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叁 從胎藏界看准提

  十叁 從胎藏界看准提

  我們提過,准提兩字就是「自性清淨心」的意思,一般修法能了解「自性清淨心」而開始去修,就算不錯了,然而在華嚴的世界裏,他不是這個樣子。他有一個源頭,即金剛界與胎藏界。

  從胎藏界的立場來看,十叁院當中有一個遍知院,各位必須對照曼荼羅來看,最少看一年,不這樣,就看不到東西。如果看兩年能有所心得,便算是上上根器了。兩幅曼荼羅看四年,若能看得通,算是上根器,看個五、六年算正常的,所以一定要發心,既然想學,就不要有應付的心態。

  准提菩薩屬于「遍知院」的部份。何謂「遍知院」?遍是普遍,知是每一知、每一部份都會達到,所以「遍知院」即普遍存在的意思。它可以包含各個層面,換句話說,自性清淨心這個DNA,在我們的生命本質裏到處存在,你從立名上即可看出。

  整個胎藏界曼荼羅,本身即是一個生命的整體觀。它分十叁個部份,中臺八葉院是爲核心,是在整個生命當中,猶如大腦、脊椎之類的中樞系統。而八葉院的核心之外,爲何還有一個遍知院?你由此就可看出其生理結構、有機體系是相當健全的。這遍知院相當于我們的神經系統,遍布全身,沒有神經驅動,你就動不了。

  遍知院提醒我們,它在法界中、在生命體裏都是無所不在的。就外在而言,傳統說法叫「大周天」,而裏面就叫「小周天」,這是中國傳統道教或儒家的看法。我們來看,則生命本體是個主宰,外在是我們所影響的相,外在的世界是由我們去影響的。修行訓練時,必須了解到這一點。所以遍知院告訴我們,修學此一法門時,你是在培養自己很敏銳的神經系統,莫使之遲鈍,因爲這個DNA無所不在,不管是出現哪種性德或起用,遍知院在這上面都會起作用;你若單獨將之提出來用,就稱爲「獨部」,這當然也無妨,可是單獨提用就好比在整體醫學裏分支出神經科來研究一樣。

  遍知院無所不在!遍知院的神經應該比擬爲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曼荼羅必須細細觀察,每個名詞都看清楚,所擺位置代表什麼作用?從總相觀、別相觀裏又如何觀?總相,就整體而言該如何看?宏觀、微觀等等,又怎麼看?必須先把這部份處理好。

  傳統一般的講法,都只從准提菩薩到底是幾只手上面來著墨。事實上,幾只手都無所謂,總之,不可能少于兩只手就對了。從二臂准提菩薩到十八臂准提菩薩,向來都有人修,甚至還有四十二臂,四十八臂,千手千臂准提菩薩,但這屬于微觀修法的技術性問題。我們應先就宏觀面來了解,將來有機會再從微觀一個一個來探討怎麼修的原則與技術。

  從宏觀面著眼,所謂自性清淨,我們提過,任何一尊菩薩都是生命中的性德。換言之,任何一尊菩薩都屬生命中的DNA。我們無法如現今的醫學系統,將染色體裏的DNA區分得很清楚,但大致而言,生命系統裏有衆多DNA,按胎藏界分法,十叁院就相當于十叁對染色體,金剛界裏有十八會,分爲九個區塊,正反兩方面加起來一共十八會,你將其比擬爲十八對染色體也無妨。如今我們的理論工具尚未成就到那裏,一時之間也難以整理出完整架構,這是我們,甚至往後子孫該努力之處,而今僅簡單加以類比而已。

  回頭來看,爲何有這幾個院?作用何在?曆代祖師大德似乎都不曾提過這一點,因爲就當時環境來看,他們認爲無此必要。如今我們有此需求,所以堅忍得成就可以就這方面去發展,由此超越古人,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在總體上超越,這一點必須留意。

