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阿修羅王衆——心靈的震動
複次,羅睺阿修羅王,得現爲大會尊勝主解脫門;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得示現無量劫解脫門;巧幻術阿修羅王,得消滅一切衆生苦令清淨解脫門;大眷屬阿修羅王,得修一切苦行自莊嚴解脫門;婆稚阿修羅王,得震動十方無邊境界解脫門;遍照阿修羅王,得種種方便安立一切衆生解脫門;堅固行妙莊嚴阿修羅王,得普集不可壞善根凈諸染著解脫門;廣大因慧阿修羅王,得大悲力無疑惑主解脫門;現勝德阿修羅王,得普令見佛承事供養修諸善根解脫門;善音阿修羅王,得普入一切趣決定平等行解脫門。
「羅睺阿修羅王,得現爲大會尊勝主解脫門。」「現爲大會尊勝主」的「現」是指示現;而「大會尊勝主」以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請法王,亦即在大會中請轉*輪的人。想當尊勝主,首先要能觀察到這一會中有能說法的「說法王」在,然後主動向那說法王請法,那麼你就是尊勝主。
請法不容易,我們現在請法不外乎兩個問題:一是爲解決自己的困難,例如事業、家庭、種種疑惑……等;另一個是爲自己要修學法門而來請法。這兩者,一是凡夫,一是阿羅漢,都是爲自己的事才請法的,而此處所指的「大會尊勝主」是要爲衆生請法的。
爲衆生請法有叁個條件:一、你必須知道說法主的專長。二、請法主本身要能對所請的法有深刻的理解與認知,所以請法主的智慧也是極爲高深的。叁、要能了解衆生的機緣與根器,然後代他們請法;一個請法主雖然能契機又契理,但是沒有人請他出來轉*輪,所以他只好請別人出來轉*輪。請轉*輪並不容易,因爲以這位請法者而言,他能否放下自我而以法爲重?這才是修法上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得示現無量劫解脫門。」「無量劫」意指很長很長的時間。能把無量劫的時間在一念之間示現出來,便是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的解脫門。
「巧幻術阿修羅王,得消滅一切衆生苦令清淨解脫門。」能消滅一切衆生的痛苦,而令衆生清淨,這是巧幻術阿修羅王的解脫門。
「大眷屬阿修羅王,得修一切苦行自莊嚴解脫門。」「修一切苦行自莊嚴」屬于難行道,這是指莊嚴自性的部分;另外還有所謂的「他莊嚴」,是指莊嚴國土的部分,屬于易行道。莊嚴國土是爲了攝受衆生,而莊嚴自性則是爲了引出佛性。
「婆稚阿修羅王,得震動十方無邊境界解脫門。」「震動十方無邊境界」是指我們原來使用的意識形態以及我們所認知的部分,現在重新完全地將它們改變過來,不再使用意識形態了。因爲「意識形態」是經由對立的心態而産生的,心態上一經對立後你的心就僵化了。這裏所說的「震動」等于一種松動,亦即先將你僵化的意識形態松動,然後你才有辦法將之舍棄。譬如我們本來認爲人生就是要賺錢,一天用很多的時間在賺錢這件事上面,結果白自己弄得疲倦不堪,但是你卻認爲人生就應該這樣才對,這便是一種堅固的意識形態。當有一天因緣成熟,你學佛了,發現原來人生並非如此,這時你會想改變一下生活步調,會開始每天挪出一些時間來調柔寂靜。
剛開始訓練時你可能還會緊張,大概經過一星期後,就會發覺這一星期十分安詳自在且幸福,你再也不會被那些價值觀念綁死了。所以,要先放松自己,這就是一種震動。當你在心靈上産生這一種震動時,所有的價值觀念都會改變,十方無邊佛境界也都會現前。
「遍照阿修羅王,得種種方便安立一切衆生解脫門。」想要安立一切衆生必須使用種種方便,否則很困難。而這「種種方便」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不能起任何煩惱,否則不能說是在「方便安立衆生」。所以,這方面希望各位能深深地體驗,這是屬于難行道的部分。
「堅固行妙莊嚴阿修羅王,得普集不可壞善根凈諸染著解脫門。」「集」是積集之義。因爲我們的心有太多的汙染,所以現在必須廣泛積集不可壞的善根,使心清淨。
「廣大因慧阿修羅王,得大悲力無疑惑主解脫門。」「無疑惑主」與前面的「尊勝主」意義差不多,只是這兒著重慈悲門,即是從饒益衆生上面來談的。想要處處大悲饒益衆生,還要沒有任何疑惑,關于這點實行起來並不容易。因爲通常發悲願的人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智慧尚未展開,所以常産生這樣的懷疑:「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這樣的話,一切功德將會消失殆盡。因此,在大悲力的前提之下千萬不要懷疑,這是一種行門。若于修行時有不幸的事降臨身上,更不必産生疑惑,只要抓緊悲願的初衷,一切將會變得更自在。行大悲門,你必須有鋼鐵般堅定的意志,否則修行到最後往往會功虧一篑。
