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二 陀羅尼總持法

  十二 陀羅尼總持法

  「陀羅尼」就是「總持法」,例如我們這整個壇就叫作「總持」,意思是:全都在裏面了。但要一一介紹時就沒辦法總持。佛像怎麼擺是一相,供品怎麼擺又是一相,修持的時候要上香、點燈、供花……如此一一對每個情況分析、介紹,就修行上來說,叫「次第」,一步一步來。

  剛開始修持時,必須步步爲營,其後就整個來了。你在家拜佛時,就整個佛堂來運用,若不會拜佛,就只請一尊佛祖下來,拜一拜再請回去。布置按照次第來,了解佛法,也是按照次第來,但運用佛法則是整體一起運用,此乃密法殊勝之處;否則無法整體運用,就不殊勝了。這整個運用就稱「陀羅尼」,即「總持」之意。

  總持這個階段,絕不是現在要修持的,因爲才剛開始啊!所以首先教大家持咒,持咒就相當于先將你的本尊、那尊佛像立起來,其他周邊的再一步一步來。你現在若連佛祖都沒有,布置了一堆供桌、花瓶、香爐,那有何用?中間的佛像都沒有,怎麼拜?反過來,雖然其他的都沒有,但只要有一尊佛,那就可以拜了。

  教你先持咒,就等于將這個佛祖先擺上來的意思,但不是說這樣就可以,當中還有很多,如音聲、手印、本尊像,乃至顔色如何觀照和用心,這都需要一步一步來進行。莫將此九個字火力全開,連煞車在哪兒也不知道,一旦沖到海裏就來不及了。

  准提法要有一面鏡子,它有一點極重要:那面鏡子不能換。由于鏡子是玻璃做的,所以外框得做好一點,將它保護著。你隨身攜帶也好,每天向這鏡壇禮敬也行,總之,千萬別拿來化妝、塗口紅。這面鏡壇很殊勝,是十方諸佛所傳的心法。

  很多人對此法不了解,認爲擺一面鏡子就與道教無異。事實上,由于准提法很殊勝,道教才從它那兒學過去的。所有道廟若要開光點眼,絕對要有一面圓鏡,那就是「准提鏡」。

  看到人家大門口或屋內供桌上有一面鏡子辟邪之用,不要視之爲外道。你看到鏡子就念「唵 折隸 主隸 准提 娑诃」叁遍,如果挂得不高,用手寫個「唵」,那麼這人下輩子將成爲你的弟子。如果他這輩子修得比你厲害,沒關系,還是可以跟他結緣,因爲大家都是准提菩薩的弟子,你可以用心法將他的心收回來。

  另方面,雖然他們挂的是准提鏡,但大概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曾持准提咒,因爲懂得持咒的人絕不會將鏡子挂在屋頂,而是置于佛堂之上,因此那是地理師或道士幫他安裝的。這沒關系,你只要如法持咒就對了。

  准提鏡有何功能?照天照地!主要是要照我們的心地、心境。法界的一切都在心裏,現在它被汙染了,故無法現前,而准提鏡的作用就是將心照出來,如此修法,那就「十方叁世一切諸法無量無邊」。若是「一個法一個壇」,那就沒完沒了。所以不管你修哪一法,擺好鏡壇,所有法皆可修。就如顯教的「華嚴叁聖」,一擺上去,同樣的,什麼法都可以修。

  鏡壇裏五部密法都有,准提法是「獨部別行」,意即五部密法皆由准提法裏流露而出,故准提行法乃密法的「總持法」,亦即「根本法」。鏡壇的修持方法非常殊勝,各位對鏡壇必須存有尊敬心。對修行人而言,這面鏡子是法界中最殊勝的,切莫隨便換新,即使盡形壽,也用同一面鏡子就好。不要貪著外相,喜新厭舊。若有更殊勝、更好的,可以隨緣,一個放在家裏用,一個旅行時隨身攜帶,壇鏡擺起來,隨時隨地都能做功課。