  古人有很多成就,那是基于古代的環境,如今我們未必能超越,蓋因時移勢易,環境變遷。你身處當世,雖可在某方面超越古人,有更燦爛的成就,但並不表示古人比你差。他們沒必要認識這些嘛!現代人發明了飛機和火箭,能登陸月球,科技是超越了,但並不比嫦娥來得殊勝,至少嫦娥讓人們發明了月餅。

  某個文化,在某個時代環境下才會出現。古代有衆多東西或建築,今人已然創作不出。如今天的用紙幾乎都屬酸性,古人則多爲堿性紙,不太汙染環境。古代固然沒有像今天一0一這種摩天大樓所運用的建築科技,然今人也未必能達到古人的技術,蓋因古今思惟模式不同。我們的才智也許在某方面能超越古人,但尚不足以夜郎自大。沒信心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但若有了信心卻又有慢心,便會造業。我們絕對肯定古人的成就,畢竟上看古人而見賢思齊,可以下濟來者。具此信心才能創造新機,而與古人的成就相輝映。

  譬如爲何有這十叁會?古人把它作出來,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爲它只是將其境界表達出來而已。爲什麼?他不知道。如今我們在其基礎上,一定得先加以肯定,然後再窮究爲何有此十叁院的原由,如此則絕對有機會超越古人成就。

  就胎藏界而言,雖說十叁院,但怎麼算卻都是十二院,第十叁院哪裏去呢?各位,不是考究第十叁院哪裏去了,而是要問:第一院在哪裏?第一院不屬中臺八葉院,而是總院;整個曼荼羅算一院,稱爲大院,大院又分十二院,所以共爲十叁院。古人認爲本來如此,那是他們原本具足的思惟模式嘛,何必多言!我們卻不明究理,老是找那第十叁院,卻不知倒過來找第一院。曼荼羅本來就這樣,第一院原本即呈現在那裏,「十叁院」得自己看懂啦!

  一千五百年來,人們幾乎都膠著于此,如今時空環境背景幡然改變,我們可以重新來過,古大德、曆代祖師也會鼓勵、加持的。我們現在正走在古、今銜接的分水嶺上,一方面接引古人的成就,另一方面以此爲基,開發一套未來的世界觀。這時候必須全然、絕對地投入,很多新意會由此汨汨而出,曆史與生命的源流本即如此,故曰:「生生不息」。

  我們每天都重新開始,生生不息,然而從曆史的長流、法身慧命的曆程來看,一、兩千年也不過如彈指之間而已。我講這種觀念,你可能覺得有夠吹牛膨風,事實上,經典裏的例子太多了。經典雲:由此向東每走五百年放一粒沙,將所有恒河沙粒盡數放完,這時間長不長?距離遠不遠?阿難說:「好長好遠喔!」如果這樣算一天,然後再經同樣數量的天數,那個距離與時間又有多長遠?佛陀說不長,而你有沒有這種極宏觀的心量?

  學佛就是先把這個心量打開!學佛人能思惟這部份,福報已然大如天,若能進一步感受此情況,那種心境一旦展開,福報更是不可思議。很多人在雞毛蒜皮事上百般計較,不讓人占半點便宜,苦的卻是自己啊!不但現在苦,過去、未來也苦。爲何不能這輩子相讓,下輩子由他來爲你服務?你毫無宏觀的心量,遑論下輩子了。

  自性清淨心,是所有生命因素都原本具足的。換言之,當所有生命因素都很清淨之時,它就顯現出來了。如此,准提菩薩不就無所不在了嗎?所以切勿將其擬人化,而必須將其性德化。自性清淨在每一個因素裏,都是自性清淨的,發願清淨對不對?菩薩行清淨,忏悔也清淨,你叁世間通通都清淨,那才是真正准提菩薩現前相應之時。否則你即使修到准提菩薩坐在你面前,我告訴你他有十八只手,你卻說自己看到一只章魚,豈不奇怪之極!

  那是性德的相應,而非相上之物,修學密法必得有此認知。當我們由此開始精進時,便會發現境界非常遼闊,而且你愈來愈清淨,它也愈來愈鮮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