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衆所周知上師在金剛乘中十分重要,可否請您解釋其重要性何在?
答:Gum這是梵文,意爲老師。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需要老師,需要建言。如你所說,金剛乘中很強調上師,甚至對弟子而言其重要性超越一切諸佛之上,這是有道理的,即使千佛出世而未得值佛,但佛陀教法依衆生之環境,所能接受程度而教,因此對弟子(學生)而言,上師的慈悲超越一切諸佛。
但是在此摩登時代,對上師的信心、奉獻等概念並不易被接受,因爲每個人都被教導准備獨立,並且我們的環境和社會也必須如此做,自然地我們想獨立,太多的環境使我們獨立,過民主的生活,沒有人想依賴別人,沒有人願意由上師來決定弟子的命運;但無論我們多麼想要獨立而不願順從,但我們總是在接受到人的命令你看我們的家庭導致命令的出現,欲從別人的身上尋找實相,所以我說我們常依賴他人,雖然我們想要結束依賴而獨立,但不論你是誰總是依賴別人,即使你有許多機械常識,你的國家是超級強權,你仍然依賴別人、別的國家、別的社會。
現在人們非常熟知佛陀告訴了我一些在生活中可采行的事,在此人們用各種方式依賴時,我們何不依賴一個能給你精神引導,告訴你生命道路、慈悲和圓滿覺悟的人,這比依賴教你一些不恰當的觀念,令你不自覺地痛苦的人好,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各派的修行,內在的成長上,上師重要的原因。事實上在許多顯宗的經典中說到“自己的智慧便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沒有人可爲你做決定。”但我們可看到,我們的智慧非常無知,並不以上述的方式運作,而無知卻成爲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某些能教育我們生命的人。
然而,在各方面我們接受一個人或社會的號令,例如我們一起吃飯,有禮貌,這被認爲是好的,一個紳士和淑女所應具備的,但我們並不一起上廁所,對吧?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理由說我們不該(能)一起上廁所,我們既然一起吃飯,何不也一起上廁所呢?但我們並不如此做,是因爲社會覺得這是不好的,如果你要與衆不同(特立獨行),則不會得到社會的信賴,自然地在今日社會中,我想做個紳士,你想做淑女,爲了成爲紳士和淑女,我們一起吃飯但不一起上廁所,看到沒,我們不知不覺地接受社會之法律和規定,而如此的規定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法律或禮不禮貌是由社會或個人所製訂的,而我們相信它並努力研讀和練習之。
問:我們如何尋找上師?一位好的上師必須具備那些特質?
答: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爲現在有很多人想要有一個好上師,並且成爲一個人的弟子一定有一些儀式,像剪下一點頭發、皈依等等,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呢?就如同結婚、戀愛是兩回事一樣,結婚必須要有儀式,否則婚姻並不完全;但對戀愛來說,沒有人可說這是你將戀愛的人,沒有人可指引你戀愛,如果你遇見某人,你被自己的感覺所動,你就自然地戀愛了,爲什麼呢?因爲其中有過去世的連結,知覺上的連結。
上師也是如此,當你看到某位上師,你很喜歡他,他好像你的老師或精神上的夥伴一樣,那麼你自然地就會有信心,當他教導你時,無論他教導什麼,都使你了悟現象的實相,而進一步走向究竟覺悟,那麼這個人就是你的上師,無論有沒有儀式、他是不是仁波切或被認爲是偉大的老師。但我們總是由廣告宣傳來引導意念,判斷他是否是偉大的老師,可是這並不表示他或她認爲的偉大老師就是你的老師,。其實真正可以給你一些話,使你了悟諸法實相或成等正覺的那個人,才是你的上師。
問:一個人如果遇到不好的上師該怎麼辦?
答:一個人在選擇上師時就該非常小心,此時看看上師的上師是誰很重要的,我想選擇上師時,一個人不該受到他人或廣告宣傳的影響,他對上師的了解應該要比廣告多的多,這是極重要的;此後如果不幸地由于自己的惡業或願力而遇到了不好的上師,而且也從他那接受了一些教法,依照金剛乘的規矩,這個人已成爲了你的上師,你必須尊重和擁有信心;此時你了解了一些事情,使你不再覺得他有什麼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技巧性的放棄此類上師,這將不會傷害到你或其他衆生。
在大乘佛教的修行中,幫助衆生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要自己成佛而已,由于你遇到不好的上師將會阻礙你真實地利益衆生,所以我想一個人要技巧性地遠離不好的上師,同時一個人也不要因此忿怒。因爲是你自己選擇到這不好的上師,所以不要抱怨。
問:但如果一個人對上師已經失去信心且十分忿怒呢?
答:我已經說過,你可以喪失你的信心,但不可隱人嗔恨中。喪失信心並不表示你就可起嗔恨心。佛法的修行者對敵人都不可起嗔恨心了,更何況是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