  修持過程中,心法很多,看你自己怎麼用心。念的時候不要光在那兒數念了幾遍,而必須去感受這九個字的法義。其意義雖然不見得一下子就能全部感受到,但總得盡量去思惟其意義是什麼?真理存在哪裏?想一遍念珠撥一遍,嘴巴繼續念,那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念的過程必須懂得去領悟。

  耳朵照常開放,聽外面的境界、音聲;眼睛照常開放,看外面的境界、色彩與形象;嘴巴繼續持咒;你的心在運用,一旦因緣和合,那個境界就落入心中,稱作「證悟」。證悟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持續累積就會一再進步。修持時盡量依照這個方法,全方位地進入那種狀態。剛開始也許無法運用得很完善,沒關系,只要記得一個原則;不要將自己局限在那個範圍就可以了。

  修此一法門,不是「唵 折隸 主隸 准提 娑诃」持續念下去就好,這當然是根本,但更重要的是心境怎麼拓寬必須自己去訓練。

  准提法門雖然沒什麼限製,何時何地都能修,但必須以最恭敬的心來修持,才會殊勝。接引他人來修行時,若碰到嫌修行麻煩的人,可以教他這個修法,告訴他:「只要有心,持這個咒就好,不管在哪裏都可以念,毫無限製。」對外很寬松,但對自己的要求則是愈嚴格愈好。

  這個法門、真理的存在,是不分別衆生的,又分別的是衆生本身。雖然法門本身無所限製,但我們必須自我要求。雖然邊啃牛肉乾邊念也無妨,佛祖不見怪,但成就慢啊!一個能持齋、持戒的人和一個破齋犯戒的人一起修,是否有差別?法無差別,但二者因修法的心境迥異,成就自然大不相同。

  竹籃子可以舀水,只不過舀到岸上只剩濕竹籃,水已經沒有了。你用水桶來提就不一樣了。水本身毫無差別,端視容器的材質、大小,這點我們必須自己檢討,想辦法補好容器的破洞。佛陀是慈悲的,法界的存在亦無分別,問題出在我們自身啊!

  如果有人持念一0八遍有困難,也沒關系,但要念幾遍總得訂一個合理數目並要求自己做到。這代表你的意志力,意志力一旦培養起來,最基本的福報和智慧便具足了。聽好喔!不管自訂一回念叁遍、七遍、廿一遍或廿七遍都可以,重點是貫徹到底,每回照預定數量念完,並非念的數量愈多,福報智慧便愈大,而是貫徹程度愈徹底,福報愈大。凡夫容易貪量,但這與量無關。

  你預定念廿一遍,可是念了叁年卻沒有一次完成那個量,這就等于白念了。所有幹擾你圓滿這廿一遍的因素,都將成爲你下輩子福報中的煩惱。社會上很多人福報極大,煩惱卻也不小,原因就在這裏。如果你只訂叁遍,但自始至終都能貫徹,其福報與念廿一遍一樣大,且沒有煩惱。重點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懂得修。

  一0八遍是正式修法,這是了生脫死、到佛國土去的資糧。正式修法時,當然得坐有坐相,但修行人不能離群索居,你也可以坐下來與家人看電視,邊看電視心裏一邊默念准提咒,一次叁遍,念完再回向給家人。

  坐在那裏不說話,也不跟人吵,靜靜觀想准提菩薩、持准提心咒,那種慈悲喜舍自然流露,家裏人與你相處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感。反之,你坐在那裏想:「哎!這些業障鬼,害我無法做功課,師父又叫我和他們一起看,真歹命啊!」若有那種怨心,家人與你同坐便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一股風不斷推我出來?」如果你心裏持咒,則會像磁鐵般將別人吸引過來。

  當然,你現在還沒有那種敏銳程度啦!若能這麼敏銳,你學佛修持的方法絕不僅止于此,車子一開出去,時速少說也二百八,「不趕快拼到佛陀那裏去怎麼行?」現在雖然感受不到,但一段時間以後,你自然會發現修持必須注意的很多細節,這些將成爲你的助緣,否則會有很多障礙。

