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齋家之道
⊙要如何才能讓先生也信佛?
要先生能接受信仰,不如先修持自己,有心修持即有所得。有朝一日,當先生發現妳的形態改變、氣質柔和了,家事、人事都更加圓融了,自然而然地,先生對佛門就會起好感及興趣。
⊙每次要先生七點半趕回來載我去念佛,但先生總是來不及,我爲此很煩惱。
妳錯了!當太大的就要讓先生無後顧之憂,妳這樣趕來趕去,念佛時,心能專嗎?所念的功德,彌補不了妳的煩惱。行住坐臥都可念佛,相夫教子是當太大的本分。
⊙母親長期念佛茹素,但爲人並不慈悲,且對祖母、養祖母不孝,實在不堪當子女的榜樣。我們可以盡量多做些好事,替她贖罪嗎?
你們應該自我慶幸,兄弟姊妹皆成器,沒受到母親不好的影響:雖是母子關系,但你們並未與她共造惡業——共緣而不共業。更要慶幸還好母親只是心理有病,而不是精神異常,若是後者,必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困擾。
以往,你們所做的好事,並非替母親贖罪,而是爲自己結好緣。比如你孝順養祖母,無意中卻使養祖母更氣你母親的不孝,如此,只是加深你與媽媽之間孰好孰壞的懸殊。
從橫面看,你是個好人,知道人情世故;從縱面看,你不應該責怪長上。你是自己子女的榜樣,現在不敬母親,將來子女也會不敬愛你,所以你要自我警惕,一定要寬容、原諒母親。
至于母親的信仰,與她本身的作爲無關,無需擅加置評。
⊙兒女都已成年了,我還是放心不下,好苦惱!
能放下當且放下,親情重一分,煩惱即長一分,子孫自有子孫福,因緣稍縱即逝,何況人生無常,應當及時把握因緣,多爲自己儲存道糧。
⊙我和婆婆年紀相差懸殊,代溝很深,真不知該如何與老人家相處?又怎樣才算是一個皈依的叁寶弟子?
現代社會的媳婦,不像古代的家庭,尤其職業婦女有其獨立的思想,但老一代年事已高,要老一代改變他們的思想,太殘忍了。凡事盡量求全,需要年輕人能多委屈一點。長輩因爲對晚輩有一分關注的愛心,才會多說幾句關懷唠叨的話。萬法因緣起,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歡歡喜喜接受即能隨緣消舊業。
將佛陀說的、師僧所說的,都能一一信受奉行者,即是皈依的叁寶弟子。
⊙夫妻應該如何相處?如何教育子女?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對下一代的子女,不僅是直接的身教,無形中也是子女們處世的範本。真正的佛教家庭著重于禮儀,禮儀乃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態。凡事客客氣氣,互讓互愛。真正的學佛者,要去除我執、我相,擴大心胸。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孩子現讀小學四年級,將來是否可以讓他們讀佛學院?
要看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沒興趣,讀了高不成、低不就,將來在社會上也不好過。
⊙我對獨子從小用心栽培,從來不曾讓他幫忙家事;而今他學業、事業有成,並且結婚生子,組織小家庭。沒想到,媳婦竟把所有的家事都丟給兒子去做:甚至,連小孩也要他帶,我看了實在萬分的心疼、不舍。
既然妳這麼疼愛妳的兒子,就要好好去愛妳兒子所愛的人。他願意爲他所愛的人付出,妳應該爲他歡喜啊!
試著把媳婦當作自己的女兒,想成女兒得到了一個好女婿,妳就不致于心疼兒子了。況且是兒子願意接手家事,只要他做得歡喜,小倆口彼此能配合,沒有紛爭就好,妳何需埋怨呢?
⊙我的會員帶著他智障的兒子回精舍,那孩子一見到大殿的佛像就跪拜頂禮,旁觀的人都大呼神奇!
不要講神奇,只是他具有親近佛教的慧根,要多培養他後天的深緣,才能不受周遭的惡緣引誘。對孩子要「愛他,但不是寵他」,更要和外界廣結善緣,才能讓孩子成長,思想端正。
⊙孩子不乖、不讀書,怎麼辦?
其實,父母對孩子只有盡責任,而沒有限製其發展的權利,要多爲孩子種福,以母親的心懷來愛衆生;以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子女,不要太爲子女操心,否則,無形中會加重他的業。
⊙送兒子到日本求學,爲什麼兒子毫無感激之心?是否十九歲運氣就不好?
對兒子不可有求回報之心。
佛門談開啓智慧,不必去追求看不到的神啊,鬼啊!心不要生疑;有疑即生怪。當母親的應盡到自己的責任,並且內心常保持正知、正見。
⊙師父,要怎樣管教孩子才算恰當?
生養子女就如同種樹苗,樹苗植入土裏刻意加太多的水分和養分,根會很快腐爛。對孩子也是一樣,要配合他們的根性,讓其自然發展,過分保護、溺愛孩子,反而害了他。
⊙師父!我很發心在做慈濟啊!爲什麼兒子老是和那個我不中意的女孩來往呢?要兒子和另外的女孩相親,他都不肯……。
發心施舍行善,是要用寬廣的愛心做基礎,目的在讓普天之下的衆生得以離苦、幸福快樂,這才是正確的心態。
要娶太太的是妳兒子,不是妳;妳應該以他們的幸福爲考慮的重點。再說,兩人如果有緣,無論如何也無法拆散他們:若是無緣,硬要他們湊在一起也不可能!
妳既然能發心做慈濟,對衆生可以付出愛心而無所求,對兒子怎麼反而有所挂礙、一定要他依妳的標准來選擇所愛呢?要提升妳的愛,做到無分別相。
⊙爲什麼婆婆看到我就討厭,我看到她也開心不起來?
緣是不定緣,是可以轉的;妳應該把這分惡緣轉爲善緣,只要妳有信心、有決心,一定會成功!
⊙先生是獨子,我和婆婆相處常發生枝節,該怎麼辦?
將婆婆當媽媽,時時對婆婆付出開心,甯願孩子少買一件衣服,多爲婆婆的衣、食、住設想。因爲,婆婆從小與唯一的兒子相依爲命,疼入心底。妳應當感恩婆婆幾十年來,對先生的撫養、提攜。學佛要學佛菩薩的精神,對廣大衆生都要普度了,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婆婆?而且對長上奉養盡孝道,即是將來對子女愛的教育啊!
⊙我結婚八年了,到現在仍然沒有小孩,覺得很遺憾。
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孩子的緣有的早來、有的晚來,有的根本沒有這個緣,應該順其自然。
⊙師父,我先生平常都不顧家,只要一回到家裏,就對我又打又罵……
人要培養堅忍寬容,平時應該修養好的聲色,「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一」要讓寒冰解凍,也需要時間慢慢來。
⊙我母親年幼時爲人養女,生活貧困,且遇人不淑,遭遇坎坷。後來,環境改善、經濟好轉,她即拚命攢錢,常爲了錢財和子女反目,時起沖突,我們該怎麼辦?
你母親愛財的心態,可能是基于她曾極度匮乏,欠缺安全感所致,你要借事練心、多體諒母親。用慈施悲,以寬大的愛心對待她,可能的話,帶她去醫院看看人間的生老病死等苦難,讓她欣慰自己身體健康,又不缺錢使用,或許可以幫助她的心態趨于平衡、穩定。如果她不改,則由你來改——改變對她的態度,對她多付出、多寬讓,久而久之自然能引導她生出忏悔的心。
我相信,你母親比你更痛苦,因爲她所要的永無止境。