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行法 第一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才講的這歷史宏觀的因素有關的,那就是佛教的思想到底是在講甚麼?這裡是宏觀的一個問題。講了半天,佛法在講甚麼?就叫我們往生淨土就好,是這樣嗎?那這裡頭就牽涉到它整體的結構。為什麼要講《華嚴經》?華嚴經典跟其他經典有什麼不同?因為所有的經典它都講一個點,像《藥師經》,像《彌陀經》,像這個《地藏經》,它都講一個點。極樂世界,或者娑婆世界,或者從娑婆到極樂的方法,就這樣子。那佛法到底在講什麼?就只有這樣嗎?你要知道佛法完整的狀況只有看《華嚴經》,華嚴經大概它分兩個部份講,一個講法身,一個講法界。

  大部份的人認識法界,不認識《華嚴經》講法身的部份。講法身的部份嚴格講那就法身論,法身的一個思想系統。那麼法界呢?它也是個思想系統,那這個部份到目前為止沒有人仔細的分析過,我大概的提供給各位做參考。法界到底是什麼?這個東西啊一直沒有人定義,沒有人定義。大家都知道法界、法界,甚至于華嚴宗又叫法界宗,那法界是什麼?就叫法界。有人就把它翻成宇宙,是嗎?也是啊,但,也不是啊!「法」這個字在佛教裡頭來講,指的就是正法,法這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講叫真理。「界」就是範圍,界限,真理所達的範圍叫法界。換句話說,在真理的範圍內都叫法界。那麼真理的範圍包括那些?這個就是問題了。真理的範圍包括甚麼?假如我們不思考這些,你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我跟各位講,因為這是它的標的,它的標的,佛教的標的。佛教不是要你信信佛,拜拜佛,做個佛弟子叁歸五戒就好了,那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想想看,佛陀那麼辛苦修行,他證得的是什麼?他是要把他所證得的讓我們了解。那他所證得的就是法界,要讓我們去瞭解法界。那假如你不瞭解佛陀的這種境界,你怎麼能叫佛陀的信徒呢?但是我們現在都不管這些,大家就在那邊吵:念阿彌陀佛好,還是念觀世音菩薩好?對不對?我信這一宗好那一宗好?是寧瑪巴好,甘瑪巴好,還是宗喀巴好?對不對?不是哪個好的問題,到底它在講甚麼。法界很簡單的講,就是真理的範圍裡,包括第一個,就我們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是我們的立足點,是你的立足點,你必須認識它;要你認識它,所以有《地藏經》,這很簡單嘛!但是這個世界我們立足點裡是虛幻的,不真實的。

  怎麼不真實法呢?是因為你用的是五蘊跟六塵,五蘊六塵結合的是一種虛幻。各位裡頭有醫生,你大概知道我們的大腦結構裡頭頭有幾個區塊,就是所謂識性裡面講的:阿賴耶識、末那識,跟第六分別識。在你的大腦裡頭,這些東西是讓你活在錯誤的範圍裡,也就是啊「小學」發達的原因。現在你所接受的汙染,就是這叁個部份。那佛法告訴你,假如能夠不用這叁個部份,那他可以進入另外一個領域。那麼你現在必須先放下這個部份,娑婆世界的根源先放下,然後再進入另一個領域裡。那個領域叫淨土法界,我們這個世間叫世間法界。法界的第個二部份叫淨土法界。淨土法界就有點我們這世間法界要進入靈性世界裡頭的一個過渡區域,過渡的區域。透過淨土法界以後,你才能夠到達所謂成熟的地方,叫緣起法界。緣起法界到純粹的,我們現在俗話叫純靈,純粹是靈的那個法界裡頭,叫性起法界,用白話來講叫靈性世界,靈性世界沒有紅塵的雜染。現在大家覺得學佛以後應該要這樣子,可是,你還沒有到那裡,你連淨土法界都轉不過去。當你這整個架構不了解的時候,你在修學上面亂成一團,亂成一團。佛法的歷史那麼長,現在知識又這麼發達,訊息又那麼豐富,那你所有的東西集過來,你分不清楚,你也不會分類,所以你在佛法中在學什麼你不知道。所以常常有人這樣問:法華的「性具叁千」跟華嚴的「性起法界」有什麼不同?不是有什麼不同,那兩個不同的世界。「性具叁千」講的是界內,界內就叁界內,叁千大千世界。「性起法界」在叁界外,世間法界以外的。

  「性具叁千」指的是叁千大千世界裡面的,「性起法界」是在這個叁千大千世界以外的地方。那你搞不懂的話,你會把它對比起來,那這個都叫雜訊。我們在修學上同修們很多人非常認真,非常用功,不可能成就,因為雜訊互相幹擾,雜訊互相幹擾,所以我們為什麼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一宗一派,你把那個思想給釐清楚,你用慈恩宗的去把它釐清也可以,沒有說不行;你用天臺宗的也可以,不是不行;你用華嚴宗的也可以。那問題是你只能這一宗一派來弄,你現在不可能自己去創一個宗派,你怎麼創啊?你自己都搞不清楚狀況啊,所以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依止某一宗,因為它已經一兩千年了,它的思想形成把佛陀的這些東西分析得很清楚,你一定要從這裡來,這個是你在修學中非常重要的部份,這個部份我們叫做工程面,工程面。工程面是整體的,整體工程的一種瞭解。那你真正想要修行的,其實是技術面。現在很多人一用功,技術面跟工程面分不清楚。就好像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不對?這沒有錯!那你現在要切菜拿個螺絲起子,就在那邊比手畫腳,這個是最有名的世界名牌的螺絲起子,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我現在拿螺絲起子要切豬肉一樣,那叫笑死人。原則沒錯,你拿的佛教的原則沒錯,可是你的用已經用錯了。你不會用了,拿螺絲起子怎麼切菜!?對不對?你說也可以,當然也可以啊!打成果汁比較快,對不對?你怎麼不說用鐵鎚來切菜啊?因為你只隨便抓到一個工具,那就要去做你要做的事,那你說是這樣有沒有錯?從你講的大原則沒有錯,可是這實際上的用上面你出問題了。

