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摩睺羅伽王衆——我執在哪兒?
複次,善慧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衆生集功德解脫門;凈威音摩睺羅伽王,得使一切衆生除煩惱得清涼悅樂解脫門;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得普使一切善、不善思覺衆生入清淨法解脫門;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得了達一切無所著福德自在平等相解脫門;燈幢摩睺羅伽王,得開示一切衆生令離黑暗怖畏道解脫門;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得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解脫門;師子臆摩睺羅伽王,得勇猛力爲一切衆生救護主解脫門;衆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得令一切衆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解脫門;須彌臆摩睺羅伽王,得于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滿足解脫門;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得爲一切不平等衆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
「善慧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衆生集功德解脫門。」「善慧」的「善」有善巧方便之義,「慧」指智慧。此摩睺羅伽王能善用智慧來度化衆生,讓衆生獲得利益。「神通」則是因緣和合力的組合,而應如何讓此因緣和合發揮作用呢?關于這點,或許有些學佛人會有一種法執,認爲因緣和合是無法控製的,其實不然。譬如行善或不造惡,此因緣總可由自己操縱吧!或者過午不食、持戒、布施……等等,這些事也可操之在己。在因緣和合中,一定總有些因素能由自己掌控,所以行善或者爲惡,完全操縱在自己手中。故因緣,並非如同一陣風那般狂飙過去而無法掌握,只要是周遭與自己有關的,我們都能夠控製。要讓這組合是純善、純惡?或是善多于惡、惡多于善?完全都在自己的控製之中,而這樣才是真正的「善慧」,才是神通方便。
由此得知,在因地修行時的這種因緣組合是可以控製的,而以這樣的方便令衆生修習積集種種功德,時而威嚇、時而施恩,恩威交互運用,令衆生亦步亦趨地步上菩提道。
「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得普使一切善、不善思覺衆生入清淨法解脫門。」何謂「普使一切善不善思覺衆生入清淨法」呢?不管你是善思覺或不善思覺的衆生,此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都能引導你入清淨法。現在我們爲何無法發揮此能力呢?因爲我們有法執,而法執在哪兒呢?在于我們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認爲它一定要如何去執行。
譬如老子的生活很平凡,一般人不易發覺他的奇異出,他與一般人一樣,甚至還特別憨厚一點。與人同行有時腳步還會特別慢半步,既不會走在第一個,倒也絕不落在最後一位;所以前面山崩壓不到他,後面老虎來也咬不到他。他就是這麼平凡,大概在這年代已找不到像他那樣的人。所以我們認爲學道人就應該和他一樣,不能強出頭。其實當我們有這種想法時,就證明法執在這邊産生了。
學佛人也有同樣的狀況,我們會認爲既然已經學佛了,就應該經常合掌念「阿彌陀佛」,好像不念「阿彌陀佛」就不是學佛人,其實我們都弄錯了。我們以爲學佛就要念佛和吃素,做別的事好像都不行,可是我們都沒想到學佛中有比念佛、吃素更爲重要的事!像這些例子也都是法執的展現。所以,應如何引導這善思覺與不善思覺衆生,也是學佛人的重要功課之一。
「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得了達一切無所著福德自在平等相解脫門。」雖然我們知道要「了達一切無所著」,但我們無法辦到。要求別人「無所著」很容易,要求自己不執著很難的事。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對「一切無所著」深切地去感受,看看能感受多少;這是菩提道,你能感受到多少,你的福德就有多少,這種福德才是真正的無漏福德。我們必須從法上相應,然後體會,慢慢打開心量,讓內心清淨穩定,于是這兒所說的「福德自在平等相」,才會隨著我們的成就而能完全展現出來。
「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得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解脫門。」何謂「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呢?就是能了知一切覺悟的不可思議功德及成就,而産生歡喜。
「師子臆摩睺羅伽王,得勇猛力爲一切衆生救護主解脫門。」「勇猛力」是指堅定的意志力。我們也有勇猛力,但是我們的勇猛力是狂熱,一陣風來就吹熄了。要有堅定的意志力,才能成爲一切衆生的救護主。
「衆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得令一切衆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解脫門。」「隨憶念」就是隨緣,能隨緣才能産生無邊喜樂。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能隨緣而轉變,但又能念念清楚,此時的心不會攀緣過去,亦不攀緣未來,自然就無得失心,只有「當下」。所以,活在當下,就能産生無邊喜樂。
「須彌臆摩睺羅伽王,得于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滿足解脫門。」前一句的「令一切衆生隨憶念」屬于他受用法樂智,是指在外境中下化衆生時能隨緣。而這句「于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屬于自受用法樂智的部分,是指自己在上求菩提時能意志堅定不動搖,而且不攀緣。
我們常說:「心能轉境則同如來,心被境轉則是凡夫。」話說回來,倘若你的心不被境轉,又如何恒順衆生呢?關鍵點就在于你是否念念清楚?
