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四 夜叉王衆——這世界上還有壞人嗎?

  

四 夜叉王衆——這世界上還有壞人嗎?

  

  

複次,毘沙門夜叉王,得以無邊方便救護惡衆生解脫門;自在音夜叉王,得普觀察衆生方便救護解脫門;嚴持器仗夜叉王,得能資益一切甚贏惡衆生解脫門;大智慧夜叉王,得稱揚一切聖功德海解脫門;焰眼主夜叉王,得普觀察一切衆生大悲智解脫門;金剛眼夜叉王,得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解脫門;勇健臂夜叉王,得普入一切諸法義解脫門;勇敵大軍夜叉王,得守護一切衆生令住于道無空過者解脫門;富財夜叉王,得增長一切衆生福德聚令恒受快樂解脫門;力壞高山夜叉王,得隨順憶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脫門。

  

  

「複次,毘沙門夜叉王,得以無邊方便救護惡衆生解脫門。」爲何「以無邊方便救護惡衆生」也能成就解脫門?既然你認爲世上存在惡衆生,證明你的「我執」非常強烈;當我執逐漸除滅,所謂的「惡衆生」隨即消失,但並非現象界的惡衆生通通不見,而是指善與惡的對立將不再如此明顯。善與惡的觀念,乃因對立分別而産生,當你不再對立分別,會認爲對方也不過是個衆生。凡夫才會造惡,菩薩不會造惡,此時你自然會發起慈悲心去救護他。當你在救護衆生時,其實我執與法執都已消失,也就得到自在解脫了。

  

理論上看似簡單,等境界來臨時,我們還是會被境界所轉。所以平常的事修功課不能免,而事修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這是屬于難行道的部分,直接沖著我執及法執來將之破除,這叫「斷惑證真」。而易行道的修法,則先將我執及法執暫放在一邊,反正看到衆生就先禮敬諸佛,或稱贊如來、隨喜功德、廣修供養,隨你修哪一法都可以,都能漸漸地松解我們的「我執」。

  

  

「嚴持器仗夜叉王,得能資益一切甚贏惡衆生解脫門。」對于邪惡的衆生還是要幫助他,令之改過遷善,這叫「資益」。

  

  

夜叉在印度的民間信仰中被認爲是厲鬼,專門傷害好人,反倒不見得會找上壞人。然而,大乘經典中的夜叉是護法,而且只護持好人,不護持壞人。故在《藥師經》中稱夜叉爲藥叉,如十二藥叉神將,這就是一種轉變。所以,若從正思惟上來說明,夜叉有時也會違惡向善。當他聽聞正法,感受到真理的美妙,他就會自動棄邪歸正。這是關于夜叉屬善屬惡的一層意義。

  

  

另外一層意義呢?即在「一真法界」中無善惡之分。易言之,從究竟真理的立場來看,夜叉在屬性上並無善惡的問題,他只是顯現一種相來修行而已。夜叉與邪惡的衆生較有緣,如同富人與富人較有緣,窮人與窮人較有緣;同樣地,夜叉也自有其因緣,他專門找壞人來教化,並且常使用暴力手段,故壞人常常會受到修理,但只要沒死,都還有藥可救,回歸叁寶門中。

  

  

「勇敵大軍夜叉王,得守護一切衆生令住于道無空過者解脫門。」這「守護一切衆生,令住于道無空過者」的含意,是令所有衆生能安住在覺悟之道上。這句是從真如門的角度來看的,因爲在真如中本來就是窮盡一切,所以才能令一切衆生都安住于菩提大道上。

  

  

以上這些夜叉王的解脫門,從數字來看有十個,實質上卻只有一個解脫門,這就叫作「一即是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只提到「一」的方面,只要說是夜叉王即可。夜叉王會從正反兩面不同角度下手救度衆生,而且通常較傾向使用反面的方法令衆生覺悟,尤其特別針對邪惡衆生。若從「多」或「一切」這方面來談,這十條便指十種性德。十個夜叉王中,第一個是毘沙門夜叉王,專門救護惡衆生;第叁個嚴持器仗夜叉王則能資益一切甚贏惡衆生;故十條中就有兩個專門對治惡衆生,換言之,外面境界裏每五個衆生中就有一個屬于惡衆生,這也表示我們自己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壞習慣。既然我們有這麼多的缺點,須有惡劣的環境來對治,才有可能轉過來。

  

  

爾時,多聞大夜叉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夜叉衆會,而說頌言:

  

衆生罪惡深可怖 于百千劫不見佛

  

漂流生死受衆苦 爲救是等佛興世

  

這「不見佛」,對一個佛弟子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缺憾。然而,所謂的「見佛」,倒也不是指見到一個名叫阿彌陀佛或釋迦牟尼佛的人。「佛」指覺悟,而「見」乃證得之義,所以「見佛」即表示你證悟了。那麼所謂的「佛興世」,則是指悟得了叁界輪轉的痛苦,警覺到應該要出離,而且有了出離六道之法,還將此出離法教導衆生知曉,令衆生也一起出離生死。