  這個,跟各位講,讀經發生問題就在這裡,就發生在這裡。幾乎每一個用功的同修都犯同樣的錯誤,同樣的,修密的人這種問題更嚴重,他搞不清楚哪一宗哪一派是怎麼修的。所以我們在看這些行法的時候啊,你一定要抓到一個重點,每一宗每一派都有它的東西,那麼它的東西裡頭隨著歷史跟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很多是附加在上面的迷彩。藏密裡頭有一幫修的叫瑜伽,到最後叫無上瑜伽、大手印,你去留意看看,大手印跟事業手印其實哪一個殊勝啊?是事業手印殊勝,不是大手印殊勝。但是後來為什麼強調大手印?其實就是個空性而已。無上瑜伽也是講空性,空性在我們大乘來講,它是最基礎的,是最基礎的,不証得空性,下面都別談了,所以它剛好倒過來。所以它的理論不是從佛陀傳下來的,它是從實修的立場一步一步走上去的。那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哪個宗派是怎麼講的,所以不是對不對的問題,你要跟哪個宗派你就跟那個宗派走,你絕對不要跨越雷池。那麼有的宗派有那個因緣,你去修也可以,不是不行,這個叫加持。加持的時候,不要讓它來幹擾你原來的修法,你要懂得這一點。你在修行,可以,加持它可以,有那因緣。你也不要視它為什麼仇人啦、猛獸啊,不必如此。加持可以,但是不要幹擾你原來的思惟模式,尤其是工程面這個部份,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修學上面你一定要依止於道場,依止於善知識跟依止於法門。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才能夠架構你的思惟模式,你的語言模式,因為這一宗所用的語言跟那一宗所用的語言不一樣。宗喀巴他不講虹身虹光,寧瑪巴一定要講虹身虹光,那你怎麼講?

  所以你去跟宗喀巴格魯派講說那虹光,你不被打死才怪,因為那一派不講這些!所以你到華嚴來,華嚴要講的跟天臺裡頭要講的是不同的,思惟模式也不同,邏輯也不同。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你在哪個宗派之下,你就一定要依止那個宗派。但是我們有個心量,不排除其他宗派,也不要忽視別人的成就,這個時候我們叫隨喜讚歎,稱讚如來:你修的那法很好,好好修!人家讚歎你也一樣,你就謝謝就好了。「那既然我們的很好,你為什麼不來修?」這個是造業,不要講這一句話。所以我們告訴各位說,你在那裡修法你就在那裡修,不要來這裡,沒有鼓勵你。假如你不知道跟誰修,那歡迎你來這裡,這裡教你。你要記得這一點,人家那個地方修得好好的,你就鼓勵他不要跑,好好在那裡修,真有困難,那我們來協商,研究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個是一個行者的一個基本心態,這個不是在拉選票,到我們這裡來好!到我們這裡來好!你要當選什麼?沒有必要,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你在那邊要用正確的心態去修學正確的法,這樣就好了。來到我們這裡,是用我們的這種情況,所以這一套你要講清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那我們跟各位談到了工程面的部份,也談到技術面的部份。技術面其實很難直接跟各位講,因為它實際上就是修法的問題,但是大家想修行都是要修技術面,沒有工程面的鋪墊哪,技術面修不好,修不好。因為那個思惟模式一進去你就迷路了。

  所以我一再跟各位講,我們的法,賢首宗宗本身是中觀論派,大乘佛教的義學主流,它的精華在我們這裡。大乘的第二個宗派就是大乘瑜伽行派,大乘瑜伽行派啊就是慈恩宗為代表,行法也在我們這裡,所以我們叫賢首兼慈恩宗。那大家可能會覺得慈恩宗怎麼有行法?慈恩宗是我們對玄奘大師有誤解,有誤解。講到這部份,就要跟玄奘大師做歷史上的翻案。大家認識玄奘大師嗎?告訴你,你根本不認識!你認識的是唐叁藏,是孫悟空跟豬八戒的師父,你認識的不是玄奘。玄奘,尤其在臺語念起來哦跟叁藏又更像,所以ㄙㄢㄇ-ㄗㄥ,ㄙㄢㄇ-ㄗㄥ,差不多嘛!唐叁藏哦叁藏法師嘛!玄奘法師、叁藏法師,差不多嘛,所以你根本認識的就是豬八戒的師父,你認識的不是玄奘大師啊。而大家對於玄奘大師那麼有名氣都認識了,除了【西遊記】以外,你大概根本就不認識。勉強的說,他是唯識宗。玄奘啊,是唯識宗的第一代祖師,因為他有個弟子,叫窺基,把唯識啊宏揚的很好;而玄奘大師本身又著作了一本叫﹝成唯識論﹞,所以你就稱為他是唯識宗。其實喔,玄奘大師在唯識宗的地位並不高,因為…

《藥師經行法 第一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