  准提行法裏面有一個開咒偈:「稽首皈依蘇悉地,頭面頂禮七俱胝,我進稱贊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這四句偈是每一位行者開始持准提咒前都必須念的。每念一句拜一拜,第四句則是問訊,這是一個基本儀式。有的人念叁遍,第一遍是供養,即使只有一杯水也無妨。倘遇初一、十五,則買些水果來供。若是中午,則有午供的儀式,你要照那個儀式來也可以,若不按那個儀式,則供品一上桌,就持准提咒一0八遍。

  就早課來說,你按原來的早課儀式也行,但如果修這個法,早課就持這個咒。然而早、晚課所持的方法不同,差別何在呢?整個持,還是單獨持?整個持就是「唵覽唵齒林 唵嘛呢叭咪吽」,通常是廿一遍、廿一遍、一0八遍,以後才「南無飒哆喃……」,最後要結束時「唵部林」。

  早課就這樣持:廿一遍、廿一遍、一0八遍,那麼長咒一0八遍,短咒一0八0遍。晚課則改成:七遍、七遍、一0八遍,長咒廿一遍,短咒五四0遍。次數多少自己定,剛剛所言僅供參考,你早、晚課要一樣也可以。

  生在這世間,你若生活不太順遂,挫折紛紛,智慧不開,那麼早課結束後便可先回向給自己,早上增幅慧,「一切順緣皆增長」;晚課回向消災,「一切逆緣皆消滅」;中午供佛,也可以回向發願:「一切所願皆成就」。這些都屬在家自修的功課。

  這當中要留意,不管「願我一切逆緣皆消滅,願我一切順緣皆增長。」還是「願我一切所願皆圓滿。」那都不是每天念過去就算了,還得弄清楚自己有何逆緣、善緣,所願爲何,需要增長、消滅及圓滿的又是什麼,如此才會開始深化、穿透我們的內心。

  剛開始講的,都只是一個茫茫渺渺、極抽象的概念而已,然而這抽象概念會因爲精進用功而步步深入,此時智慧就會開啓,若修了叁個月毫無改變,那便是落入了慣性。修法如果變成像公務員上班打卡一樣,不會有長進,雖然福報日增,但卻是「有漏福報」。

  有漏福報以後用在哪裏呢?可能當雞、當狗、當豬的時候用。修行修成這樣就累了,你看叁重那只大豬公,重一千兩百斤,喝牛奶、吹冷氣,晚上睡覺挂蚊帳,過得比人還舒服,修成這種福報有何用?最後還不是成爲祭品,嘴巴開開,口裏含一粒「碰柑」,人稱「神豬」,所以千萬別修這種福報。

  一定要有警覺性!功課完成後回向一定要留意,別小看這一句話喔!它會深入我們的生命,開啓智慧,消除一切災難,增長一切殊勝福報。按剛剛所談的方法用心,叁個月下來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深入,你會對這幾句話産生不同的感想,這就是在進步當中了,否則便不夠精進,只是形式上的佛弟子。

  准提法們如此殊勝,希望大家都可以真正得到這個利益,所以做功課時,頭、尾這兩部份要稍微運用一下:剛開始「稽首皈依蘇悉地……」第一遍通常上供品;第二遍是燒香,然後灑凈。若在自己的佛堂、固定的地方,每天早、晚課都可以灑凈;第叁遍拜叁拜。你這樣子展開,相信心境會先平靜下來,然後你才坐下去念咒,這時就會漸漸進入那個狀況,此即「前行」。切莫匆匆忙忙,香一點,拜叁拜,坐下去還氣喘如牛的有如腦充血。

  至于怎麼起觀呢?那九個字的真實義是什麼?你慢慢去感受,它逐漸就會出來。我們修行多半欠缺前行,而前行其實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工作。就像量血壓之前得先平靜下來,否則量出來的血壓會過高,以致測到的血壓值不准確。