「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得爲一切不平等衆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因爲一切衆生有種種不同的差別心而造成不平等的狀況,所以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爲衆生開示平等道,讓衆生知道平等爲何。現在我們爲衆生開示平等道時,頂多也只是告訴衆生:「凡事不要太計較,因爲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將來皆當成佛,故何必計較呢?」我們大概只能這樣分析而已。其實你爲衆生開示這些,也只不過是人雲亦雲,並非是你的見性之見。
所謂「不平等」,就是在人我或人法上面有了對立性,才會有高下,所以産生不平等。現在我們要告訴衆生的是,佛的境界中沒有對立、沒有高下,故要將這種對立心予以化除。因此,我們爲衆生開示時,可依循此原則,然後從他的環境與立場舉例說明,以你的自證智力來化解他的差別心,這叫「開示平等道」。
爾時,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摩睺羅伽衆,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性清淨 普現威光利群品
示甘露道使清涼 衆苦永滅無所依
「如來」指自性,而「依」是指執著。自性本來清淨,我們應如是觀。而且這清淨自性乃人人皆具足,只要讓自性展現,就能開示甘露道,利益一切衆生,使之得到清涼的法樂,並令衆生離開因執著而産生的種種痛苦。衆生因爲有執著才有痛苦,倘若不依靠也不執著,衆苦自然消除。
一切衆生居有海 諸惡業惑自纏覆
示彼所行寂靜法 離塵威音能善了
一切衆生因爲執著于有,所以種種業惑自然就纏著于身;而凈威音摩睺羅伽王開示我們:不要執著于有無二邊,並且于一切處都能隨緣,這樣內心自然清淨,種種煩惱與苦患也自然消除。
佛智無等叵思議 知衆生心無不盡
爲彼闡明清淨法 如是嚴髻心能悟
「佛智慧海」就是薩婆若海,亦即覺悟的智慧。此偈的含意,是指佛智不可思議,無人能與之相比,而且佛也能知曉衆生心如何,並爲種種不同的衆生演說清淨法。這是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所了悟的解脫門。
無量諸佛現世間 普爲衆生作福田
福海廣大深難測 妙目大王能悉見
「佛」仍然指覺悟。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中,處處都能覺悟,而此覺悟就是衆生的福田。因覺悟而得到的無漏福相當廣大且深不可測。這是妙目主摩睺羅伽王所悟得的法門。
我們從哪個方向覺悟,我們的福報就往那個方向發展。譬如世間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而那些優秀的傑出人才就是往昔因地時在某部分有所覺悟。例如有些歌星很有名氣,但不見得歌唱得很好;而唱得很好的歌星倒不見得有名,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對于唱歌這件事所領悟的有所不同。有人在唱歌時會結下很好的人緣,所以下輩子雖然唱不好,卻很叫座。而有的人在唱歌上面用了很深的功夫,卻沒有結人緣,于是就會叫好不叫座。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我們對于「福海」所看到的也只是這些表相而已。其中的行法還得靠各人自己去深化。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五 摩睺羅伽王衆——我執在哪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