「現勝德阿修羅王,得普令見佛承事供養修諸善根解脫門。」普令一切衆生都能見佛承事供養,並非那麼容易,但至少個人的事修功德不能免。譬如每天要將自己的佛堂整理得幹幹淨淨,點燈、點香、供花、供水,一樣都不能缺,這也是「修諸善根」借著這些事修,你可以起無邊的觀想。
「善音阿修羅王,得普入一切趣決定平等行解脫門。」「一切趣」是指六道衆生。學佛人發廣大願要度盡一切六道衆生,我想大概沒有問題,但是能做到「決定平等行」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爲你要能「普入一切趣」!譬如你要到雞道度衆生,就必須與雞同事而示現雞的形相,但是你又害怕會被捉去殺了,所以說你不能平等行。
佛在往昔生中當鹿王時,因爲國王喜歡吃鹿肉,所以森林中的鹿就一只一只地輪流被宰。有天剛好輪到一只待産的母鹿,牠要求國王:「等我明天生下小鹿之後再死,今天先換別的鹿。」可是大家都不想提前一天死。這時鹿王自告奮勇說:「我提前去。」國王看到鹿王前來,問明原因之後,他感到慚愧地說:「連鹿王都這麼仁慈,我是什麼國王啊?」從此下令不准殺鹿。由這個公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佛、菩薩往昔生中的種種示現是多麼殊勝、不可思議啊!我們能否像佛一樣平等對待一切衆生,抑或視生死一律平等?這個修行法也能讓我們解脫。
爾時,羅睺阿修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阿修羅衆,而說頌言:
十方所有廣大衆 佛在其中最殊特
光明遍照等虛空 普現一切衆生前
佛爲何在十方廣大衆中是最殊特的呢?因爲佛能覺悟,而衆生不能。所以不管修任何德業,都不及覺悟到生命的存在與真理來得殊勝。佛的光明遍照,與虛空一樣,所以他能普現于一切衆生前。
百千萬劫諸佛土 一刹那中悉明現
舒光化物靡不周 此是毘摩深贊喜
「百千萬劫諸佛土,一刹那中悉明現」,意指在一刹那間所有覺悟境界一時炳然齊現。「舒光」指智慧光的展開,「化物」指教化衆生。所以,「舒光化物靡不周」,意指展開智慧光的妙用來教化一切衆生,不會遺漏任何一個衆生。
如來境界無與等 種種法門常利益
衆生有苦皆令滅 苫末羅王此能見
如來境界是沒有人能與之相比的。此偈可以這樣排列:「如來境界無與等,種種法門常利益」,或者「如來境界無與等,衆生有苦皆令滅」,抑或「種種法門常利益,衆生有苦皆令滅」。此叁者皆可,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排列,體會經文的意義。
無量劫中修苦行 利益衆生凈世間
由是牟尼智普成 大眷屬王斯見佛
佛在無量劫中修種種苦行,他有叁個目的:第一、利益衆生(利益有情世間),第二、清淨世間(清淨器世間),第叁、由是牟尼智普成(智正覺世間成就)。換句話說,一個淨土的成就必須具足這叁個條件。
無礙無等大神通 遍動十方一切剎
不使衆生有驚怖 大力于此能明了
佛出于世救衆生 一切智道鹹開示
悉令舍苦得安樂 此義遍照所弘闡
此處的神通是指圓融、無對立、無分別的知見。因爲衆生都有對立的意識形態,所以才有種種痛苦産生。佛現神通是爲了讓世間衆生免除一切驚怖及痛苦的逼迫。而佛用何方法救度苦難中的衆生呢?即向衆生開示智慧的道理,讓衆生趨向于覺悟,便能令衆生舍離痛苦得到安樂了。
世間所有衆福海 佛力能生普令凈
佛能開示解脫處 堅行莊嚴入此門
福報大不一定能出叁界,因爲大福報往往是障道的因緣。佛開示我們如何從大福報中了生脫死,這也是一個修行法門。
佛大悲身無與等 周行無礙悉令見
猶如影像現世間 因慧能宣此功德
此偈可以這樣排列:「佛大悲身無與等,周行無礙悉令見」,或是「佛大悲身無與等,猶如影像現世間」。不同的排列方式,其感受度也不同。
希有無等大神通 處處現身充法界
各在菩提樹下坐 此義勝德能宣說
如來往修叁世行 諸趣輪回靡不經
脫衆生苦無有余 此妙音王所稱贊
佛爲了幫助衆生解脫痛苦,叁世所行經無量輪回,常在六道中度脫衆生無一遺漏。故經典中雲:這娑婆世界沒有一塊土地不是佛舍頭目腦髓的地方,換句話說,只要是一寸以上的空間都有他的血淚。佛度衆生是如此地犧牲,這真是難行、苦行。現在我們從這兒就能體會出,諸佛、菩薩在往昔生中是如何修行的。
經文到此,可看出天龍八部衆與我們有很深切的關系。雖然有人說:「根本沒有天龍八部。」但是我們不管這些,因爲八部在人間饒益衆生是事實,而佛、菩薩利益衆生也不必征得你的同意。佛幫助你,只是希望你能覺悟。你現在不能覺悟,沒關系,等下一次因緣成熟,他還是會繼續幫助你。佛菩薩就像太陽般,天天都出來普照萬物,只是你每天都在天快亮時才去睡覺,結果你就以爲這世界沒有天日,那是衆生的執著與錯誤,佛、菩薩不會計較這些。佛、菩薩的大悲願力要饒益衆生,這是他的本質及特色,不因你的贊歎與否才來決定是否幫助你。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八 阿修羅王衆——心靈的震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