  除了前行必須進行以外,任何功課做完一定得靜坐一番,思惟一下:「功課這樣做對不對?我坐在這裏做什麼?意義何在?」那是一個收尾。就像收割稻作,最後總得拿布袋一袋一袋地裝起來,最後的靜坐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功課做完還在念回向偈時,就開始站起來脫海青,不知回向到哪裏去了?緊接著便不見人影。你稻穗還在打,竟然就已經收攤了?絕對不可以!最後一定要靜坐,最好坐十五到二十分鍾。這時或有殊勝的結果産生,那是真正成就的成績,這一點大家往往忽略了。這樣做不是對別人好,而是對自己好。家裏如果有佛堂,做功課時務必切記此點。而我們道場華嚴海會共修誦經,雖然誦完每卷經文後沒有靜坐,但改成念贊華嚴字母以爲結束,也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請大家特別注意持咒修法時,頭、尾應注意的事項。

  修持准提咒以後定然會有某些境界出現,簡單分有兩種:第一種境界是會吐一些壞東西出來,此即消災;第二種境界是會感覺吃下去,外面有個光明或白光的東西進到體內,這是改變體質。

  以上都是實際上會發生的情形。雖然如此,但切勿受我的提示而在修法之際設定情境,以爲持一持、也夢到自己吐一些黑色的東西出來。你的內心可能難免受到暗示或影響,即使真的發生這種事,也不必四處張揚,只能幾個熟識的同修稍微談一下。你的體質若爲真正改變,說再多都屬多余。一旦吐出黑物,一切病苦便幡然消除。若真覺得有一道白光或甘露入口,則健康、精神都會變好,人生觀也會完全改變。當然,如果沒這些情況,絕對不能亂說。

  修行以後會有瑞境出現,有種種狀況,以修准提法來說,身體會搖,那是一種,會晃又是一種。其中有好、壞之別,那一種好或不好,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別以爲持下去一直搖一直晃就是好事,它也可能是非常不好的。這些都叫真實形相,它會出現,但你留意就好,不必向別人吹噓自己的境界。

  修法當中,好、壞相應的情況很多,這裏不多談,因爲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這部份的驗證,從自己生活是否有所改變便可得知。六道都有六道的准提菩薩,他方世界也有他方世界的准提菩薩,所現的相盡皆不同,唯有鏡壇一致。你怎麼知道自己感應的是哪一道的菩薩?所以不要到處講。

  菩薩爲了度化各方衆生,所用法門率皆有異,但鏡壇一致,那是要讓大家經常去觀照心境用的,此爲其基本。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一樣,因爲現前的就是宇宙、法界真理的存在。天人對真理的認識,人間、地獄等對真理的認識也都不一樣,所以他的方便教化也有異,我們切莫在此處執著,明了其原則就好。

  修持過程中,一定得將自己的立場肯定下來,不用擔心根器不好,但也不能太過自負,自诩爲上根器而目空一切。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踏踏實實將這條路給走透,所以必須懂得自我要求,其他的順其自然,不用多所期待。這個法很殊勝,唯一的原則就是這樣去做。細節部份無法一一闡述,即使講明了,你也記不起來,等參加幾個月共修以後,你發現問題,屆時再提出來討論與改進,如此持續前進,自然功到垂成。

  不用去想現在怎麼修才算標准,其實都只有一個原則,亦即「唵 折隸 主隸 准提 娑诃」十萬遍或廿十萬遍念完,然後自己便會發覺哪邊需要調整,漸漸地就會步上軌道,而你現在所欠缺的,屆時也自然會補足。眼前毋需准備太過周全,因爲還用不到,甚至也沒那個功夫觀想到那裏。現在連一0八遍都算不好了,怎麼論及一邊念一邊觀照?不可能嘛!一旦你一0八遍數到很順暢,已經不用再費心去算一、二、叁、四……時,再來談怎麼觀照才有意義。

  目前該實際進行的就是開始精進的訓練,其余毋庸多問。基礎最少先念十萬遍或廿十萬遍,然後再論及其他。不過,到時候你自然便明白,其實根本也不用多問。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二 陀羅尼總持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