  

此偈的含意,即是衆生的罪惡太大了,以至于受到生死流轉的痛苦,在百千劫那樣久的時間也不曾感受到覺悟的真理;爲了救護這些愚癡的衆生,佛就在世間宣揚這覺悟的真理,令衆生因覺悟而出離。

  

如來救護諸世間 悉現一切衆生前

  

息彼畏塗輪轉苦 如是法門音王入

  

「如來」仍指自性。假若能令自性顯揚,就能消除世間種種苦難,也能息滅一切怖畏輪轉之苦,這是自在音夜叉王所通達的法。然而現在我們的自性被埋沒了,才會對世間的苦難無能爲力。

  

衆生惡業爲重障 佛示妙理令開解

  

譬以明燈照世間 此法嚴仗能觀見

  

從小乘來看,佛不度無緣衆生;從實教來說,佛仍會救護惡業衆生,只是這兒的「佛」指覺悟,並不是一個人。雖然每人感受到的覺悟因緣有所不同,但只要覺悟了,再重的業障都能破除。所以,即使惡業衆生的業障如何深重,只要一覺悟便能馬上起信。誰能說哪個人與佛法無緣呢?最主要的是看我們如何開示引導他進入真理的殿堂。這四句偈,指衆生的惡業雖爲嚴重的障蔽,可是一旦覺悟,微妙真理會自然顯現,令衆生于種種因緣體悟;好比明燈一照世間,便能除滅黑暗,這是嚴持器仗夜叉王的法門。

  

  

佛昔劫海修諸行 稱贊十方一切佛

  

故有高遠大名聞 此智慧王之所了

  

這位智慧夜叉王所修持的法門爲「稱贊如來」。只要隨時隨地稱贊別人,我們的名聲就會遠播。這個法門雖是易行道,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所以必須有難行道做基礎。

  

  

智慧如空無有邊 法身廣大不思議

  

是故十方皆出現 焰目于此能觀察

  

智慧是沒有邊際的,故追求智慧有一個特色,即須「掌握住核心」。現在來探討何謂「一佛乘」?指要找到凡夫之所以爲凡夫,聖人之所以爲聖人的關鍵點在哪兒。雖然這當中有所對立,畢竟還是要靠自己感受。譬如凡夫之所以爲凡夫,是因爲凡夫有對立性,佛之所以爲佛,乃因佛圓融。現在你心中發起這「將對立轉爲圓融」的心念,就叫「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這種修法屬于直接由凡夫轉變果地覺,故爲「一佛乘的修法」。將凡夫與聖人二分化,是方便我們攝心時能馬上轉凡夫心境爲聖人的覺性,然而這樣予以二分並不正確!當凡夫的部分與聖人的部分融爲一體時,那種圓融體爲何?我們又要去感受這部分。假若能感受到這部分,叫作有智慧,此時一佛乘也成就了。所以,只要能掌握住核心,這智慧就能起無邊妙用。

  

「法身廣大不思議,是故十方皆出現」的含意,是指自性能夠普遍一切而無窮盡,任何地方都能展現出真理的存在。

  

一切趣中演妙音 說法利益諸群生

  

其聲所暨衆苦滅 入此方便金剛眼

  

佛能在六道之中演說種種方便法。這真理之音所到之處,能利益衆生而消除所有苦難,這是金剛眼夜叉王所體悟到的法門。

  

  

一切甚深廣大義 如來一句能演說

  

如是教理等世間 勇健慧王之所悟

  

這「甚深廣大義」如何以一句話就演說完畢呢?這還是我們前面提的,只要能掌握住核心,就能「一切甚深廣大義,如來一句能演說」。

  

  

一切衆生住邪道 佛示正道不思議

  

普使世間成法器 此勇敵軍能悟解

  

衆生是顛倒的,所以安住于邪道;佛是不顛倒的,故能開示正道。衆生因爲使用識性,所以是「可思議」;經過修行後,舍識性而采用根性,而根性乃用腦筋思考所不能及的,故爲「不可思議」。後兩句的意義,指使用正道轉化衆生,令世間一切衆生都能成爲法器,這是勇敵大軍夜叉王的解脫門。

  

  

世間所有衆福業 一切皆由佛光照

  

佛智慧海難測量 如是富財之解脫

  

世間的福德資糧相當多,但是還是在覺悟之後所獲得的福德最殊勝。因覺悟所獲得的福報是無漏財,因世間法所得的福報是有漏財。覺悟之光一定從修行中來,這點我們一定能感受得到。

  

  

憶念往劫無央數 佛于是中修十力

  

能令諸力皆圓滿 此高幢王所了知

  

此爲〈梵行品〉的法門,在過去無量劫中所修的就是十種殊勝智力。在〈梵行品〉中,所說的「雲何而得梵行清淨」?就必須「應以十法而爲所緣」,然後複應觀察十種殊勝智力,才能得清淨梵行。〈梵行品〉是一佛乘的直接修法,原因就在此。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四 夜叉王衆——這世界上還有壞人嗎?》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