了,法師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幫助師父分擔如來家業,師父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辦更大的事業,才會有更多的衆生得到佛法的滋潤,我的下一世才會更有把握遇到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